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我学术上真正的代表作、最有心得的是《艺术人类学》,书中提出关于艺术和审美、起源和本质的学说,我称之为“确证说”。 有人说你是“余秋雨式的人物”,一方面在学校执教;另一方面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您喜欢作为文化明星的角色吗?
易: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也有观众问过类似的问题,人生为,人生只有两种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另一种是走别人的路那就只好让自己去说。而我只不过是不愿意让自己说而已,那就只好让别人去说,那就不是可选择的了。教书或者是参加社会活动,我不存在更喜欢哪个,没有太大的可比性,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三国”开讲三种面目
有消息说您2006将在央视开讲“三国”,您讲三国的着力点将放在哪里?
易:是的,我和中央电视台合作,计划做一年的三国,但一年只是个初步的计划。
“三国”第一讲是正月十五正式播出,然后每周六、周日播。“三国”其实是比较难讲的,以前的那种已经有过的方式都不实用了,跟讲《汉代风云人物》不一样,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讲。这段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我们是想把这段历史整个讲一遍,会涉及到很多人、事。
第一集是个开场白叫《大江东去》,是个总的帽子,主要谈历史的三种面目和我们的三种意见,也就是提出了一个观点: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三种面目,历史上的本来面目、称之为历史形象;小说、戏剧和文学艺术中的面目,称之为文学形象;民间信仰、民众风俗和一般人心目中的面目,称之为民间形象。看待历史三种态度: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叫历史意见;站在现今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叫时代意见;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叫个人意见。
这段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三国志》,一般读者和观众心目中的“三国”是三国演义的“三国”,是三国的文学形象,而我重点要讲的是历史形象。接下来讲的就是曹操,不过是以曹操为线索来讲三国,贯彻我的讲史的方式“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由一个人物牵头带出事件,然后又通过事件牵头带出其他的人物,比如说到曹操,讲到关东联军,说关东联军必然说到袁绍……我是把人和事混编在一起,很难说哪些是讲人哪些是讲事,“三国”讲座做成电视连续剧的结构,每一集最后都会有一个悬念。
您认为三国人物和汉初人物相比,哪个更有魅力?那么,您最喜欢的是那个朝代?
易:我对历史人物和朝代没有特别偏爱的,我认为学者不能有偏见,一定要用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