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富,潘文富讲师,潘文富联系方式,潘文富培训师-【讲师网】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潘文富:连锁零售系统的打补丁
2025-05-07 97

潘文富


在电商高度发达的今天,实体零售店还有多大的生意机会?

客观地来说,消费者现在是不缺商品,不缺活动,更不缺采购端口,由于选择面更大,自然也就更挑剔了,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实体店,都得要升级,来面对更加挑剔的消费者。

再有,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呈现,品牌主导型、价格敏感型、便利型、尝新型、习惯型、享受型、心理损伤型、冲动型、松弛型、脑残型等等。在这其中,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敢花钱,不一定考虑量入为出,对性价比也无所谓,而是认为要确保当前的生活品质(物质及精神层面),不能低于同龄人同类人,愿意花钱买开心,更喜欢尝新。

消费者群体虽然多样化,但有一点是共性的,大家都更在乎情绪价值,注重采购过程中的感受、环境、氛围,尤其是与销售人员的交往沟通。当然了,见识多了,高大上的地方去过了,见识过的服务多了,期望值高了,也更敏感了。反过来说,也更容易被得罪了。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行为,一个不当物品的出现,店员嘴里喷出的口水和口气,都会导致顾客心生厌烦,转身离去,甚至老顾客会因为一点点冷落就再也不来了。

人是可以被改变的,被环境改变,在人际交往中被对方所改变。实体店最大的优势,就是店员与消费者之间能直接见面沟通,只要顾客进店,就有七成的机率被环境及店员所改变,并进入顾客自己劝自己的状态。毕竟,销售达成,最终都是靠顾客自己劝自己。并且,运营得当,还能发挥出老客户更大的价值,例如从顾客角度指出门店运营中的不足,或是为店里介绍新客户。

过去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得零售价值的做法,已经彻底改变。当前的实体店销售,不是简单的卖货动作,而是充分发挥人(店员)的作用, 围绕着人与人的深度互动,充分调动人的五感,充分体现出顾客的价值与尊严,也就是国人最看重的“面子”。毕竟,顾客进店最怕的不是买贵了或是买错了,而是“没面子”。

企业和门店品牌,广告宣传,营销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吸引顾客关注与进店,而决定停留时间乃至成交的,则是店内环境、氛围感染、接待流程、店员沟通、服务细节、客户关系维护等因素。对于这些因素,大型零售店或是连锁型零售企业,都会有成体系的规划设计,有标准、有流程、有体系、有培训、有监督,当前运营也基本是正常的。

但零售过程是开放式的,且是动态的,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可控的,门店里不是工厂的标准化流水线,顾客不是标准的原材料,店员也不是机器,并不是有标准有要求有利益,大家就热切响应且自动执行的。

实际运营中的问题:

1.在零售企业已有的运营体系中,整体框架和主要的标准规范都有了,但很难覆盖到所有的细节,必然会有些遗漏、空白、模糊的细节。对于这些不到位的细节,在终端店,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随意发挥。

2.有标准是一回事,但终端店是否遵照执行又是一回事。或是传递不到位,或是没有理解到位,或是没有强化巩固,或是不认同,或是拒不执行,或是敷衍应对,或是超纲发挥,或是坚持仍然用自己的原有习惯来接待顾客。

3.再好的生意,也得有人来具体干活。店员或是店长是否存在缺编,招聘难,上手慢,稳定难,工作态度差,情绪起伏不定,服从性差,执行力弱,闪辞等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加盟商群体,更是个问题,许多加盟商还是个体户形态,个人意识主导,管理风格随意化,管理措施粗放,人事管理问题更多。缺人甚至成为影响新开店的主要原因。

4.消费者新变化新需求乃至新毛病不断出现,已经超出当前接待流程的范畴。

5.堵客进店,赶客出店,无意中得罪顾客,至少干掉了三成的生意。

6.竞争对手的跟随复制,原本的独创优势变成同质化的标配。

7.创新不难,持续创新难。并且市场部的创新,终端门店认为不切实际,执行难度大。而终端门店的创新,市场部要么没有进行主动提取,要么认为有局限性。客观地来说,市场在变,竞争对手在变,消费者也在变,经营方法就得要保持创新,尤其是在细节方面的微创新,那么,这些创新工作谁来做?

8.上游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终端服务和督导团队,来跟进终端店的落实到位?

客观地来说,变化和问题都是先出现的,企业的应变必然是滞后的,甚至落后于竞争对手的,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本质上更多是事后修补。

生意运营像是台机器在运行,不能停下来彻底检修,只能边运行边修补边进行局部创新。作为零售企业管理层,在当前的运营体系总体搭建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持续地进行修补完善和创新升级。增补完善工作,通俗点来说就是打补丁。

道理很简单,问题是这个打补丁的活谁来干?

1.企业总部?

总部是抓大放小,抓大方向,抓总体结构,抓指标,还有些市场部职员本身并无市场一线的销售工作经历。而做零售环节的运营细节观察和研究,需要长期沉浸在市场一线,接触大量的真实案例,总部很难有足够的人手、时间、精力来跑终端,做调研和技术研究工作。

并且,在大型企业,内部关系复杂,考虑到内部关系及各方面利益的平衡,贸然提出创新方案,可能会打破利益平衡,否定其他同事前期的工作价值,甚至得罪人。

2.企业的业务团队?

业务经理的注意力在销售业绩上,以结果(业绩,回款)导向为主。对于零售技术课题研究能力着实有限。

3.终端门店自身?

虽然身处销售一线,但在自己熟悉的店内环境里,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对问题已经麻木。再有,在销售过程中,天天被顾客洗脑,认为生意不好都是因为产品和价格的问题,或是已经被价格竞争所套路,没有心思做创新。

当前,诸多零售企业也是陷入这样的状态中,总部市场部认为已经有完整的运营体系,相关内容和标准流程都有了,问题是终端门店执行不到位。而终端门店又认为很多内容过于空泛,实效性差,并且有些新问题在当前运营体系中找不到有效解决方案,如同鸡肋,还不如靠我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临场发挥。总部市场部和终端店并没有通过有效机制来形成合力,充分整合双方的优势,持续优化运营效能,甚至还反向出现内耗。



上一篇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