李忠杰,李忠杰讲师,李忠杰联系方式,李忠杰培训师-【讲师网】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忠杰:李忠杰谈“党的独特优势与道路自信”
2017-07-21 2487

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从1921年诞生至今,已经95年了。中国的历史,总起来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其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近日,我们邀请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忠杰教授做客人民网演播室,围绕“党的独特优势与道路自信”这个话题和网友交流。

主持人:我们知道,李教授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走向未来的中国需要大视野、大智慧、大战略”。回顾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有哪些历史经验是值得深入总结的?

李忠杰:我们党走过了95年的历程,经历了非常复杂、曲折的,但是又非常辉煌的胜利斗争,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角度都做过概括和总结。

时代就很注意总结经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也及时地总结过一些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又多次总结历史经验。比如说,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历史决议》,这里面就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条经验。此后,在党代会、中央全会等重大会议、活动时,党都从不同角度总结过历史经验。比较近的一次,是十七大以及十七大之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又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十条经验。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八个要求。从党和国家来说,总结的经验内容非常丰富,角度略有不同。

从我个人来看,怎么考虑总结经验这件事呢?当然,总体上是怎么理解党和国家总体的历史经验,总体的历史经验要体现一个大战略、大视野、大智慧。因为,总结经验有不同的角度:有的是从党执政的角度,有的是从党建设的角度,有的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

如果我们展开视野,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角度来总结,我觉得还是有好几条可以特别强调一下。第一,要始终关注、代表、集中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党和国家的任务。抗战时期,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新中国成立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是要通过改革开放完善我们的制度,建设现代化国家。所以,这是头一条,任何时候都需要注意的。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来决定我们的路怎么走,我们国家向哪儿去。第三,始终把人民当作国家的主人,始终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来共同致力于我们伟大的事业。第四,要始终关注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紧紧跟上时代,而不要落后于时代,不要被时代淘汰。还有第五,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完善我们的制度,完善我们的体制,不断地推动各方面的创新,使我们民族、国家始终保持巨大的活力。另外第六,还要正确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既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又要善于向国外学习;既要弘扬中华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要勇于吸纳世界先进的文明。诸如此类,我觉得都是值得注意的。

主持人:从李教授这样一个宏观的介绍当中,我们也从历史长河当中看到一些重要点和亮点。我们常说人生有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们是我们思想的“总开关”。思想建党怎样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呢?

李忠杰:我们党非常注重思想建党,这与世界其他政党是不太一样的。为什么呢?这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我们党建立之后,首先是在城市当中、在工人群众当中开展革命活动、革命斗争。但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我们党被迫举行武装起义,然后逐步探索和走出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当时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农村去了,所以党员的成份自然也发生变化,变成以农民为主了,这时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但是成员很多是农民了,怎么解释?包括共产国际、苏联,当时对我们也有看法,说你们这个党到底怎么回事?工人阶级先锋队,但又很多是农民,怎么办?这样的情况下,单单靠再到城市里发展工人,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共产国际也曾经提出,你们的领导成员尽可能由工人同志来担任,但这也是一种形式上比较机械的办法。最后怎么解决先锋队性质问题呢?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里面就提出了思想建党的方式。在入党以后,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来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古田会议决议里面,列举了一整套的思想教育、思想建设的方法,具体的方式一共有18种之多。自此开始,我们党就特别强调思想建党,应该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使我们党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党员的觉悟不断提高,党员以及党组织的战斗力也不断地提高。所以,这是一个好的经验。

主持人:任何事情都是思想先行。这一方面,思想建党也是关键的一部分。之前我们说了,党经过95年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就和辉煌是有目共睹的,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也是世所罕见的。每次在经历这样的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党都能团结、带领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来跨越这样一个转折点。我们来梳理一下历史当中这样的转折点。

李忠杰:我们党95年的历程当中,转折点应该说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党也概括过好多次重大的转折点。当然,我们现在来讨论转折点,前提是要确立这个转折点是什么意思。因为它有不同的角度:有的是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任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党工作的内容、斗争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一种转折。还有一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的是向错误的方向转,但也有更多是从错误转向了正确。

从哪个意义上来说?区分起来比较难。如果是整体罗列的话,我觉得有十个转折,过去恐怕还没有人这么梳理过,如果梳理一下挺有意思。

首先一个转折,1927年大革命失败,应该是一个转折。命运交关呀。原来国共合作,但是国共合作破裂,发动了“4?12政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党转向了什么?转向了武装斗争,转向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是党的转折,开始了土地革命。

然后,1935年遵义会议,这个大家知道,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发生一个重大的转折。当然,党的领导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当时还只是把同志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还不算主要领导,但是由此发挥了在军事领导当中的关键性作用,也发挥了在党的领导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具有转折性。就路线而言,当时主要是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再往后是逐渐解决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由于同志在全党当时特定的环境之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历来认为,遵义会议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再往后是1936年到1937年,这个时候民族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我们从土地革命转向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我们全党要领导人民进行抗战,当时环境和任务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再接下来是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问题,国共合作破裂,然后爆发内战,这个时候我们要为着夺取全中国的革命胜利而进行奋斗,当然也是一个转折。

然后到1949年,更是一个大转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党从原来的局部执政,转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执政党,当然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转折,毫无疑问的。

这是1949年之前,民主革命时期就有5次转折。

然后,建立新中国之后,如果历数一下,其实也有5次转折。

一是1956年,我们完成了“一化三改造”,在全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后进一步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这算不算转折?当然算转折。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任务发生了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一个大转折。当然很遗憾的是,随后在1957年之后,我们党内的“左”的错误思想开始逐步发展,后来“左”的错误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随后,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转折,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976年粉碎“四人帮”,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具有转折的意义。

接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我们党的党代会也好,我们中央领导同志也好,都一再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为什么是转折?就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党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党的任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所以,这个转折的意义非常大。

再往后有没有转折?比如,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当时国际上风云变幻,国内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实际上,归结起来就是: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在这样的时刻,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问题,要求我们加快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大题目出来了,方向明确了!现在我们仍在做这个文章。所以这也具有历史性转折的意义。

归结起来有10个转折。但是需要强调,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解读的,我是把它们汇总起来。如果从进一步具体划分来看,需要就不同类型来定是哪些转折。

主持人:李教授帮我们回顾重要的历史转折点的时候,也是从一个侧面来梳理了90多年我们党走过的历程和重要时间节点。所以我们想来,从一开始建党几十人的规模,到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了。从这个历程来看,中国的独特优势是什么呢?

李忠杰:中国经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政党,而且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国内外确实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个“谜”。特别是老外,总是想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觉得这是个“难解之谜”。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说,这个“谜”也并不是不好解的。中国确实与世界上其他政党比较起来,有很多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经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做过一些阐述和分析。就我个人来看,如果要直接概括出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在哪里,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党的经历很独特。我们先后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党从成立到现在95年,在这个期间经历了无数错综复杂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走过弯路,也有过失误和挫折。这么丰富的经历,就足以使我们党能够总结经验,更加聪明起来。

第二,数量独特。原来最早58个党员,当然过去也有说53个、54个,现在经过考证,一般认为是58个。从58个发展到现在8000多万。8000多万是个什么概念?全世界政党当中,党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8000多万,可以抵得上多少个中小国家的人口?这么大的数量也给我们带来挑战:如果质量不行呢?或者如果有一部分质量不行呢?这当然是一个问题。所以怎么保证质量是一个问题,是一个挑战。但是,巨大的数量显示了她的吸引力、她的感召力。这显示我们的人民群众很多就愿意加入中国。然后她在13亿人口当中,基于这么巨大的数量,她就可以在方方面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数量独特。

第三,组织优势。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给翻转过来。这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列宁说过,给我一个革命家组织,我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他做到了。我们中国某种程度上也是把中国“翻转”过来了。靠的是什么?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靠党的组织。我们通过党章,通过各种规范体系,把党组成一个非常严密的整体。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麻烦,都打不烂,都迅速凝聚起来,这个组织体系渗透到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观念优势。我说的这个是“大观念”,包括:指导思想、思想理论,还有党员的各种观念,包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等。因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时又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一整套体现了文化观念的指导思想、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等等。所以,这对于党员的规范约束作用很大,很管用。

第五,创新优势。通过改革,不断创新。我们党领导改革,同时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加强自身的建设。所以,我们说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来审视自己,要用创新的精神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所以,这就是党能够保持活力、充满生机的根本原因。

最后一个,第六,各阶段的奋斗。我们党是干嘛出现的?我们党90多年干了什么?干了三件大事。总的来说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正是坚持了这一点,我们才具有了其他各种优势,才能站得住脚,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主持人:李教授为我们分析了这样一些独特优势存在。这些优势当中,包括了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您刚才说的创新力,又是如何来体现出来的呢?

李忠杰:从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组织、建设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创新。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就有大量的创新,整个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我们进一步提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来说,我们党内的各种制度处在不断创新的过程当中,比如进一步发展党员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等等。思想理论的创新,整体上,95年来,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思想;第二次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都体现了我们党的创新精神。当然,创新有没有终止、有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束,还要继续不断地创新。如果哪一天不创新了,这个生命力可能就衰竭了。

主持人:各种创新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着的。我们之前说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有这样的历史经验可以总结,总结经验是为了我们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观察这样的历史,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这些方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又可以有哪些规律性的认识呢?

李忠杰:对于党的建设经验,我们党是多次做过总结的,概括得比较完整、全面。当然,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比如十六届四中全会是从执政的角度,总结了55年执政的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又总结了六条经验。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首先要把这些我们党总结得比较权威的几条经验,进一步加以理解、拓展,然后贯彻执行。

比如说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六条经验: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要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几个总结,就是现在仍然是我们值得牢记的,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更好地把它贯彻落实好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断地把这些经验牢记在心。

主持人:我们知道,李教授曾经写过一本《社会主义改革史》的书,阶段性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和看待改革呢?

李忠杰:中国的改革走过了一段非常艰辛但成果辉煌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中国的改革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过改革,但是改革的结果不完全一样,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还在进行的过程当中,有的甚至转向了。这是为什么?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推进改革、驾驭改革、领导改革,应该从深层次上研究改革的规律,然后用这种对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确实写过一本书叫《社会主义改革史》,另外还有两位同志参与了。在此基础上,我确实总结了或者说提出了改革的三大规律,一个就是自觉有序性的规律。任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都是执政党自己认识到然后推动进行改革的。如果不自觉就不可能有改革,如果自觉程度不高甚至没有觉醒过来就会被淘汰。但是,这个改革必须是有序的,如果失序了,那就会遇到麻烦,甚至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失败。这个已经被实践证明了,世界上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还有一个是整体性协同规律。这个规律这里不多说,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里面用的词强调的就是要注意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这也是一种规律性的要求。

当然,还有一个规律比较复杂一点,这次不细说了。简单说一下,就是周期性发展规律。

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之上,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推进改革不断向前。所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充分肯定,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巨大的魄力,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定,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很大的措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对于我们来说,还要继续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改革进行了30多年,但是还没有完结,还要继续进行,所以要充分认识到继续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应该客观地认识和肯定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因为30多年的改革,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社会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我们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年轻的同志,由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不一定能够看出这个变化,就现在而言,可能看到的问题更多一点,但是忘记了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些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没有改革就不可能有这些成绩。所以,要充分肯定成绩,才能够增强自信。

第三,要正确对待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社会上确实有很多的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说跟改革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也不符合事实。但是,是不是改革的责任呢?就不能这样说了。比如堵车,为什么堵车?是车子多了。改革开放之前有谁买得起车子呢?没有呀。当时的规划部门、早期的发改委没有想到把马路要修宽一点,在城市里建多少多少个停车场,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车子。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裕起来了,使老百姓富裕起来了,所以可以买车子了。车子多了,这是改革带来的成绩。但是堵车了,大家不满意了,所以怎么办呢?如果说,倒回去,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不要那一套了,好,很容易,下一个命令,从今天开始所有的私家车全部取消,一律不许上路,你自己处理掉,卖掉好了。当然,马路上马上就会畅通无阻。但是谁愿意呢?没有谁愿意,那样就倒退了。所以,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用发展的办法、用科学发展的办法,用改革的办法,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因为对现在的问题,分析什么原因,找什么“药方”,可能就会选择不同的道路,这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第四,还要积极参与改革的进程。改革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事业,也是一个通过体制改革、尊重和发挥人民自主性的过程。说,改革开放说到底是搞活了,怎么搞活了?老百姓蕴藏的积极性,通过改革,把这个积极性充分发挥起来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变化。人民群众的自主参与,是改革得以深化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从党和国家来说,要注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创造的作用。从我们党自身来说,也要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样的改革进程当中去,推动改革向前发展。

最后一个,第五,还要注意改革的战略和策略的指导。改革是重要的,是伟大的,但是如何改革很有讲究。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某个政策不妥当,某个战略错了,某个策略不科学,都会带来麻烦,都会带来问题。所以,一定要注意,改革的战略和策略指导。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了好多战略策略层面的要求,比如说既要重视顶层设计,也要注意调动下面的积极性。改革是一个整体性事业,这就要注意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保持协调性。改革要有序推进,所以现在的改革方案都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再一个一个逐步地推出。诸如此类,这方面的要求有很多。我们在新形势下,对改革还是要注意这些问题。

主持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单一地,或者极端地去用某一方面的事物来下一个论调。所以,改革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是,一方面我们要有宏观战略的坚持,另外一方面要有微观方面的细致,要精准地对焦。习总书记曾经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那么,我们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李忠杰:人类自出现、形成之后,和道路就有了密切关系。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和道路有密切关系。比如我今天上班了,我的目标是某一个地点,是我的单位,但是我怎么走呀,我怎么去呀,是自驾车去还是坐公交车去,还是坐地铁去,出门之前要把这些路线想好。同样来说,整个人类发展和繁荣,都始终与路联系在一起,路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

最早是广袤的原野,但是人有移位、移动,逐渐,走的人多了,就形成路了。先是小路、阡陌小道,然后修成大路。大路之后再加上石子,变为石路。铺上石板,就变为石板路。再修公路,公路宽敞多了,但是还不够,就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还不够,还有高铁,还有空中航路。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各种路的水平越来越高。同样的道路,中国这么个大国,中国这么个大党,路如果不选择好,走错了,拐了弯了,目标就可能达不到了。所以,革命时期找一个路不容易,建设时期找一个路也不容易。想想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在探索这条路上,有成功,也有曲折,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一条道路,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不容易,第二是,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多么巨大,全世界公认,不是光我们公认,人家也公认,外国元首经常到中国来,总是会夸奖中国一番。当然也有问题,也有分歧,但是少不了要夸奖一番,还带上庞大的商业团队和中国做生意。这就证明我们这条路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所以,当然要自信,这个自信不是天上来的,不是仅仅口头说的,是实践检验了的结果,所以要坚持这个自信。

当然,我们讲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对什么自信?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和发展了以往的社会主义基本成果、基本制度的基础之上,又通过改革开放长期探索而形成了一整套的,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干出来的。所以,这样的道路,跟国外的什么道路是不太一样的,甚至是很不一样的。跟过去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所走过的道路,甚至犯的“左倾”错误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科学的,所以一定要自信。

当然,自信不是自傲。自信是要充满信心,要建设它、发展它,不是说“天下我第一”,世界没有别的可以学习的地方了,就我“独大”了,那不行,那是自傲。我们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也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也要注意向世界学习,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能自傲。

当然,也不能自闭。对外开放了30多年,和世界日益紧密交流在一起,我们也学到世界文明的很多东西,不能说改革开放经过几十年,我们又回到过去对外封闭的道路上,那当然不行,当然也回不去了。但是理念上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又想自闭。

还不要停滞,整个都是一个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个事物形成了,一个事物消亡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从出生、发展、高潮到消亡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在无限地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我们党的历史是一个过程,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改革开放是一个过程,我们思想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总书记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就是在这个过程的路上。作风建设在这个过程的路上,党的建设也在这个过程的路上。既然是过程,我们怎么能说到此为止了呢,就可以停滞了呢?不行的。哪一天停止,哪一天就落后,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淘汰。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李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分享!在回顾中国95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面对未来,我们更要发挥优势、正视成绩、保持自信。尽管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肯定的,我们要通过更加精准对焦来解决问题。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