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泽,张天泽讲师,张天泽联系方式,张天泽培训师-【讲师网】
实战派企业管理专家,中华文化研究院院士。咨询式管理培训专家。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天泽:国学常识
2016-01-20 94389
1. 国学        
  “国学”之名,始于清末;当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中华民族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国学的奠基人---孔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的传统文化观念;现在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2.上古时代        
  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又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遇到灾荒,洪水就得搬家,炎帝部落遭遇灾荒搬至黄帝部落的地盘,可黄帝部落的人不同意打起仗来,经过三次战斗,炎帝被打败了,接受黄帝的命令,二帝和好,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的很好,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称为炎黄子孙。        
3.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600年—500年)有书记载老子在183岁时,骑青牛出涵谷,以后再没有老子的消息,不知死因于何时;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老子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面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而复始”的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復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世间事物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讲天道,地道与人道的理论体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二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孔子        
  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姓孔名丘,是春秋时代鲁国人,人们尊称他“孔夫子”,简称“孔子”,孔庙对联“天下圣人祖,历代帝王师”横批“至圣先师”,传说孔子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家庭生活艰苦,但他刻苦勤学,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他赞成社会改革,调和各种矛盾,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周游列国,到处游览,孔子在我国首创私人讲学,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从事教育几十年,收各国弟子三千人,其中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弟子中多数来自贵族家庭,也有平民阶层的,还有个别下层的底层人民,孔子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学习,才能获得知识,他提倡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不能不懂装懂,也不可自以为是,他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孔子的至理名言,几千年来成为我们读书、做事、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他对人类的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中国三大传统宗教        
  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分别为儒教,佛教,道教;儒教是以孔子为儒家之祖,又称孔教,中国历史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视同宗教,与佛教,道教并为三教;起初儒教不算宗教,因为孔子与孟子只注重伦常,而不谈论神道,不谈过去与未来的事,只被称为儒家,后来慢慢形成为宗教,称为“儒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到汉代传入中国;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修养和觉悟,主张轮回转世学说,它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受苦的,这一世受苦,多积极行善布施,来世就能享福。道教是中国古老的传教,为一种宗教;距今己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以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为经的地位,经过了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很重视。唐代有“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7.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个阶段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即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土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争斗复杂而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8.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后,此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捨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之长,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9.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210年)49岁多,姓嬴,名政,为秦荘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暴君;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候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他统一战争,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这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及巨大影响的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开运河,筑长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制定了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0.汉高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195年)61岁,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秦朝时担任泗水亭长,于公元前209年响应了陈胜吴广号召在沛县起义,公元前206年首先入関推翻暴秦,后利用近五年时间消灭天下割据势力,于公元前202年统一中国,建立汉朝;登基后,刘邦一面平定诸候王的叛乱,巩固统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用休养生息之宽容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他对当代民族的统一,汉文化的保护和发扬等有巨大的贡献。        
11.五经        
  两千多年来,宣扬儒家思想的典籍浩如烟海,但作为重要的儒家著作,最初只有五部,是儒家的五本经典著作,即“易经”“诗经”“尚书”“仪礼”“春秋”,儒家原本有六经,还有一本是“乐经”,但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其附之于火,“乐经”从此失传。        
12.周易        
  周易为易经:为诸经之首,“易”字的组合意义,上半为日,下半为月,有阴阳之含义,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用,周易有盖涵万千,无物不包藏其中;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论语”中也多处引用,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占卜书,分为阴爻和阳爻,把三爻重叠起来为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再重叠构成六十四卦,毎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象,卦名,卦辞,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        
13.春秋        
  “春秋”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下至公元前481年,包括12个国君,合计242年的历史,它是鲁国史的一部分,并把鲁国外的其它国家,以及当时天下大势的演变情况,也作了广泛的记载,因此史学家把200多年的这段历史叫作“春秋”时期,“春秋”全书大约一万七千字,主要内容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包括诸候国之间的徵伐,会盟,朝聘等,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日蚀,月蚀,地震,山崩,星变,水灾,虫灾等。经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祀,婚丧,城筑,宫室,搜狩,田土等。        
14.尚书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儒家对此书十分推崇,孔子对此书进行删订,使之成为儒家之经典,到汉武帝时将此书列为儒家“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尚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事实,保存了大量的政治,哲学,天文,地理,刑法等方面的资料,对研究中国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先秦的历史研究是主要依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尚书包括“虞夏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共二十八篇。        
15.礼记        
  “礼记”是一部先秦及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汇编,关于礼节习俗,规定和轶事的文集,也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被列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与弟子关于“礼”的问答,其中有很多修身做人的准则,书中将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包括对上帝,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祀典。凶礼主要治丧葬仪式;军礼包括检阅,出师,乞师,致师,献捷,献俘等有关军事的仪式;宾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礼等仪式;嘉礼指其他庆典活动的礼仪,其中第三十一章“中庸”和第四十二章“大学”历来被学者所重视,地位很高,在汉代就己与其他儒家经典并列;到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将这两章抽出,分别独立成书,皆称为“四书”之一。        
16.孝经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据记载作者“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注解者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所注,全书共分十八章,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明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17大学        
  “大学”是儒家的根本问题,对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做了贯通性的叙述;“大学”把儒家的成己,成人之学联系起来,并指出了达到成己成人的可行步骤与最终目的,重点阐发内经外王的儒家政治思想;“大学”全文分经,传两部分,经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程颢认为是孔子遗书,初学入德之门,通俗的讲,就是一个人初入社会立身处世之法,必修之课,其中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阐明大学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三纲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包括了儒家学派的方法论,有极其实用价值,大学之道,是成人之学,为成年人学问,从社会上讲是大人之学,即圣人君子的学问,目的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要达到这个目的,它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要领中,前五目主要涉及个体,个人,后三目则涉及众人和天下,而八目的核心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步骤要求与方法,而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18.孟子        
  “孟子”儒家学派重要经典之一,为孟轲与弟子万章等著。全书七篇“汉书艺文志”著録十一篇,东汉趙岐“孟子章句”分内七篇,外四篇,并称外篇系伪书,不予注,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伪撰,趙岐将七内篇分为上下为十四卷,内容记述孟子政治活动及仁政,孝义,性善等政治伦理哲学思想。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孟子”一书集中反映的核心思想主要有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19.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共收録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一百六十篇,“雅”一百零五篇,“颂”四十篇三大部分,“风”又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包括十五个地区的民歌。汉代的齐,鲁,韩,毛四大学派注解的诗经,毛派注解的诗经为官方所认可,其它三派逐渐消失。现在看到的诗经就是毛派的传本,也称为毛诗,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20尔雅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中,其中“尔”是近正之意,“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        
21.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东汉的文字学许慎所作。叙中初次提出了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收録汉字9353个,许慎生58年—147年,字叔重,东汉海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言语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辟者。        
22.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记载四十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神怪异兽,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巫术以及大量原始神话于一身,“山海经”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物,矿物,药物等,大部分是殊异的,小部分是常见的,然而,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        
23.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二十一卷,以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国等国贵族言论为主,故名为“国语”,内容涉及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除“国语”略为联贯外,其余各国只是重点记载了个别事件,各国史料详略多少不一。“周语”三卷,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録。“鲁语”两卷,记春秋时鲁国事,但不完整,“齐语”一卷,记齐桓公称霸事,主要记管仲和桓公论政的几次谈话;“晋语”九卷,占全书近半,篇幅最长。前四卷专讲晋献公和他的几个儿子争斗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记晋文公的事迹,“郑语”一卷,主要讲史伯论天下兴衰的言论,“楚语”两卷,记楚灵王,昭王二君时期的事;“吴语”一卷,记夫差伐越和吴之灭亡;“越语”两卷,记勾践灭吴之事。        
24.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趙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十二策,共三十三卷,四百九十七篇,约十二万字。记载历史上起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        
25.史记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定的一部记传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年其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26.汉书        
  “汉书”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葬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而洽,上下整齐,文瞻事祥,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27.后汉书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25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28.三国志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可以同“史记”,“汉书”相比美,因此流传至今。        
29.鬼谷子王诩        
  王诩,又叫鬼谷子,东周战国时卫国人,生于魏国,父亲是魏国大夫王错,王诩曾在韩,宋,齐三国任职,后因不愿让故人为难,辞去官职,隐居于朝歌清溪之谷,自称鬼谷先生,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享年75岁;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其杰出弟子有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曾隐居云梦山水簾洞。“著鬼谷子”此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七篇,中卷中的转凡,却乱世中失传,相传,鬼谷子是村夫庆隆和东海龙女的儿子,庆隆和龙女虽被东海龙王压死在云梦山中,化作一道山岭和龙泉,但阴魂不散,要借体还魂,为后人造福。        
30.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在吴阖吕时代军事家。此书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己被译成了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它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31.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孙膑相传为孙武之孙,鬼谷子之弟子。“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孙膑和庞涓同期在鬼谷子门下为徒,庞涓辅佐魏惠王,做了将军,暗中请孙膑到了魏国,但又嫉妒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设计陷害孙膑,给他用了膑刑,即去掉孙膑膝盖骨的残忍肉刑,让孙膑给他写孙子兵法,孙膑想起老师鬼谷子给他的锦囊“诈疯昧”,然后装疯,在友人的帮助下,孙膑最后逃离魏国,到了齐国,被齐威王重用,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军师,设奇计打败魏军,并射死庞涓,后来,田忌被邹忌排挤,流亡到楚国,孙膑也随田忌而去,所以汉人王符说“孙膑修能于楚”。在战国的兵家中,孙膑是以“贵势”即讲求机变而著称的,他和吴起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        
32.司马法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年—320年)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日“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徽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可见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宋元丰中(公元1078—1085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        
33.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神。“繁露”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神秘化的比附,认为天按照自己的形象制造了人,人是天的副本,人类的一切都是天的复制品,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通过阴阳,五行气的变化而体现其意志,主宰社会与自然。草木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调令,都是天的仁德,刑杀的表现,社会中的尊卑贵贱制度,都是天神“阳贵而阴贱”的意志体现。君,父,夫为阳,臣,子,妇为阴,所以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就是主从关系。“天子”是代替天在人间实行统治的,君主之权是天所授予的,并按天的意志来统治人民,这就是神化君权的“君权神授”思想。“繁露”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附会社会人事,如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比为父子,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比为父子之序等等万象,万物,万民皆不离五行生克之理。        
34,玄奘称为中国佛学界导师        
  玄奘(602—664)年,名陈炜,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僧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位有多重贡献的高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玄奘十三岁出家,贞观三年(629),从西京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四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珈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和弟子窺基等人创立唯识宗,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等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著有“会宗论”,“破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録的长达十二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俗以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所记印度情形,在各种印度游记的著作中最为详细,堪称中国第一个印度通,同时,他把“天竺”的名称改译为“印度”;书中所记印度地形地理的概要,极为精细,可以说印度佛教不但影响世界各国的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很大,其他如绘佛画,塑佛像,建寺塔,做道场,放焰口等,也同样使中国的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艺术有着创新的发展;总之,这部被译为多种文字而闻名中外的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为研究中亚,南亚史地和社会风俗以及中西交通史文化关系史等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35.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多民族国家的奠基者。唐初太宗以武力平定东突厥,吐谷浑,高昌等地,统一了西北边疆,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同时又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缓和了民族矛盾;贞观年间,唐朝国势昌盛,李世民大力贯彻和亲政策,他允许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贞观十五年(641),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和亲吐蕃,奠定了友好关系的基石,谱写了一曲汉藏友好关系的赞歌;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推行团结政策,将归顺的突厥族十万户迁入中原,其中一万户定居在长安,对内徒的突厥人一视同仁,并选择代表人物担任官职,对留居在原地的突厥加以管理,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德化政策,使各族酋长心悦诚服,形成了唐初友好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民族共尊为“天可汗”,把他当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高君主。        
36.宋代理学家朱熹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字无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知江西南康军,知潭州,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等职。从政期间,曾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起义,一度主张抗金,拯救当时的政治积弊,巩固南宋王朝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主张“恤民”,“省赋”,提出设“社仑”,主“经界”等多项改革措施。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著书和讲学,在哲学上发展二程(程颢,程頣)学说,是具有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的“程朱学派”的奠基者,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诗集传”及后人所编“朱子全书”,“朱子语类”等著作。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七八百年当中,一直居于官学地位,在各方面发生重要影响。在日本等国的历史上一度流行“朱子学”。在法律思想上,作为理学核心的内容“理”“气”“存天理,灭人欲”为宗旨,对董仲舒以来的儒学正统法律思想进行加工,改造和提高。        
37.康熙帝的政绩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即清圣祖,满族,顺治皇帝的第三子。“康熙”为年号,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十岁丧母,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教导下长大成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康熙在太和殿举行了亲政仪式。在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康熙八年(1669),打败了顾命大臣鳌拜,开始真正亲临朝政。在政治上,康熙进一步完善各种政治制度,加强皇权。在经济上,康熙一方面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政策,另一方面废止“圈田令”,保证百姓有土地耕种,而且延长了垦荒的免税时间。在军事上,剿抚并用的方针初步形成。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1673年康熙废除了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84年统一了台湾,1688—1697年平定准葛尔汗葛尔丹的叛乱,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订了“尼布条约”,从而换得了大清朝近一百五十年边界和平,是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皇帝。        
38.乾隆帝的政绩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满族,雍正十三年,弘历继位,改号乾隆,习称乾隆帝(1735—1795年),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乾隆在位时,凭借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曾多次平定了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密切了中原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乾隆帝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乾隆三十八年,以国家财力,组织三百六十余人,历时十五年,全国范国内,开馆编篡巨作“四库全书”。该书对古往今来的学术作了全面的总结,保留下了有价值的古籍,对古籍整理和总结历史文化遗产有重要贡献,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39.中国历史上的皇帝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两千一百叁拾二年;在此期间封建帝总数为四百九十四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追尊者七十三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康熙和乾隆帝,康熙为六十一年,乾隆为六十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代末帝完颜承麟,从继位到被杀不足半天,年龄最大的是乾隆八十九岁,其次是武则天八十二岁,年龄最小的皇帝以东汉殇帝为最小,他不足一岁继位,在位仅八个月夭折。    
40.皇宫为何称紫禁    
      紫禁城是皇帝、皇后和皇族居住的内城。“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因为天上恒星中的三垣,紫微垣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暗设两旁。古时候认为天皇应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诩为天了。“太平天子当中生,清慎官员四海分”,所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开元年间右丞王维在《敕赐百官樱桃》诗中曾说:“芙蓉阙下令千宫,紫禁朱樱出上阑。”可见唐代已把皇宫称为“紫禁”了。    
41. 紫禁城住过多少皇帝    
      紫禁城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明朝14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聪,明穆宗朱载后,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居住在盛京(今沈阳),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从东北入关,统一全国到宣统皇帝溥仪,共在故宫居住的清朝皇帝是10位: 顺治帝爱新觉罗 ·福临 、康熙帝爱新觉罗 · 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 ·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 · 弘历、嘉庆帝爱新觉罗 · 颙琰、道光帝爱新觉罗 · 旻宁、咸丰帝爱新觉罗 · 奕伫、同治帝爱新觉罗 · 载淳、光绪帝爱新觉罗 · 载湉、宣统帝爱新觉罗 · 溥仪。    
42.皇帝与“九”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与九有关的还有: 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 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     
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 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 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 清代定制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进献白马八匹,白驼一匹,叫做“九白之贡”。其余贡品也多以“九”数计算。如康熙十三年规定:每年节科尔沁等旗,共进十二“九”,计羊108只、乳酒108瓶;鄂尔多斯等旗,共进九“九”,计羊81只、乳酒81瓶。 过去敕建寺庙,金佛的斤数也以九数铸成,或81斤或72斤;铸佛数量,也以九计,如乾隆四十五年为庆祝皇帝70寿辰,共造佛像2299个“九”,合计为20691尊佛像。     
      清代宫廷年节大宴,包括水果、蜜饯、点心,一共九十九个品种。 清代皇帝过生日,要举行大的娱乐活动,表演杂技,放万年春灯等,也要有“九九”即81种节目,名为“九九大庆会”。清代皇帝的寿筵及春节大宴食品、娱乐节目以及臣僚们庆祝“圣寿”的贡品等,也以九计,含有敬祝万寿无疆的意思。久而久之,九这个数字,被皇帝独占了,而一般人民,包括达官贵族,凡起居饮食器物等都不能以九计了。    
43.诸子百家有多少家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领域各派论争的通称,可究竟有多少家?据《汉书·艺术志》的说法,数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但是,可罗列而论的是10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不过,只有除小说家之外的9家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独家学派。    
44.三教九流十家    
      春秋战国时期有三教九流十家。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十家则是上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儒教:也叫孔教;《晋书阮籍传赞》,“老篇爱植. 孔教提横”;后来把孔子的学说作为教派,与道教佛教并称,但孔子创教的说法则始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佛教: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至东汉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北朝日渐发达。道教:道教是我国固有的宗教,源于古代的巫术;东汉顺帝汉安元年由张道陵倡导于凤鸣山;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为道教定型化之始;道教尊老子为祖,尊称“太上老君”。儒家:是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怒、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育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道家: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学说以老庄的自然天道观为主,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阴阳家:也称“堪舆“家,是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邹衍等,著作亦有遗失。法家:战国时重要学派,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商鞅、慎到和申不害等人;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到战国时期韩非子加以综合,集法家之大成;法家要求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封建国家,提出重农抑商观点,历行严刑历法,建立官僚制度;主要著作有《商君书》、《韩非子》。    
      墨家:儒家的反对派,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创始人是墨翟;初期以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为核心,与儒家展开政治思想斗争,末期墨子后学克服了学说中宗教迷信成分,对认识论、逻辑学以至几何学、力学、光学等都有一定贡献;代表作有《墨子》。    
      纵横家:是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主要代表人物有张仪、苏秦等,他们分别代表合纵、连横两派,故称纵横家;其言论部分保存在《战国策》中。    
      杂家:是战国末期至汉初折中和柔和各学派思想的一个学说派别;主要著作有吕不韦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农家:是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小说家:因出于街头巷语、道听途说,所以没有成为一个学派。    
45.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由于新兴封建生产关系发展出现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变法斗争。秦孝公三年,商鞅任左庶长(握军政大权),实行变法,鼓励地主垦荒,努力耕织,生产多者免徭役,废贵族世袭特权。后又进一步并乡设县;废井田开阡陌,确认封建土地所有制;统一度量衡制度;统一思想意识;并不断镇压贵族反抗,加速了封建集权政权的形成。这些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八年(484年)颁行俸禄制,禁止官吏自行向农民征税,统一财政收入;次年颁行均田制;太和十年建邻、里、党三大制、责成三尤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太和十七年下令改鲜卑旧俗,采用汉鞋、汉语、汉服,倡导农业生产,这对加强中央集权,加速民族融合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叶,土地兼并剧烈,财政危机严重。王安石于熙宁三年任宰相实行变法:设置三司,整军理财,推行新法,改革科举。变法使垦田增多,财政收入增加,军力有所增强。    
      (4)戊戌变法  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为首的维新派要求改革现状,反对外敌,挽救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46.我国古代的三个“盛世”    
      (1)“文景之治”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两次下令把田亩从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并提倡节约。有一次,他想盖一所露台,一计算需要花费一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家产,就把这项营建计划取消了。文帝还把原来连累亲属的法律和一些残损肢体的肉刑也取消了。    
      文帝崩,景帝继文帝即位,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虽黄金珠玉,但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劝民农桑。这一有力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秩序也得到安定。    
——这就是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公元前140年)。    
      (2)“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唐太宗执政期间(公元627—649年),以古为镜,把隋朝的灭亡作为警戒,选贤任能,唯才是举;倡导谏诤,广开言路,屡屡采纳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建议,“凤夜孜孜,惟欲清静”,“俭以息人”,刑罚宽简,轻徭薄赋,留心人民的疾苦,鼓励流散农民回乡生产,继续推行均田制……因此,致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阶段矛盾随之缓和,物价下降,人口增加,“百姓安乐”,整个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国家的财力、物力也随之日趋强盛起来。    
      ——这就是历史上被誉为“盛世”之一的“贞观之治”。    
      (3)“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共执政133年(公元1662—1795年)。在这期间,先实行了“更名田”(即将明代宗室藩王所遗田地,改归民户所有,并将它们编入所在州县缴纳赋税。后来又实行了“摊丁入亩”的办法,将丁银并入田银统一征收。这样,摊丁入地后,地丁合一,简化了税化,而且无地的农民可以不纳丁税。因此,逃避徭役和丁税而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耕地面积因此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人口数字也迅速增加到三亿六千万;手工业生产比明朝更加发达,商品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就是历史上的 “康乾盛世”。    
47.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佛教在中国也称释教,相传是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徒称他为(释迦牟尼)所创立。基本教义有“四谛”,“六道轮回”,“八正道”等,主要宣扬现实社会是虚幻的,人生充满着痛苦,人们受苦是前生“造恶业”的结果;只有消除一切欲望,多积德行善,追求超脱世间的涅槃,才能断绝苦根。    
      (2)基督教:基督教形成于公元一世纪,信仰上帝或称(天主)圣经书中分旧约和新约上下部,上部讲上帝造日月星辰,天地万物,最后一天造人等,文章段落事迹都是受神的启示而完成,为神来作见证的文章和事实;下半部是讲基督耶稣,基督耶稣是上帝之子,因人类从开始就犯了罪,他为拯救人类故而从天上降生人间;又为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一神;基督教原为犹太教的一个派别,信徒多为贫民和奴隶,仇视统治者,但主张忍耐、顺从,寄希望于来世。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东西两部分裂,基督教也逐渐分为东西两派,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前后,罗马主教成为西部教会的领袖,并建立起教皇体制;十一世纪时,基督教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部教会称“正教”(即东正教),西部称公教(即天主教)。天主教除信奉天主和耶稣外,还尊玛丽亚为“圣母”,强调教徒必须服从教会的权威,并有极为严格的教阶制度,中世纪时,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天主教在欧洲一部分国家失去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以及拉丁美洲各国。    
      (3)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为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入穆罕默德所创立,教徒们称作穆斯林(意为顺从者)。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被称为先知,他的使命就是到人间传达安拉(真主)的旨意并教导人们顺从真主;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信天仙(供安拉使唤的差役),信使者,信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通过“五大信仰”;伊斯兰教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和朝觐为教徒必须遵循的五种功课通称“五功”。    
48.重讲关于盘古、三皇与五帝    
      盘古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他是我们的祖先由于对自 然界的成因惶惑不解而想象出来的神人.至于三皇指哪三皇,五帝指哪五帝, 这个问题历来史家所说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关于三皇,有六说:(1)天皇,地皇,人皇(徐整《三五历》);(2) 天皇,地皇,泰皇(司马迁《史记》);(3)伏羲,神农,女娲(《春秋纬 运斗枢》,皇甫谧《帝王世纪》);(4)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 (5)燧人,伏羲,神农(谯周《古史考》);(6)伏羲,神农,黄帝(孔 安国说). 关于五帝,有三说:(1)太昊(又作太 ,即伏羲),神农,黄帝, 少昊,颛顼(《礼记·月令》);(2)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司马迁 《史记·五帝本纪》);(3)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皇甫谧《帝王世 纪》);上述有关三皇五帝诸说法中提到的神农,就是炎帝.炎,黄就是炎 帝和黄帝.他们不象盘古纯属神话人物,而是神话和史实相杂糅的人物。    
49.中国国名    
      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中国之名起于商代;,"商"是位于东南西北之中的国土,殷朝也把京师或中原称为中国,秦汉以后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有了"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意思;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自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均称为“中国”。“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用名词;当然,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清政府与外国签定的条约上签署的是“大清”,他们的国号都不叫“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解放后,把“中国”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谁提的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讨论起草过程中涉及到新中的名称问题,代表们各抒己见,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张志让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张奚若先生提出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意见博得了代表们的同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期间,董必武就采用这一国名;张奚若先生为新中国取的这个名称写入了《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共同纲领》。    
51.中国的别称    
      (1)、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2)、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     
      (3)、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4)、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5)、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6)、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还有函夏、九牧、九区、九域、八州之称。    
52.天安门的设计者    
      天安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是世界文明的古建筑;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匠师蒯祥。蒯祥出身于苏州吴县的鱼帆村,世袭工匠之职,明永乐十五年,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年仅21岁的蒯祥作为朱棣的扈从人员来到北京(后担任宫室建筑的官吏,直至工部侍郎,在任职期间还参加了不少修建工程。如明英宗正统年间的重建三大殿,明景宗天顺年间兴建的十三陵之一的裕陵。史料曾有“凡百营选,祥无不予”的记载),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经过四年努力在1421年,设计并建成了一座雕梁画栋的木制牌楼,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叫承天门。城楼的总高度是34.7米,正面宽62.77米,进深27.25米,形式为正面9开间,进深5开间(源九五之尊),喻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承天门建筑完工后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称他为“蒯鲁班”。当时有一张北京宫殿的详图现存南京博物馆,图中还有蒯祥的画像)。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请蒯祥出谋划策,建成了现在的样子(9开2层木构城楼),明末又被焚毁。1651重新修建。城高33.7米,广九间,进深5间,改名为天安门。    
53.故宫的三宫六院    
      三宫即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    
54.我国古代的“六部”    
      明清两个朝代,除明朝初开国后一个短时期外,都没有设宰相,封建皇帝的旨意分别由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来执行,统称为“六部”。    
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封勋,大体相当于现代的组织部职能。    
      户部:主管国家户籍、田亩、货币、各种赋税、官员俸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农业部、财政部。    
      礼部:主管朝庭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国来宾,类似于现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礼宾司。    
      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练兵、武器、驿站,相当于现代的解放军四总部和国防部。    
      刑部:主管国家司法、行政,大体相当现代的公、检、法和司法部。    
      工部:主管兴修水利、重要的土木工程,大体相当于现代水利部和建设部。    
      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也就相当于现代的部长,副长官称“侍郎”,相当于副部长。    
55.“官品”服饰    
      我国封建朝代,皇帝下面的文武百官共分为九个等级,称为“九品”;他们的服饰以清代为例,文官一品为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为犀,八品为犀,九品为海马。     
56.诸葛亮选拔人才七策    
      一曰: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57.何为“百战”    
      常讲的“百战”确有一百种战法。明朝开国功臣刘基(1311—1357年),字伯温,号青田先生。精通易理、地理、阴阳、八卦、兵法及奇招怪术,不亚于诸葛亮;曾著《百战奇略》一书。内容是收集从先秦到五代1680年间散见于史籍中的重要军事资料,按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分为百题,分别论述,并以古代战例,加以注释。此书已由长春古籍书店整理出版。 所谓“百战”指的是: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众战、寡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主战、客战、强战、弱战、骄战、 交战、形战、势战、昼战、夜战、备战、粮战、导战、知战、斥战、泽战、争战、地战、山战、谷战、攻战、守战、先战、后战、奇战、正战、 虚战、实战、轻战、重战、利战、害战、安战、危战、死战、生战、饥战、饱战、劳战、佚战、胜战、败战、进战、退战、挑战、致战、远战、 近战、水战、火战、缓战、速战、整战、乱战、分战、合战、怒战、气战、归战、逐战、不战、必战、避战、围战、声战、和战、受战、降战、 天战、人战、难战、易战、饵战、离战、疑战、穷战、风战、雪战、养战、书战、变战、畏战、好战、忘战。    
58.何谓“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分六套。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59.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也泛指社会上各种行业、各色人物。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  
西汉《白虎三教》中说:“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也,故三而备之。”汉代儒学家认为夏代崇尚忠、商代崇尚敬、周代崇尚文,他们把夏、商、周三代所崇尚的忠、敬、文这些道德规范与礼仪文饰,总称为“三教”,这是关于三教最早的说法。  
东汉初年,佛教传人中国,与本土儒教、道教发生争论战。公元573年,北周武帝亲自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释三教后”的结论。从此后人说三教通常即为儒、道、佛。  
“九流”《汉书艺文志》中说,九流分别指:农流、墨流、名流、法流、纵横流、小说流、阴阳流、医流、杂流。  
后来,民间又按社会地位,将“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民间是说法各有不同,排列次序有所区别。  
一、“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枰  、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二、“上九流”:佛祖、仙、皇帝、官、烧锅、当、商、客、种田。  
    “中家流”: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相、僧、道、琴棋。  
   “下九流”:巫、娼、大神、帮、剃头、吹手、戏子、叫街、卖糖。  
三、一流皇帝二流官、三僧四道五流医,  
    六工七匠八娼妓、九流书生十乞丐。  
四、一流帝王、二流官军、三流绅贾、四流帮数、五流匠塾、六流地农、七流乞奴、八流娼艺、九流盗骗。  
五、一流帝王相、二流官军将、三流绅贾商、四流派教帮、五流工艺匠、六流医地农、七流巫乞奴、八流耍艺娼、九流盗骗抢。  
六、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星四卜五堪舆、  
    唯有相家称第六、七书八画九琴棋。  
七、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这九家合称九流。  
九流又分上中下三等: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  
        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  
        五流弹唱六流金、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  
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在旧社会,人们都看不起下九流的人物,不愿和他们同桌吃饭,同路而行,三辈子人不能进考场。  
丹青——画家,皮——皮匠,高台——唱戏的。  
吹——唢呐班,(推——剃头的,池子——烧澡堂的,修——修脚的,配——给畜生配种的。此为春点,为江湖暗语。)  
八、上九流:一流君、二流王、三流太上皇、四流相、五流将、六流驸马郎、七流侍郎、八巡府、九流进士小县令。  
(以上都是政界当官的人,能为天下人民谋利益的父母官)。  
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易卜四农推、五流道士六流僧、七书八艺九琴棋。  
(一流举子,说不准会一举成名;二流医,能救济世人,救人生命。三流易卜,能为世人指点迷津,包括星象家、堪舆家、阴阳家教学等,能为社会做贡献,为人类造福的高人。四农推,专心种田多打粮食,供政界、军界、商贾食用,粮为养命之源,把农民的地位摆的并不低。五流道士,道为中国的传教,平时吃斋、行善、修仙、修今世、度化众人积德行善、功德无量。六流僧,佛教是外国传人中国的,介杂生、修来世、去私欲、度化人多积德行善,功德无量。七是书法、绘画、刺绣、雕刻艺术品等,主人修心养性,能自修行善,培养弟子成才,皆为文人墨客,称看破红尘的高人。八艺、指各种艺人,能为人民服务的人,又可养家糊口。九琴棋,为世上高雅贤士、达人君子,但为国家、为人民贡献不大,自然清净的人。)  
下九流:鹌鹑戏子马利猴、剃头修脚拧登楼、王八叫街吹鼓手。  
鹌鹑包括斗鸡、斗牛、斗蛐蛐,这种玩物丧志、不为世人做事,贪图个人享受,没有为人民做贡献的人。  
戏班子的人较为复杂,唱戏时乱配夫妻,乱人论。马利猴,各种杂耍、卖艺、变脸、皮影变戏法的人,水平再高,因为都没有真实性,易诱人作假。剃头,为侍奉人的人,难当大事,收人钱财,养家糊口。修脚,包括推拿搓背,为侍奉人的下人,而养家糊口。拧登楼、私开黑店,给那些不明身份的人、或社会违法分子提供方便,拿昧良心的钱,此等人既贪财又没有正义感。  
王八:指娼家、红楼卖身的人,但为了养家糊口,顾不上要面子,赚的是赃钱。  
叫街:叫花子、打莲花板、乞丐、自己不走正道,伸手向别人收取钱财,甚至联合成团体,逼别人拿出钱粮或把自己的头打流血,让别人怜惜而拿钱。  
吹鼓手:没有什么能力,到处吹牛,包装自己,言过其实,哄骗别人的钱财。这种人最让人瞧不起。  
另外 还有不如下九流的九等人:  
一流骗子二流钳、三流盗贼四扒坟、五流奸淫六抢劫、害人放火九杀人。  
一流骗子(包括各行骗术及泼皮无赖)、二流钳(扒手、偷艺)、三流盗窃四扒坟(偷别人东西、挖别人祖墓)、五流奸谣抢劫、七害人坑人毒人、八放火、九杀人,以此九种都是最下等的罪犯人,人人都愤怒,人人骂的人。所以不入流。  
60.五花八门与江湖简说  
   什么叫五花八门?现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各有所项。而在古代“五花八门”却各有所指。  
五花是:金菊花、木棉花、火辣花、水仙花、土牛花。  
八门是:巾、皮、彩、挂、平、团、调、聊,这些说法都是江湖语言,也叫春点的叫法。  
五花:  
一、     金菊花,指卖茶花的女人;二、木棉花,指街头为人治病的郎中;三、水仙花,指酒楼上的歌女;四、火辣花,指玩杂耍的人;五、土牛花,指挑夫、下力人。  
八门:  
一门巾:指阴阳先生、算命占卦的人;二门皮:为汉生意,指搭卖草药的人;三门彩:指变戏法的人;四门挂:指江湖卖艺的人;五门平:指说书弹唱的人;六门团:指街头卖唱的人;七门调:指搭朋、扎纸的人;八门聊:指高台唱戏的人。  
江湖;江湖分金、汉、利、团四大家,干金生意的排行为老大;干汉生意的排行老二;干利生意的排行老三;干团生意的排行为老四。江湖人见面先过春,即用江湖行话对话,以便了解对方。“瞒春”什么江湖话都知道,为内行人;“半空不作”即半桶水的人,“空大梁”、“空马子”、“念鸟”都是外行人,对方就瞧不起,在旧社会懂不懂江湖话就能显示你的身价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懂江湖话,证明就是高人,进过大笼子,走遍全国,都会受各门各派各界人士的尊重。你不全懂,即“半空不作”的人的身价就低了许多。不懂江湖话,即便你的各类艺术都能出类拔萃,江湖行人说你是“空马子”,没人瞧起你。互相“报个万”,即知对方是干的哪一行,知道是哪位排行。比如一个干金生意的只有18岁,遇上一个干汉生意的有80岁,说明本行之后,那干汉生意的80岁老人马上向干金生意的年轻人搭弓行礼:啊,原来是大哥呀!旧社会懂不懂江湖话是非常重要的。故有“宁舍千金,不传一言”。你想学到,必须忠于你的师傅,只有从你的老师那里慢慢学。  
江湖义气  
江湖,是指眼为长江,口为湖;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有一门正气,看你的嘴怎么说,心中所表达的事通过口说出来,分辨你是什么样的人。  
义气、是指闯荡江湖的人都要有一颗正义之心。有抑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义心肠,有兄弟友爱的团结精神,不论你是360行的哪一行,72别门的那一门,都归纳于金、汉、利、团四大家,都为于江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论认识不认识,只要有难,若是江湖中人,都会慷慨接囊、或拔刀相助。我们就是兄弟姐妹,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子女就是我的子女,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所以真正的江湖人士是很讲义气的。到现在,我们为人处世还是可以效仿的。  
江湖语,即春点:  
江湖险要事事杂,金容兰葛是一家;  
三教九流七十二,五行八作八大家;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  
五流之中为上等,五流员外六流客;  
七烧八当九庄田,再把中流谈一谈;  
九流丹青六流工,七僧八道九琴棋;  
九流之中算可至,下九流中细分析;  
一流修脚二剃头,三叉四班五抹油;  
六把七娼八流戏,九流吹手还算牛。  
    算命  
顺子阴阳分两边,长短两口细分详;  
长七为阳闯天下,短的六寸稳江山;  
阳七代表天宇宙,阴六代表地域疆;  
阴阳相配万象占,算尽人间富与贫;  
吉凶祸福知分晓,奥妙玄机卦里存;  
顺子一打闯九州,三皇四帝把它留;  
算尽阴阳吉凶事,不打中间打两头。  
  “春点”行语(即暗语)  
山人:指占噬卜卦、测字首相面相、堪舆之行业;  
巾行:六爻、八字、风水、算命、测字、揣骨、手面相总称。  
柳、月、汪、斋、中、神、星、转、爱、足,即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拍为百,千为吊,月拍中,就是二百五。山——架子,河——流子,太阳——轮子,眼睛——招子,鸟——会,念——不懂,念招子——失目,查子——菜盘子,尖查子——酒杯,班山——喝酒,班篡——喝醉,斗花子—小姑娘,利马子——小媳妇,苍稍——中年女人,苍包——老母人,追子——小孩子,孙氏马子——中年男人,乾——老头子。  
天——父亲,地——母亲,八——丈夫,七——妻子,比——兄弟,七路——用人,花底——妓女,拖尾——官吏,老念——和尚、道士,山家——看风水,小黑——测字的,仙乡宝卢——家乡住址,贤亮——先生,那戊已——哪里人。生途——生意,丙——好,壬——不好、高——好地,鼓——不利,一哥——诚实人,火底——有权势人,工水——做工人,用七——女人,火——富贵人,琴头——房东,生孙——高人,市——察言观色、判真伪,敲——旁敲侧击,千——刺激、责骂、恐吓,卖——把事资料推出去,夹——逼,打——讥讽,琴——钱,兰头——钱,隆——恭维、赞美,军马——官语,复飞——再嫁,黄——身世,叩经——占卦,叩策——解签,耀——文明,班目——看相,问内——算命,扎飞——拜神,占烁——问病,三占——水,万寿——不发市,不端——算中事情,十五——打官司胜诉,十六——打官司败诉,太咒——油嘴滑舌,生理——买卖,付——生意不成,合——事成,古坚——生意不好,出扶桑——太阳,司裁公——大地,司复公——上天,市秒——街头,布鼓——雷,查头——对头,山本、山头——算命者坐处,吐冈——说话,见——事物存在,辰命——命运,沛生——雨, 杳花雨——雾,步云——登楼,东升——月,长口——港口,昌——生意成,泡锚——生意不成,鼓地——不让做,吁——赶走,春山——茶楼,空青——天晴,奎把——取钱,相士——算命的术士,拱北——星辰,降冈——说好话,团——议事,秋白——露,落摆——下雨,借光——灯,便面——人将归,透骨——风,烘隆——财气旺,破——事败,班色——察言观色,游墩——走,问土盒——测坟墓,问太多——测流年,问开扇——测开张,问毛生——测六畜,问水——测财气,问托孤——测诉讼,问求禄——测谋官,问含欠——测六甲,问泥圻——测栽种,问相公——测建筑,问相逢——测婚配,问延年——测疾病,问放手——测脱货,问流——测出行,问钻曲——测职业,问窑堂——测家宅,问漂底——测寻人,将康——骗人,窜趟子——打板游走算命,劈琴片——分钱,地紧——警察管的严。抿草——抽烟,大柜——大当家,大嗓门——大炮,手花子——手枪,压手子——马鞭子,连子——马,盖子——马鞭子,碎子——机关枪,轮子——马车,汽轮子——汽车,铁轮子——火车,净扫——打扫场面,飞叶子——去信,插边儿——入伙,丢二——伤亡,上小顶——送礼,回叶子——回信,起水了——官兵来了,挂彩——负伤,烧香的——送礼,降大杆子——投降队伍,叫秧子——过堂,压下——住下,上亮在——点灯,贴克——打仗,管亮——枪法准,撂帘——天黑,挑帘——天亮,伸——睡觉,台府——叫什么名,阳——南,黑——北,倒——东,切——西,富海——喝水,星星闪——小米饭,漂洋子——饺子,挑龙——面条,张子——烙饼,滚子——鸡蛋,软富——喝茶,宽帐子——被褥,顶子——帽子,土子——鞋,里码人——同行一伙,熟脉子——同伙,空子——外行,晃门子——不可靠,上道——出发,海瞧——看朋友,料水的——放哨的,花舌子——说合人,窑变——出事了,点背——不顺气,皮子喘——狗叫,对扇子——关门,漏水——被人知道,滑挑——快走,机古流——快跑,起烟了——有人来抓,踏条子——躲起来,放笼子——报信,举子——揭发报官,什么蔓——姓什么的,烫——受伤。报个蔓——报个姓,报迎头——报个姓,甩蔓——互通姓名,尖子蔓——姓丁,横水蔓——姓乔,丁水蔓——姓于,疙瘩蔓——姓纪,压马蔓——马,千斤蔓——陈,滑子蔓——尤,操北蔓——穆,顺水蔓——刘,跟头蔓——张,山根蔓——石,白给蔓——宋,雪花蔓——白,锅烂蔓——周,补丁蔓——冯,山头蔓——杨,断子蔓——孙,灯笼蔓——赵,江子蔓——朱,单人蔓——郝,梯子蔓——高,高头蔓——马,烧干锅蔓——胡,虎头顶蔓——王,龙子龙蔓——孙,二龙戏蔓——朱,空中飘蔓——齐,西北风蔓——冷,崩子蔓——吴,九江八蔓——何,魁花子蔓——黄,盖口子蔓——郭,十八子蔓——李,春树旺蔓——叶,树欢喜蔓——华,岗楼子蔓——邵等等。  
在旧社会,当官的人也研究,很多办案的都懂江湖语,有利于国家治安管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现在各个领域透明度很高,不提倡江湖语言,慢慢的都淡化了。我们现在不必去研究它了,所以我略讲一点点,不是我们宣传的范畴。  

61.我国古代的“十恶与九刑”  
十恶(俗称“十恶不赦”)即:指旧时代不可赦免的10种罪名。即:一谋反、二谋大逆、三谋叛、四恶道、五不道、六不大敬、七不孝、八不睦、九不义、十内乱。  
九刑:杜佑《通典》称九刑以黑一、鼻二、非三、宫四、大辟五、流六、赎七、鞭八、朴九。  
62.我国古代的秘书  
历代统治者都清楚地懂得关系到“万人之政”的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都很重视秘书人才的选择,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是不同时期的选择标准不尽相同。  
周代至秦汉,史官兼任秘书工作延续不断;秦汉时期,对于从事秘书工作的史官要求很高。《说文钗》云:“学僮十七岁以上,始试,讽籍书九千字乃得为史”。意思是说,学僮十七岁以上才能参加考试,能背诵籍书(古文字,即篆书)九千字以上的才能当史官。人们都知道,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大字典,全书收字不过九千三百多个,而史官要认字九千,这在当时是不易做到的。   
汉末时期,曹操置秘书令,典上书奏事。曹丕继位后,改秘书令为中书令。他们除了要求秘书人才有较强的认字能力外,还要妙选通认文学之士为之。  
唐代设立翰林院,许多翰林学士都是才华出众的人才,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担任过皇帝诏书的撰制工作。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在金銮殿上代草王言。初唐文坛上“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他曾做过秘书工作,他写的《讨武曌檄》妙笔生辉,连武则天读后也发出如此慨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唐代对于秘书人才的要求更高,既重视其文学才华,也重视其政治才干。唐太宗提出“擢才而居”,反对让那些唯唯詻詻、阿旨顺情、苟合取容的人担任秘书工作。他认为秘书工作应由那些有才干、敢于谏议,能起助手、参谋作用的人担任。  
元代提出“首论行止,次取史能,又次计月日多者为优”。《元典章》即根据书史的品德、业务能力以及资史情况,择优选用秘书人才。除了这三条,还要有保结,经过监察官审查以后才能任用,可见到了元代,在选择秘书方面不但有考选制度,而且有审查制度。  
63.秦淮八艳  
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曾出现几位关心国家政治,颇有民族气节的歌妓。她们是名噪一时的“秦淮八艳”;分别是:马湘兰、柳如是、李香君、顾眉生、卞玉京、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这八个人都是由于生活所迫,不幸沦落青楼。但她们的经历,多与明末清初的一些反清复明的爱国志士、文人雅士有联系。  
马湘兰能做诗,善画竹兰。她撰有诗集二卷和传奇剧本《三生传》,可惜已失传。现在在《群间类选》中还可见到她残存的曲文。在清代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棟亭集》里,可见到他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12句。嫁给袭鼎孽的顾眉生,嫁给冒辟疆的董小宛和出家为尼的卞玉京都是诗文书画的奇才,经通音律、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柳如是原名扬爱儿,通诗词善书画。明崇贞十四年嫁给常著名文人钱谦益。明亡清兵下金陵时,柳劝钱自杀殉国,钱不肯从,反率先迎降,柳愤慨投水自杀,被救未遂。  
这群名妓中,李香君最有胆识,与众不凡。明亡之后,李宁愿投入空门,也不做清朝的顺民。她的政治观点、爱国热情比她的情人候方域还鲜明。《桃花扇》就是以此为题材写成的戏剧。陈圆圆后归于明将吴三桂,吴引清军入关后,陈也在云南出家为女道士。  
64.和尚、僧尼、法师、活佛、罗汉、喇嘛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而来的,这个词到了西域被读作“鸟闍 ”到了汉地又读成了“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的资格堪称为人师的,才能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的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来习俗上这个词被用着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被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与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僧”是僧伽的简称,它的字义就是“大众”。僧伽是出家佛教徒的团体,至少有四个以上的人才能组成僧伽。所以一个人不能称僧,只能称僧人,正如一个士兵不能称军,只能称军人一样。出家男女二众都是称僧人,把僧和“尼”作为男女的区别,是错误的。至于“尼”字是从沙弥尼、比丘尼的字尾来的,是汉族对出家女众的简称。在尼字下加上姑字的,则是习俗的称呼。  
   “法师”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要有很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的玄奘、义净都受到三藏的这个称号。  
   “活佛”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思而转世的人称为“朱毕古”(蒙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转世者”或“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可能与明朝皇帝封当时西藏地方掌政的葛举派法王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和清朝皇帝给达赖的封号,也沿用了这一头衔多少有些关系,这种封号和称号在佛教教义上都是说不通的。其实蒙藏佛教中并没有活佛这个名词,又傣族佛教比丘被称作“佛爷”,这也是汉人习俗上错叫出来的,他们自己并没有这种称呼。  
   “罗汉”,汉族佛寺中常常见到十八罗汉像。原来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又称十六尊者)。据经典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公元二世纪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著作的《法注记》中,便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由玄奘法师译初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我国佛教徒们的尊敬。到五代时,绘画雕刻日益普遍起来,后来画家画成了十八罗汉。推测画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也画在一起。但后人标出罗汉名字时误将庆友列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又重复了第一位阿罗汉的名字成为第十八位。虽然宋代便已经有人指出了错误,但因为绘画题赞的人有的是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如贯林、苏东坡、赵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罗汉便很容易地在我国流传开来。  
   “喇嘛”是藏语,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这个词也被滥用了,本来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称呼喇嘛的,正确的称呼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呼沙弥,受见足戒的称比丘,出家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见足戒的称比丘尼。  
   65.寒山寺与寒山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城西约十里地的枫桥镇上,因诗人“张继”曾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诗,而使寒山寺因之而得名。这一首诗很早就传遍日本,据清代俞曲园《新修寒山寺记》云:“其国三尺童子无不能诵是诗者”。寒山寺寺规以“昏晓二时鸣大钟一百零八声”来“觉醒百八烦脑之速梦”,这一寺规,后随鉴真和尚带至日本,现在,新年倾听寺庙一百零八记钟声,已成为日本人民的风俗。传说在除夕之夜聆听古刹钟声能消除头脑中一百零八桩忧愁烦恼之事,即所谓“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初寒山寺名“妙利普明塔院”,建于梁代。唐初有诗僧“寒山”、“拾得”来住持此寺,后来寺遂因人而名。寒山、拾得都是大德高僧,亲如兄弟。传说有一天,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启示宽容不仅表现为一种胸怀,也表现为一种睿智。据传寒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二位菩萨是释迦摩尼佛祖的两位护法大士。  
  寒山生于公元766-——799年间,真实姓名不知,其人“状如贫子,桦皮为冠,布裘破弊,自乐其性”。 有诗集三百多篇传世。诗句平白如话,但却寓有深刻的佛理禅机,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的佛徒禅师都很喜欢引用他的诗句。  
   寒山寺在日本、英国都有很大的影响;美国从五十年代至今到处是“寒山热”。一些长发赤脚、衣衫褴楼的披头士、嘻皮士把寒山当偶像崇拜,呤咏其诗句,模仿其形象;西欧前几年流行的“百补衣”就是“寒山精神”的产物。  
   寒山与拾得的对话,提示我们“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以忍为高;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肯吃苦方为志士,能吃亏不是痴人;“能让人并非我懦,变干戈和睦常乐。”  
     66.忍字高  
在各种信仰的经典中,都是劝人为善的书,初级知识都突出一个忍字,小不忍,祸端常起,忍一时灾去祸消。古人长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唱段忍歌供参悟。  
      忍字高来忍字高,忍字心上一把刀;  
      哪个不忍把难招,唱段忍字供参考;  
      我说这话你不信,几笔古人对你说;  
      太公能忍把鱼钓,活到九十又保朝;  
      苏秦能忍锥刺骨,六国丞相他为高;  
      武儒能忍要过饭,挨门乞讨品玉箫;  
      韩信能忍钻胯下,登台拜相保汉朝;  
      张良能忍汉不保,脚踏祥云任逍遥;  
      朱臣能忍把柴打,官居太守乐滔滔;  
      吕正能忍寒窑守,头名状元被他夺;  
      几笔古人忍性大,富贵都从忍上熬。  
也有古人不能忍,个个临死无下落;  
庞卷不忍把敌招,马灵道前五牛拉;  
黄羊不忍摆阴阵,千年道业命难逃;  
霸王不忍乌江死,盖世英雄一旦抛;  
李白不忍贪美酒,死在江心顺水漂;  
罗成不忍乱箭射,临死马踏淤泥河;  
吕布不忍貂蝉戏,白门楼前人头割;  
周瑜不忍三口气,死到八丘撇小乔;  
石崇豪富不能忍,万贯家业一笔消;  
奉劝君家想一想,哪个不忍能常活。  
皇上权贵也要忍,十万江山坐的牢;  
朝郎驸马也要忍,金枝玉叶陪伴着;  
文武大臣也要忍,后来三台品级高;  
士农工商也要忍,哪个不忍就出错;  
学生能忍寒窗苦,不愁金榜独占鳌;  
农历能忍勤劳动,来年丰收打粮多;  
手艺能忍勤艰苦,得到四海财名标;  
生意能忍要和气,招财进宝利润超;  
穷也忍来富也忍,各行各业都忍着;  
穷人能忍不愁富,吃苦耐劳莫心焦;  
富人能忍家业保,高枕无忧睡得着;  
父母能忍儿女孝,儿女能忍孝名高;  
兄宽弟忍双为贵,莫听别人胡挑拨;  
妯娌能忍家不散,免得丈夫把心操;  
家家常忍家常顺,一年四季多干活;  
亲戚能忍常来往,婚丧嫁娶莫推脱;  
邻居爷们也要忍,免得争吵闹家窝;  
接交朋友也要忍,撇拐弄空翻脸多;  
出门在外也要忍,免得生地惹风波;  
酒色财气四个字,哪个不忍就出错;  
酒后无德肯惹祸,吃酒不如早睡觉;  
贪色多了损身体,野花不采是正条;  
无义之财不可取,穷了不如苦熬着;  
闲事闲非少去管,免生闲气身安乐;  
刁奸滑流不为好,人不知道天知道;  
天也不亏好心人,好事孬事尽你做;  
善恶到头终有报,迟早迟晚都找着;  
积德之人生才子,行善之家福禄多。  
67.古歌修心欢世一首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于心,吉凶为人招;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骄;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68.我国历代的都城  
商(后期)——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   ——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   ——洛邑(今河南洛阳)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   ——长安(今天、陕西西安)  
东汉   ——洛阳(今河南洛阳)  
三国:魏——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    ——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    ——建康(今江苏南京)  
随      ——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      ——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宋    ——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    ——临安(今浙江杭州)  
西夏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辽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金      ——中都(今北京、开封)  
元      ——大都(今北京)  
明、清  ——北京(今北京)  
69.我国六大古都  
西安: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首先在此建都,称为镐京。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此地,取名长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及随、唐俩代,也定都长安。  
洛阳:最早是西周的东都,叫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正式成为东周的都城。战国时改名为洛阳。以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迁都在此四十年)都在这里建都。最后定都洛阳的是五代十国中的后唐。  
开封:最早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叫大梁。唐朝称为汴州。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定都在此。接着后晋、后汉、后周都相继在这里建都,同时改称东京,又称开封府。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继续以开封府为都城。这是开封历史上极盛时代。  
杭州:五代十国时是吴越的都城。以后为南宋的首都,称为临安府。杭州作为都城前后有232年时间,是六大古都中最短的。  
南京:最初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国都,称为建业。不久是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的国都,叫建康。由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以后五代十国中的南唐在此建都割据,称为金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在这里,改为应天。太平天国洪秀全也建都在此,叫天京。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  
北京:战国时期是燕国都城,叫做蓟城。辽朝改为燕京。金朝于1153年迁都至此,称为中都。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于此,改称大都,扩建后成为十三世纪最光辉的城市。明成祖于公元1421年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平,方改为北京。继起以北京为国都的是清朝。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北京为首都。  
70.中国名胜奇观  
天下三奇:匡卢瀑布、雁荡龙湫、黄山石笋。  
台湾阿里山三大美景:林涛、云海、樱花。  
江西三清山三美:山岩、山泉、古松。  
泰山顶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黄山四绝:怪石、云海、奇松、温泉。  
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  
雁荡山四绝:飞瀑、奇峰、怪石、幽洞。  
庐山四奇:山峰、瀑布、云雾、怪石。  
青岛崂山四趣:水、鱼、石、树。  
普陀山五绝:寺院、金沙、奇石、潮音、幻景。  
71.地名美称  
革命摇篮——江西井冈山  
英雄城  ——江西南昌  
足球之乡——广东梅县  
游泳之乡——广东东莞县  
天下第一关——河北山海关  
小上海  ——江苏无锡  
塞上粮仓——内蒙古河套地区  
不夜城  ——上海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植物王国——云南  
戈壁明珠——新疆石河子  
蝴蝶王国——台湾  
园林之城——江苏苏州  
石头城  ——江苏南京  
钢  城  ——内蒙古包头  
榕  城  ——福建福州  
春  城  ——昆明  
江  城  ——武汉  
山  城  ——重庆  
煤  城  ——辽宁抚顺  
瓷  都  ——景德镇  
雾  都  ——成都  
玫瑰之乡——山东平阴县  
毛竹之乡——浙江安吉  
歌舞之乡——新疆库东县  
红色故都——江西瑞金  
革命圣地——陕西延安  
天府之国——四川  
草原明珠——内蒙古锡林浩特  
煤电之城——辽宁阜新  
石油城  ——甘肃玉门  
甜  城  ——四川内江  
泉  城  ——济南  
羊  城  ——广州  
诗  城  ——四川白帝城  
锡  城  ——云南个旧  
陶  城  ——江西义兴县  
钢  都  ——辽宁鞍山  
牡丹之乡——山东菏泽  
葵  乡  ——广东新会县  
人参之乡——吉林扶松县  
酒  乡  ——浙江绍兴县、贵州仁怀县  
橘  乡   ——浙江黄县  
排球之乡——江苏常熟  
72.万国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集中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精华,曾以其规模宏大、风景秀丽、建筑雄伟、陈设富丽、驰名中外,被世人视为“世界奇观”,益为“万园之园”。始建于康熙年间,于1709年正式动工,中经雍正、乾隆、道光三世不断扩建而成。占地五千余亩,周长二十华里的大型园林之中,集中了中外建筑艺术之大成。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的“瞻园”,无锡的“秦园”,杭州的西湖十景等,都在园林中得到了再现。令人惊叹的是圆明园不但吸取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精华,而且还引进了西方宫殿建筑的技艺,在一片中国传统宫殿、园苑的建筑群中,又加入了一组西方风格的欧式宫殿——“西洋楼”。圆明园在建筑上的高度艺术成就是十分惊人的。  
圆明园的陈设更显大观、瑰丽多彩,不仅有搜集各地的奇花异石、珍宝古玩,还有各帮馈赠的各种贡物和礼品。有人估计,当年的中、南、北三海内珍藏的宝物加在一起,也无法同圆明园中的相比。这里还收藏了无数珍贵的典籍和文物。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把法国各大教堂的宝藏集拢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所庞大辉煌的博物院的”。  
73.圆明园的兴建和焚毁  
圆明园原是明朝的一个故园,入清以后,康熙皇帝把它赐给其子雍正。乾隆继位,六下江南,遍访名胜之地,看到名园美景,便记下来,回北京后即在圆明园内一一访造。他在位六十年,修建圆明园的工程一直延续没停。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150年的经营,终于以人民的血汗为基础,建成了我国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与法国凡尔赛宫合称世界园林史上俩大奇迹之一的御苑。清代帝王还广收中外古今珍贵文物藏于园中,使这所景色宜人的园林,同时成为宏伟壮观的博物院和艺术馆。  
1860年,英法侵略者打到北京,闯进了圆明园,进行疯狂的抢劫。英军军官赫里斯抢到的东西,找了七千士兵帮忙才运回兵营。后来镇压太平军的侩子手戈登也参加了抢劫,隔了几天侵略军司令 正式下令自由抢劫,使掠夺达到高峰。侵略军在大肆洗劫之后,又放火烧了圆明园。1860年10月18日清晨,英国密克尔琦兵团3500人进圆明园放火,整个园顿成火海,火势熊熊燃烧三天不息,化为一片瓦砾场。可想中国遭受侵略的损失和苦难。  
74.我国的名胜古迹说不完  
我国有著名的三条“走廊”:  
河西走廊:介于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之间,是甘肃省西北部的一个盆地。它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并在黄河以西以得名。全长1200公里。  
海上走廊:台湾海峡是连接东海到南海的重要水道,被称为我国的“海上走廊”。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从台湾海峡经过。  
辽西走廊:辽宁省西南部是低山丘陵区,但在渤海沿岸有一条狭长的平原。平原的宽度一、二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  
我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北端的岳阳市内,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镇海楼:位于广州越秀山上,它建于明洪武十三年,经历了近600年的历史。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长江边蛇山脚下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时期。  
烟雨楼:在浙江嘉兴县南湖中。五代吴越钱元璙所建。这几处楼建筑豪华、雄伟,风景如画,处处佳美。  
我国的“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江西省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建于唐朝。宋初扩为书院。  
岳麓书院:在湖南岳麓山东面山下。北宋开宝九年创建。天禧二年,真宗赐以“岳麓书院”门额。南宋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讲学,从学者千余人。  
石鼓书院:在湖南省衡阳市北面的石鼓山,唐代时期李宽筑庐读书于此,宋至道三年建立书院景佑二年赐“石鼓书院”匾额。原有的建筑物,均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焚毁。今故址内尚有明清碑刻多处。  
应天府书院:原址在河南商丘县城。最初为戚同文讲学之地,宋真宗大祥符二年,曹诚就地筑学舍150间,聚书籍1500余卷,广招学生。范仲淹曾在此任教,后因战乱院址荒废。  
我国九大名关  
三海关:在河北秦皇岛市,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形势险要,自古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居庸关:旧称军都关,蓟门关,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形势险要。  
紫荆关:在河北省易县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  
娘子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郊,建于唐初,因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扎在此而故名。形势险要,当山西、河北两省要道。  
平型关:在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接灵丘县,是长城要口之一。  
雁门关:在山西省代县北郊,是长城要口之一。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山东南麓,长城终点。自古为交通要道。  
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南部,为大别山隘口之一。  
友谊关:又称大南关,界首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明初为鸡陵关,清初改为镇南关。1953年改名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道。  
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艺术  
敦煌石窟:在甘肃省敦煌县,建于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塑像两千多尊,  
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唐宋檐木构筑五座,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市西北的云岗,建于公元五世纪,有大小佛像十万尊以上,最大的高达17米。  
龙门石窟:在河南省洛阳市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建于公元五世纪至九世纪,现存石窟1300多个,雕像9万7千多尊。  
巩县石窟:河南巩县,公元六世纪建。  
麦积山石窟:在甘肃省天水东南麦积山,建于于公元六世纪初。  
炳灵寺石窟:在甘肃省永清境内,建于公元六世纪至十四世纪。  
响堂山石窟:在河北省邯郸市郊,建于公元六世纪。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建于公元六至九世纪。  
石钟山石窟:在云南省剑川县,是我国古代白族人民的美术遗产。  
大足石窟:在四川大足境内保顶山等九处,建于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精。  
75.我国的水文奇观  
钱塘潮:潮汐是一种平常的自然现象,但钱塘江口的潮汐却非同一般。它生势浩大、汹涌澎湃,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观钱塘潮最佳处在北岸盐官镇,最佳日子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那时只见浪翻滚,状如排山倒海。苏东坡曾在此观潮惊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潮河:在湖北神农架上有一条潮水河。这条河,水流清澈、风光幽丽,宽3——5米,长却有30公里。它象有人定时操纵一样,早、中、晚涨潮三次,每次半小时,从不乱套。此河源于一潮水洞,涨潮时,只见水石窼上,溅起一道水珠雾气,贴着江面,扑象对岸。尤其是在下大雨时,山溪汇集,水势暴涨,巨大的水柱竟从崖上凌空飞跨几十米宽的江面,直落对岸,似一条白龙过江。  
还热奇观:云南腾冲是我国有名的火山区。这儿温、气泉出露极多。古人形容它是“泓热海”,今人赞为“地热之乡”。黄瓜箐热汽沟、硫磺塘大滚锅、四纪可浴的澡堂河,是当地三大地热区。他们相距很近,却各有特色,尤其是热汽沟,只见到处热汽喷射,斯斯怪叫,整条沟谷雾气蒸腾,寸草不生,仿佛到了另一个星球的那感受。  
76.奇特的井泉  
珍珠泉:在贵州安平县城西。人在泉旁边喧哗鼓掌,泉水就大量迸出气泡,在左侧左应,在右侧右应。  
咄泉:在安徽寿春县北十里。人到井边,大叫则泉水大涌,小叫则泉水小涌。  
雌雄泉:在四川新宁县多喜山上,有两个泉,一眼井是春夏有水,秋冬无水,另一井则正好相反。  
八目井:在山西襄灵县西十八里薛村,先打了七眼井都没有打出水,第八眼井见水后其他七眼井也都出水了。  
双井:在河北保定城内两井一起开凿,相距只有一尺多,一井水苦,一井水甜。  
观音井:在四川保定巴州,井内一个洞出清水,另一个洞出水混浊。  
三潮井:在广西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敬和屯村后的西山脚下,有一口一日三潮的水井,这口井只有箩筐那么大,早、午、晚各有一次清泉涌出,每次大概两个钟头才停下来。  
甘泉:在江西于都东紫阳观。一天水甘,一天水酸。  
桃花泉:在浙江余姚县龙蜕洞西,春天有桃花片流出,有人写诗描述:“洞里有春藏不得,春风春雨泛桃花”。  
这些水文奇观和奇特的井泉,从科学的角度上还没有给以解答,有些答案也是牵强附会。从这些证明地球的运转与大宇宙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地质与四时,及海潮都是可以计算的,八卦、九宫、五行是有依据可查的。热于研究的人们可到各处实地堪察便知       跷蹊。  
77.中国西湖有多少  
我国有西湖36处,并非杭州一处。清代《冷卢杂识》中说:“天下西湖三十六,惟杭州最著”。这36处西湖,在《咏乐大典》中有记载,其中浙江9处,广东、湖南、四川各四处;福建、江西各三处;河北两处;广西、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各一处。其中风景较好为著名的除杭州西湖外还有安徽阜阳西湖,福建闽侯西湖,湖北天门西湖,浙江严州西湖,广东惠州西湖。常讲的八大西湖是:  
杭州西湖:湖面上有白、苏二堤,湖中有孤山、小瀛州、湖心亭、阮公墩四岛。汉时,湖中涌现金牛,人们说这是“明圣之瑞”,随称名圣湖。又介于钱塘,称钱塘湖。另外还有武林水西子湖的美称。湖内岛上有名人石碑雕刻“虫二”二字,含义是风月无边。  
颖州西湖:位于安徽阜阳县,唐宋以来即与惠州、杭州西湖并称。宋时,晏殊、欧阳修、苏东坡相继为太守,曾宴游其处,多为题咏,清嘉庆后,黄河屡次决口,使湖面逐渐变塞,现仍存有会老堂和欧阳修石刻像。  
惠州西湖: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面积为杭州西湖的四倍。远在晋代,已在此建楼台水榭,湖光山色迷人,湖伴白鹤峰上,原有苏东坡故居,现仅存东坡亭和建于宋代的丰湖书院  
桂林西湖:面积为八大西湖之首。南宋范成大说:“隐山六洞,皆在西湖中,广表数百里。”隐山六洞是桂林名胜之一,严洞奇丽,湖清洁。  
北京西湖:亦称昆明湖,源自玉泉水,四山迴绕,周围十余里,面积约三千多亩,湖的北面是万寿山,万寿山与昆明湖组成举世闻名的颐和园。  
福州西湖:在福州市区西北方,是晋太守严高在公元283年所凿,当时为灌溉粮田之用,为福建最复盛名的风景佳地,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  
扬州瘦西湖:瘦西湖之名源于清代的诗人汪沆  
的诗句:“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书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南昌西湖:因建于孺子亭而著称于世。明万历年的西湖四湖垒石,环护亭基,湖畔垂柳成行,为当时豫章十景之一。  

78.人间天池有多少  
长白山天池:吉林境内长白山主峰白头顶,在群山环抱中有一座高原湖泊,它的面积有9.2平方公里,人们称它为天池。池水终年不息地往外流水,这个天池海拔2155米,池最深处为312.7米。水温很低,一年中有半年时间结着冰,风景秀丽。  
庐山天池:庐山上有大小天池各一处。大天池在庐山天池山,山上有一方池,池水终年不干涸,池旁有一长亭,这里是观赏庐山云雾的佳地。庐山牯岭街东北一公里处,在松林覆盖的山上,有一圆形泉池,久汗不涸,久雨不涝,有小天池之称,传说朱元璋部队驻扎庐山时,在这里饮马。  
天山天池:新疆天山博格达峰山腰有一湖泊,古称瑶池。清乾隆年间改称为天池。海拔1900米,水深90米,池水是由高山融雪汇集而成。四周雪山环抱,云杉参天,池水清澈,碧波荡漾。它是新疆著名的游览胜地。  
天目山天池:浙江西北部临安县境内的天目山,海拔1500米,分东西两支,两峰对峙,耸人云天,因为山顶个有一池,如苍天之目,故得名天目山。东天目山,西天目山,遥遥相望。这里山高水秀,景色宜人。  
除此之外,尚有云南大理点苍山洗马潭,太白山顶“四海联珠”,山西马菩海“週巡八里”等均为山顶池潭,也可称“天池”。天池乃天功打造,非人力之为也。  
79.我国有十大洞天  
洞天,是天功打造的自然山洞,是道教所说的神仙洞,神居住的洞府。修道成仙的洞谓神仙洞,全国有很多处,每不胜举,称谓洞天的是洞之规模巨大,洞中别有天地。据《云笈七签》载,我国有十大洞天:  
一、王屋山洞——称小有清虚之天,在山西拫曲,河南济源两县间的王屋山。  
二、委羽山洞——称大有空明之天,在浙江黄岩县的委羽山。  
三、西域山洞——称太玄总真之天,疑在青海西倾山。  
四、西玄山洞——称三元极真之天,在西岳华山。  
五、青城山洞——称宝仙九室之天,在四川青城山。  
六、赤城山洞——称上清玉平之天,在浙江天台山赤城山。  
七、罗浮山洞——称朱明辉真之天,在广东罗浮山。  
八、句曲山洞——称金坛华阳之天,在江苏茅山。  
九、林屋山洞——称元神幽之天,在江苏吴县西洞庭山。  
十、括苍山洞——称成德隐玄之天,在浙江仙居,临海 两县的括苍山。  
80.风景名胜的“天下第一”  
四川:峨眉山——峨眉天下秀  
青城山——青城天下幽  
乐山大佛——天下第一大佛  
浙江:雁荡山——天下奇秀  
      普陀山——海山第一  
      西湖  ——西湖烟雨益古今  
 广西: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  
安徽:黄山——天下第一奇山  
九华山——东南第一山  
     江西: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  
  &, nbsp;  陕西:华山——奇险天下第一山  
     云南:石林——天下第一奇观  
           山茶花——云南山茶甲天下  
           江南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  
           安宁温泉——天下第一汤  
     河北: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甘肃: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山东:泰山——五岳独尊  
           济南趵突泉——天下第一泉  
     江苏:镇江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  
     湖南:洞庭湖——洞庭天下水  
           岳阳楼——岳阳天下楼  
河南:开封——汴京富丽天下无  
      嵩山少林寺——天下第一名刹  
81.天下第一有多少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河北)  
天下第一泉——镇江中冷泉(江苏)  
天下第一汤——安宁温泉(云南)  
天下第一瀑——雁荡山大龙湫(浙江)  
天下第一峰——鼎湖峰(浙江   云 )  
天下第一碑——华山铭残字碑(陕西)  
天下第一荔——丁香荔枝(广西桂平)  
天下第一鲜——昌四文蛤(江苏)  
天下第一松——九华山凤凰松(安徽)  
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江苏镇江)  
天下第一石——盘陀石(浙江普陀山)  
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福建)  
天下第一奇观——石林(云南)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河南登封)  
天下第一古刹——白马寺(河南洛阳)  
天下第一名塑——灵岩寺罗汉(山东泰山)  
天下第一福地——终南山楼观台(陕西)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甘肃)  
天下第一佛——乐山大佛(四川)  
82.“天下奇石”——风动石之谜  
在福建省东山岛城关东门海滨的石崖上,有一处被益为“天下第一奇石”的天然胜景——风动石,以其“风吹岩石动千斤”而令人叹为观止。石高4.73米,宽4.56米,长4.69米,约重200吨。上小下大,形象一颗大石桃,卧置于另一巨石上面。据考证,石桃的形成是由于第四纪海浸时期,海顺着花岗岩的纹理裂隙剧烈冲刷而形成石空间距离,最后仅残存不足一米的接触面,其余玄空。恰好上岩石的重心落在下岩石的接触面上,因接触面不平,只有几个接触点支撑着,石危势险,摇摇欲坠,狂风吹来会左右摇晃。游人至此,若站着推石,即使数十人齐心协力,但石头安如泰山;如果有人仰卧在下岩石的右侧,翘起双脚用力登推,只需一个就能使石头晃动。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诗人李楷专程来东山观赏此石,县官在石下摆席请几位诗人。酒过三巡,诗兴大发,李楷即景赋一首七绝,诗人程朝京随口应和,呤罢,第三人还没接上,只见风动石摇晃不停,大有砸碎酒席之势,四人皆惊,纷纷离席。从此,这里便流传了“石下难设宴,呤唱不出三”的趣话。  
83.五帝古迹  
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伏羲、炎帝、黄帝、尧帝、舜帝。现三皇之陵已荡然无存,而五帝古陵仍保存完好。  
伏羲陵:又叫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处(淮阳县是五帝时伏羲都府所在地)。现存帝陵占地面积500亩,伏羲陵高20米,周长150米,帝陵前巨碑上携有“太昊伏羲之墓”六个大字。甘肃天水一带是伏羲部落最早的聚集地,在天水市西关的伏羲庙,至今游人如织。  
炎帝陵:又称王子坟,位于湖南郦县城西15公里处,陵前原有规模宏大的祠坊建筑,现仅存“天使行馆遗址”、“洗药池”、“龙脑石”、等名胜。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的桥山上,山上古柏参天,丛林葱郁。帝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源所立石碑一座,碑上有“古轩辕黄帝桥陵”七个大字。其庙在黄帝陵脚下。  
尧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县城东北70公里处的郭村隅涝河的北侧(是当年尧都所在地)。帝陵高50米,周长80米,陵前筑有山门、牌坊、厢房、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建筑完整。  
舜陵:又称舜庙,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乡境内。今陵区仅存舜庙一座,庙后有石碑一座,碑上用隶书刻有“帝舜有虞氏之陵”数字。另外在浙江省绍兴市双溪还有一处,其规模比舜陵大三分之一许。  
84.我国历代名人墓地  
孔子——山东曲阜    荀子——山东苍山  
陈胜——河南水城    司马迁—陕西韩城  
张骞——陕西城固    王充——浙江上虞  
张衡——河南南阳    张仲景—河南南阳  
华佗——江苏徐州    王羲之—浙江嵊县  
玄奘——陕西长安    陶渊明—江西九江  
李白——安徽当涂    杜甫——河南巩县  
韩愈——河南孟县    白居易—河南洛阳  
柳宗元—广西柳州    司马光—山西夏县  
寇准——河南巩县    范仲淹—河南伊川  
欧阳修—河南新郑    苏洵——河南郏县  
苏轼——河南郏县    苏澈——河南郏县  
岳飞——浙江杭州    辛弃疾—江西铅山  
李时珍—湖北崭春    徐光启—上海  
施耐庵—江苏兴华    蒲松龄—山东淄博  
林则徐—福建福州    陈玉成—河南延津  
李广——甘肃天水    蒯祥——江苏吴县  
范蠡——安徽涡阳,     张良——河南兰考  
项羽——安徽和县    鲁肃——湖南岳阳  
孙策——江苏苏州    关羽——湖北当阳  
赵子龙—四川大邑    马绍——陕西勉县  
庞统——四川德阳    韩世忠—江苏苏州  
牛皋——浙江杭州    张宪——浙江杭州  
杨再兴—河南临颍    黄庭坚—江西修水  
杨万里—江西吉水    元好问—山西忻县  
孙达——江苏南京    刘伯温—浙江文成  
史可法—江苏扬州    罗成——河南西平  
85.我国现代名人墓地  
孙中山——南京      廖仲恺——南京  
何香凝——南京      李大钊——北京  
鲁迅  ——上海      宋庆龄——上海  
秋瑾  ——杭州      方志敏——南昌  
左权  ——邯郸      吉鸿昌——郑州  
冯玉祥——泰安      杨靖宇——通化  

86.我国七处武侯祠和一处武候墓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影响力很大,因此,在他生前活动过的许多地方,都曾建有武侯祠以示纪念。现保留下来的有七处武侯祠,一处武侯墓。  
湖北襄樊隆中武侯祠,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陕西勉县武侯祠、武侯墓,陕西岐山五丈原武侯祠,四川成都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  
87.十三陵  
十三陵是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之一,自公元1409年明成祖开始营建长陵,至1644年明末代皇帝崇祯自缢身亡埋人恩陵,其修建工程历经二百余年。  
    明代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建陵呢?  
古代封建皇帝对宗庙、陵寝都十分重视,将它视为祖宗的代表、江山的象征,占住好风水可令他们发福悠久,富贵绵长。明代选陵地也不例外。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他的孝陵座落在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自然要在京都附近选陵地了。永乐五年,明成祖命礼部尚书带着江西赣州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一行人,在北京附近寻找“吉壤”。据说,曾先后选过口外的屠家营,京西的燕家台和潭柘等地,都因地名犯忌讳而作罢。直到永乐七年才选中现在这块风水宝地。这里东西北三面有群山耸立如屏;南面有虎山、蟒山相对,是天然的门户,被喻为守卫皇陵的青龙白虎;中间为洪水冲刷成盆地。温榆河自西北乾卦方位蜿蜒而来,青山绿水,交相映辉,分外幽美,前面明堂广阔,中间水土深厚。这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真是一块理想的陵园宝地。  
明代陵寝的工程设计都由工部负者。根据《明史》吴中传介绍,“中勤敏多计算,先后在工部20余年,北京宫殿、长、献、景三陵,皆中所营造”。吴中曾做过工部尚书,他设计了十三陵中的前三陵,其他各陵也一定是工部的人设计的了。  

88.东华门七十二钉的由来  
紫禁城及皇家园林,午门、西华门、神武门的门钉均为81钉,而东门的门钉是72个。九为阳数的级数,于是多用九附会争王。应该都是九九八十一数。据《大清会典记载:清朝从顺治皇帝到隆裕太后,皇帝及有些皇后死后,都是从东华门送殡。由于东华门在清代是进出皇家灵柩之门。按人死为鬼的迷信说,故称为“鬼门”。清代为什么要从东华门进处灵柩呢?原来明末李自成功败北京后,明思宗朱由检就是从东华门仓惶逃出紫禁城,吊死在煤山的。后来,朱由检的灵  柩又曾停放在东华门外数日,无人埋葬。为此清朝统治者认为东华门是个很不吉利的门,于是决定由此门进出皇家的灵柩,并将门的钉减为阴数72个。  
89.神秘的北纬三十度  
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有很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我国的长江等,都在北纬30度入海。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也在北纬30度附近。  
在这一纬度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在我国从东到西就有:钱塘江大潮,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等。北纬30度还是飞机经常出事的地方。  
在这一纬度上,有很多著名的自然之谜,如埃及的金字塔之谜,狮身人面像之谜,撒哈拉沙漠之谜,大西洋著岛沉没之谜,百慕大三角区之谜,我国四川自贡市大批恐龙灭绝之谜等,举不胜举。为什么北纬30度附近会出现这样怪异现象呢?这还是一个尚待解答的问题。  
90.古代著名战役发生地   
“牧野之战”的牧野(河南淇县西南)  
“巨鹿之战”的巨鹿(河北南平乡西南)  
“成昌之战”的成昌(山东东平东)  
“昆阳之战”的昆阳(河南叶县旧县)  
“官渡之战”的官渡(河南中牟北)  
“赤壁之战”的赤壁(湖北嘉鱼东北)  
“肥水之战”的肥水(淮水支流,安徽寿县和定远一带)  
“ 郾城之战”的  城(河南郾城)  
“雅克萨之战”的雅克萨(黑龙江北岸)今称“阿尔巴津”  
“乌兰布通战役”的乌兰布通(内蒙古赤峰市克十腾旗南境。  
“昭莫多战役”的昭莫多(内蒙古乌兰巴托东南)  

91.天上降下的十三种异物  
稻草:1977年6月3日下午5点左右,英国的戴维斯城上空,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大片由稻草组成的云朵,接着便从天上降下了大把大把的稻草。  
金黄色的小蛋:1972年奥大利亚悉尼市的郊外降下了许多金黄色的小蛋。小蛋里面全是没有消化的花粉,当时的澳大利亚卫生部上杰克说,这是蜜蜂的排泄物。  
大快肉:1976年3月3日,星期五,美国肯塔基州的巴斯县下了一场著名的肉雨。大雪片一样的肉块刷刷地落下来。二位曾经尝过这肉的先生说:其味道即不是羊肉,也不是什么野味。当地人解释是一打群鸟雀在飞过这里时,同时吐出它们肚子里的脏物。  
煤炭:1969年,英国伦敦郊外的克里福特公园附近降了一层厚厚的煤炭似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只有新西兰才有的一种黑色菌体组成的,没有人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  
五百只鸟:1977年9月,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路易斯奥比斯堡降下了500只死的和半死不活的乌鸦和鸽子,无人知道这是由什么引起的。  
火:1969年5月30日晚,德国格里夫堡的居民亲眼目睹了老天下了一场大火。当时在室外的人都说降下的火的形状和颜色与闪电大不相同,在下火的那几秒钟里,人们都觉得被火给包围了,周围一点空气都没有。  
小豆:1971年初,巴西的巴拉比州下了一场小豆雨。当地的农业专家说,这是一场暴风把西非的一大堆豆子给刮到了天空,然后降落到这里。  
银币:1940年6月15日,苏联的高尔基地区降下了价值几千的卢布银币。据说是山崩把藏在洞里的银币给抖了出来,一场龙卷又把这些银币给卷到了空中,然后落了下来。  
树种:1897年8月的一天,正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意大利的曼斯诺达被一片通红的云朵给遮住了。大约一个小时后从天空降下了大批紫荆树种子,下了足有半寸厚。这种树种只有中东和亚洲才有。  
鱼:1974年2月,澳大利亚的北部一地区降下了150多条的银汉鱼。人们解释说,这是台风把海水吸到了上空中,然后又给降了下来。  
桃子:1961年7月12日,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舒维浦特降下了一批未成熟的桃子。  
雪快:1951年,德国的达索诺夫上空掉下一块长六英尺,宽六英尺的大雪快,把一位木匠砸死了。  
宇宙中的垃圾:1962年9月,一块直径6英寸重为21磅的金属物体落到美国威斯康星州曼尼托维克的一条小街上。后来鉴定,这是苏联1860年5月15日发出的一颗卫星的损坏部分。从1959年以来,好多宇宙飞船的零件和附件脱离了它们运行的轨道,而且大多都落到地面上,最大的一快落到地面上的金属物体重一吨。这是1979年7月11日美国一架航天飞机脱离了轨道而造成的。  
92.十二属相是华夏族和少数民族纪年法相融合的结果  
我国用天干地支纪年治始于虞、瞬时期,是华夏族和少数民族交往、文化相融。少数民族以动物纪年法与华夏族的干支纪年法互相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等十二属相。  
我国古代时候用干支计算日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天干”,是十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是十二位。通常把他们合称“干支”。古时候把干支相配,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六十,六十为一周,叫做六十花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这种用干支计算日子的方法,叫做干支纪法。  
          干支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日实行以来已有二千多年。它每天都有一个日序,包括天干的一个字,地支的一个字。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地三日……六十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起。  
干支纪年,是以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六十年为一周。比如去年为壬辰年,今年是癸巳年,就是按照干支纪年的方法排列下来的。  
93.塑、望、上弦、下弦  
月亮不是发光的,在同一个时期内,只能被太阳照亮一半,而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暗的。同时,月亮有是地球的卫星,循一定的轨道绕着地球转,因此月亮 、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位置天天在改变,从地球上看月亮的光度也每天不同。月亮对着地球的那一半完全是黑暗时,我们看不见月亮,这就叫“塑”,是在阴历初一。月亮对着地球的那一半完全是亮时,就叫“望”,是阴历十五、十六日。过来塑日,月亮的光明部分逐渐显露,到月亮的光明部分和黑暗部分各有一半对着地球,看起来成为一个半圆形,这就叫“上弦”;过望日,月亮的光明部分逐渐缩小,黑暗部分逐渐增加,到月亮的光明部分和黑暗部分各有一半对着地球时,看起来又成了一个半圆形,这就叫“下弦”。月亮从一次“塑”到下一次“塑”,就是一个月。所以古农历即古历,月的计算法就是以月亮的公转而为准,我们的祖先发现大宇宙运行的规律,精心细研,发明了古历的纪年月日时之法。  
94.古今时间对照和由来  
现代一天一夜是24小时,在古代是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  
古时: 子     丑     寅      卯      辰  
今时: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古时: 巳      午       未      申      酉  
今时: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古时: 戊       亥  
今时:19-21   21-23  
旬的由来  
在古时候有上旬、中旬、下旬三个计时法。那时用的是纯粹的阴历计算,把一个月分成上、中、下三旬,每旬十天,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为十天的名称。小月只有29天,下旬是9天,所以壬是小月的最后一天,下月第一天仍由甲开始。沿至现在我们还习惯用旬这个名称,把一个月的前十天叫做上旬,当中十天叫做中旬,21日到月底叫做下旬。  
古代的“刻”和今天的“小时”  
古人把一个昼夜划分为十二等分,用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每一个等分做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到了近代,人们就觉得这种时段还不精确,又把一个时辰分为两个小时辰,每个小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小时。头一个小时辰叫“初”,后一个小时辰叫“正”。如“子初”,就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三点,“子正”就相当于现在的零点。再到后来,人们把小时辰简称为小时,一昼夜共24个小时。这就是小时的来历。  
一个小时中的15分钟又叫做一 刻的来由,古人曾以铜壶滴漏的办法计时。这种铜壶叫漏壶,有单壶和复壶两种,复壶计时时更为精确。元代一种复壶由四只铜壶组成,由上而下,互相迭放,上面三只壶底都有小孔,最下面的一只壶中竖放一个箭形的浮标,上面有刻度。随着壶中水量的增加,浮标逐渐向上升高,这样就可以知道时辰了。因为记录一昼夜的时间,浮标正好上升100刻,所以古人把一昼夜叫做100刻。可是100刻又不好与12个时辰相配,不能被12整除所以又改为96刻,108刻,120刻……清朝初期定一昼夜为96刻,这样每一时辰就是8刻,每一小时辰就是4刻。每一小时就是60分钟。60分钟除以4刻,所以15分钟就是一刻。现代计时的“刻”即来源于此。  
95.一秒钟有多长,一刹那有多久  
“秒”一天长度中最小的时间单位。“滴答”一秒究竟有多长?1820年法国的一个科学委员会提出,一秒等于一平均太阳日的1/86400.但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平均太阳日本身也是不确定的。1956年我国科学家修改了“秒”的定义,规定1秒为1/31556925.9747.国际时间局宣布,在该年的最后一分钟增加一秒,这一秒又称“闰秒”。闰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由于受到风力、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其速度时快时慢,总趋势是缓慢减速。尽管这些影响“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终会凑足一秒。据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凯文.庞等根据3000年前中国记载有日食资料推算,现在的一天要比公元532年(基督耶稣纪年始)长2.2%秒,比公元前1876年长7%秒。以此类推下去,那么,二亿年后的一天将有25小时,10亿年后的一天将有30小时。我们经常见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字眼,这些都是表示非常短暂是时间概念。它们到底哟哟多长时间?之间是否有差别?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梵典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在《僧只律》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三十须臾”。据此,可以推算出具体的时间来。即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万2千个“弹指”、30个“须臾”。再细算,一昼夜有86400秒,那么,一“须臾”等于2880秒;一“刹那”却只有0.018秒。  
96.“公历”的来历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名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即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狄奥克列颠纪元是古罗马用罗马统治者狄奥克列颠称帝时作为纪年开始的一种纪年法。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到了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故称公历。由此,叫士所臆造的耶稣诞生的年份,便被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是公历纪元。  
公元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我国采用公历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2年,但与当时中华民国纪元的纪年法并行。新中国成立后才完全采用公元纪元。  


97.阳历的由来  
阳历的由来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定出来的。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有365天5时48分46秒。阳历规定每连续四年内有三年各356天来计算,其余一年则为366天。有365天的年份叫平年,有366天的年份叫闰年。阳历又规定,每满100年少闰一次,到第400年再闰。这样,阳历一年的平均长度是365天5时49分12秒,和回归年的长度差不多相等,每3300年才差一日。由于这种历法的精密度高,所以许多国家都先后采用。我国1812年开始采用。计算日子由于用日有时太短,用年有时太长,阳历又定出月来。阳历一月是一年的分段,因一年只能看到12次满月,所以阳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规定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31天,叫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是30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叫做小月。  
98.我国阴历的由来  
我国现实行的阴历,实际上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纯碎的阴历是完全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来制定的。我们的阴历一方面以塑月作为历月的标准(主要标准),另一方面又象阳历那样,以回归年作为历年的标准(次要标准)。它以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作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每年都有354天或365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隔2-3年又要加上闰月来调整节令。这种兼顾阴阳历两种性质的历法,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之一。  
99.历史上的皇历  
宋代的宋太宗每年到岁晚,都会给文武百官各送历书一本。这本历书里刻有农历日期节令,以及耕种方面的普通知识。因为历书是皇帝所送,故叫它“皇历”。皇历里所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当年为限,第二年就应变更,如果拿起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那就一定不会准确。因此“老皇历”有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意思。所以,现在有人常说“过去的老皇历不能用。”  
100.阳历计算闰年法  
1.凡公元年数能够被4除尽的,就是闰年。如公元1964年可用4除尽,是闰年。  
2.凡公元年数是100的倍数时,能够被400除尽的,才是闰年,否则便不是闰年。如2000年用400去除,得出的是整数,所以是闰年;公元1900年用400去除,得出来的不是整数,就不是闰年。  
101.阴历计算闰月闰年及闰月确定法  
阴历一年是354天的时候,比回归年短11天多,一年是356天时,比回归年短10天多,三年就短33天左右。为了和气候冷热变化的周期相一致,就要增添一个月,这个月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叫做闰年,没有闰月的年叫平年。但是每三年增添一个闰月,因为一个月只有29天或30天,而阴历每三年比回归年短30天左右,还差3天左右,于是我们的祖先又采取了“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就是在19年里有七个闰月。  
 闰那一个月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系。二十四节气有节气和中气之分,因平年每年二十四个节,而闰年多出一个月,这一年两头见立春,就多出一个节气,每个月有节有气,单数的节,如立春、惊蛰……;双数的叫气,如雨水、小满…..。阴历是以12个月中气作为12个月的标志,而闰月的年却有13个月,其中有一个月没有气。这个没有气的月就作为闰月。并且以它前一个月的月名作为月名,再加上一个闰字,如闰二月、闰五月……。  
102.二十四节气简释  
正月立春;雨水。立为建开始之意,春为蠢动,是植开始有生气的意思,象征着春天的开始,雨水:雨水将多之意。  
二月惊蛰;春风。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这一天起冬眠生物将醒。春风:分就是半,春季三个月90天的一半,叫做春风,这一天昼夜平分。  
三月清明;谷雨。清明:明浩之意。这一天起草木萌芽。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水增多。  
四月立夏;小满。立夏:夏天开始,植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小满:满指麦粒饱满,小满指麦粒即将饱满。这一天起植物即呈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月芒种;夏至。芒种:指麦种有芒,已经成熟。这一天是收割之后播种最紧张的时机。夏至:至是极,是日影長至终极之意。这一天起开始炎热。  
六月小暑;大暑。小暑:是炎热,小暑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大暑:是炎热到极点。  
七月立秋;处暑。立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这一天起是秋天的开始。处暑:处暑结束,是暑期将于这一天结束。  
八月白露;秋风。白露:地面水汽凝结为露而色白。是天气开始转冷的意思。秋风:秋季三个月90天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  
九月寒露霜降。寒露:寒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霜降:见霜,气候凉了。  
十月立冬小雪。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之意。从这一天起冬天开始。小雪:降雪而还不多。  
十一月大雪冬至。大雪:雪将由小至大。冬至:日影已经短至终极,开始日长。这一天起寒冷降临。  
十二月小寒大寒。小寒:冷气极久为寒,小寒是天气冷而还,没有达到极点之意。大寒是天气冷到极点。  
中原一带四季分明,农民十分重视二十四节气的种植变化。如芒种芝麻夏至豆,处暑不种田,秋风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时到不等是墒有等,些植物季节性很强,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行,种植的时候关系到收成的成败,所以二十四节对农民是十分重要的。  
103.外国的一年  
在全国二百多少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不同,纪年方法也2.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每年12个月  
非洲的乌干达,一年为6个月,每年只有干、雨两季,而不象我国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埃塞俄比亚,一年为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30天,第13个月平年5天,闰年6天,以公元9月11日作为埃及的新年。  
缅甸是信奉佛教的国家。佛教纪年始于佛的生日。释迦摩尼佛生于二千六百六十七年前。在缅甸,以开始出现月亮到形成满月之间的时日算作一个月,也就是说,一个月只有两个星期,一年有24个月。  
104.未来的日历  
1923年国际联邦在日内瓦成立一个“修订历法委员会”。经过60年的征求方案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方案:  
一、每年仍为12个月,分四个季度,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为31天,其余两个月各为30天。  
二、每个季度为91天,能被七整除,所以每季度有13周,并且固定每季度的头一天是星期日,最后一天是星期六。  
三、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有182天,全年共364天,剩下的一天,即不算日期,也不算星期几,把它安排在全年的最后,若是闰年,则将多出来的另一天安排在6月30日后边,也什么都不算。这两天可规定为“国际节日”。由上可见,这个方案比现行日历优越的多,不但大月小月有规律,而且每年12月可以平分为3等分、4等分和6等分,便于计划、统计和比较。同时由于与现行历法接近,容易为人们所习惯。  
105.元旦和现在公历的由来  
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在历法上叫做一年。一年是365天,为了计算方便,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但是地球绕太阳运转,并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因此,一年的起始和终结是人规定的,各种历法并不一样。  
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大多数人们坚持要把塑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十天。儒略.凯撒规定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一年12个月,单月大即31天,双月小即30天。儒略.凯撒死后,他的侄子奥古斯都继承了罗马皇位,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下令把自己出水的哪个月,即8月叫做“奥古斯都月”,并且从2月里抽出一天放在8月里,使8月变成大月,因此,2月平年28天,闰月29天。同时他又把9月份以后每个月的大小顺序颠倒过来,变成了单月小双月大了。这样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国是从1912年1月1日开始采用了这种阳历的。当时称它“西历”。在这以前,的两千多年间,我国一直是以夏正建寅为元旦的。所谓“建寅”,就是北斗星炳指向寅月的位置,二月“建卯”,北斗星柄指向卯字的位置,每个月都是北斗星柄指向的位置来定月份的。  

106.“季”与“月”的别称  
寒暑易节,春秋代序。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以农历的名称,在古籍中常易名换姓。有的月份别名多达十几种,最多的竟有三十种。  
“季”  
春季:三春、青阳、韶节、苍灵、阳节、九春、艳阳、淑节、阳春、青春。  
夏季: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九夏、朱夏、朱律、炎节、長赢。  
秋季:三秋、素高、凄食、金天,九秋、高商、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三冬、严节、元冬,岁夕、九冬、青冬、安宁、冬辰,元序。  
“月”  
一月:正月、建寅、孟春、太簇、陬月、寅月、春王、嘉月、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岁首、发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早春、孟阳、冠月、元月、孟陬、端月、征月、初月、三微月、开发、首春、泰月。  
二月:建卯、仲春、夹钟、酣春、竹秋、仲阳、令月、花月、如月、卯月、杏月、丽月、四只日、大状、同月。  
三月:建辰、季春、末春、姑洗、桃浪、莺时、莫春、樱笋时、晚春、杪春、桐月、蚕月、辰月、桃月、雩同。  
四月:建巳、孟夏、中吕、纯阳、初夏、维夏、槐夏、表序、麦月、麦候、槐序、槐月、乏月、阴月、梅月、余月、巳月、清和月、正阳、朱明、乾月、除月、仲月。  
五月:建午、仲夏、小刑、郁丞、蕤宾、鸣蜩 、中天、恶月、翱月、午月、蒲月、榴月、炎月。  
六月:建未、季夏、林仲、精阳、溽暑、征暑、旦月、末月、暑月、荷月、莲月、焦月、秀月、遁月、俎暑、伏月。  
七月:建申、孟秋、夷则、肇秋、初秋、首秋、上秋、早秋、新秋、兰秋、瓜时、兰月、凉月、相月、瓜月、申月、巧月、否月。  
八月:建酉、仲秋、南吕 、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壮月、酉月、桂月。  
九月:建戌、季秋、无射 、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朽月、青女月、玄月、戌月、菊月、暮商、暮秋、季商、霜序、菊序、剥月。  
十月:建亥、孟冬、应钟、上冬、开冬、初冬、小阳春、小春、正阳月、亥月、良月、坤月。  
十一月:建子、仲冬、黄钟、一之日、龙潜月,辜月、子月、畅月、 葭月、复月。  
十二月:建丑、季冬、大吕、暮冬、残冬、末冬、杪 冬、二之日、嘉平、星回节、穷节、涂月、丑月、腊月、冰月、严冬、严月等。  

107.远古和未来的你年和一天  
现在的一年是360天,一天24小时,然而在远古和未来的两个数字都是不同与现在的。  
距今天13亿年前的远古时代,每年约有507天,古生代初期,大约5.7亿年前,一年约为421天,古生代泥盆纪,一年是400天,而6500万年前,一年只有370天了。从现在往后推八、九亿年,你会发现时间总是越过越慢的。  
科学家认为,过去的一天只有十几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将来的一天却长达30多个小时,或者更长。这一结论是根据地球自转速度在缓慢减速这一规律推算出来的。古生物学家们认为,地球形成的初期,一天大约有4小时,而现在有24小时。10亿年后的一天,会有80多个小时。我们常听说古人的年令高也是真实的。  
                         
108.省的由来  
行政区域的名称是从元代开始的,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当忽必烈统一中国以后,仿唐朝中央的三省制,取三省里的中书省作为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再把全国分成15个路,每路设“行中书省”,通称“行省”,简称“省”。从此以后,省就 成了我国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明代朱元璋沿用元朝制度,把全国分为12省直隶;燕王迁都北京后改为两直隶(京)13省,后增为22省。民国年间是28省。在元朝以前,和省大致相当的名称是路、道、郡、州。郡比省小一些,而州比省要大。  

109.我国主要朝代名称的由来  
夏:禹原为夏的后氏部落首领,因此,禹的儿子启建立奴隶制国家起名叫“夏”.  
商: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于商(河南商丘),所以在灭夏后以“商”为国名。又因盘庚将都城西迁到殷(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商。   
周:因太王(古公檀父)居岐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克殷后,以周为国名。  
秦:周孝王赐非子“赢”姓,并封“秦”地(甘肃天水)以后立国就以“秦”为国号。  
汉:刘邦原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后国号称“汉”。  
三国:  
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封爵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以“魏”为国号。  
蜀汉: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国号汉,因都在蜀,故称蜀汉。  
吴:孙权建都建业(今南京),为古吴地,所以称吴。晋:司马昭在魏国先封爵为晋公,后为晋王。他的儿子司马炎为帝,国号为晋。  
随:杨坚原为后周之随王,后废周帝改“周”为“随”,因讳“随”有走之意,故去掉“之”为隋。  
唐:李虎在西魏时,封为唐国公。李渊称帝后建立了唐朝。  
宋:赵匡胤在后周时被封为宋州节度使。因发迹于宋州,所以国号称宋。  
元:本无国号,称蒙古。世祖忽必烈始建国号叫“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明:出于明教,明教有明王出世的传说。  
清: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国号大金。皇太极继位后,为了避免汉族对历史上金国侵略的民族仇恨,改“金”为“清”(清即金的音转)。  

110.何谓“九五之尊”  
中国古代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其来源于《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来,人们就据此而以“九五之尊”来称帝。九在个位数字中最大,所以古人特别爱好代表最大最多的九,例如称天之高为九天、形容物之美为九华、皇帝周围设九卿等。五是一至九数列的中数,古人讲究中庸之道,所以对这个中数也就重视,故皇宫要设五门,称人博学为“学富五车”,对人表示感谢说“铭感五内”,把人关系与人的称为“五伦”等。古人把“九五”说成是“飞龙在天”,符合“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皇帝也就“德备天下”了。这就是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的来历。  
111.什么是“英雄俊杰”  
我国古代把人的才能超过十人的称为“豪”,超过百人的称为“杰”,超过千人的称为“俊”,而过万人者称为“英”。  
112.何谓“紫气东来”  
据传说:在2700年前的周朝,有一个姓尹名喜,字公废的读书人,在西北部的函谷关当官。有一天他登楼远望,只见东边天上雾气缭绕,缓缓向西而来。喜悦到:此乃紫气而生,有好运而来。果不多时,老子即老聃,传说是楚国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由此经过,看他管理有方,就授以《道德经》五千言教他,随其流传民间。《道德经》中包括了许多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如正与反、祸与福、荣与辱、智与愚、得与失、难与易等,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曦祸之所伏”,尹喜听后大喜。以后就与同僚们不辞而别,与老子一同逍遥西去。后此人经道教加以神话,称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道:“东来紫气满函关”就指此事。意思是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之分,只要常观察天上的云气,就可以预知征兆吉凶的说法”。历代皇帝都西信仰“惟天降命”,就常把这句话当“名言”,皇帝亦如此。  
113.什么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佛教的常用语。它是大乘佛教的佛名。简称“弥陀”。在梵语里是“大量光”、“无量寿”的意思。通俗话说是,信佛者都会前程光明、寿比南山。  
114.何谓“三宝殿”  
人们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何谓“三宝殿”?“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宝殿”即时佛教寺院中佛、法、僧三个主要活动场所。  
“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 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等。  
“法”是佛家“珍藏今经典”之所,如“藏经楼”。  
“僧”是指和尚“燕息”(睡觉)的“寂静禅房”。这些殿房都是佛教重地,不是随便让人进去闲逛的。  
115.卐符号的含意  
此符号在上古至今,许多国家均有出现。后来被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被普遍地作为吉祥的标志。在印度意思是“吉祥的云相”。中国佛教作为法輪常转的符号。北魏时期把它译成“万”字。唐玄奘则译为“德”字。后来女皇武则天再次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的功德。德国法西斯纳粹党“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希特勒将这两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卐”的形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  
其实此图就是天上北斗七星运转图标示,也是太极图的含意,  这种右转的太极图是眼朝上天看的图形。  这种左转的太极图是眼朝下看的图形,右转的图形与北斗星的转法是一致的,和一年十二个月的变化及每天日出至中午到日落的规律也是一致的。这才是大宇宙运行的规律。  
116.“+、-、×、÷、=”号与标点符号的由来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家竖表示增加。从加号中减去一竖,则表示减少。  
×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  
÷号是十八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含意是分解的意思。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号是十六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发明的。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线平行而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所以标示两数的相等。  
古时候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不仅读起来吃力,而且产生误解。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十二种符号,有当时的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能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117.  
那些著者列为“二十四史”?作者是谁?  
书名: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卷;汉书 东汉 班固 100卷;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120卷;三国志晋 陈寿 65卷;  
晋书 唐 房玄龄等 130卷;宋书 南朝梁 沈约100卷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59卷;梁书 唐 姚思廉56卷;  
陈书 唐 姚思廉 36卷; 魏书 北齐 魏收 130卷;  
北齐书 唐 李百药 50卷;周书 唐 令狐德 等 50卷;  
随书 唐 魏征等 85卷; 南史 唐 李延寿 80卷;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卷;旧唐书 后晋 刘煦等200卷;新唐书 宋 宋祁等 225卷;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卷;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卷;  宋史 元 脱脱等 496卷;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卷;  金史 元脱脱等 135卷; 元史 明 宋廉等 210卷;  明史 清 张廷玉等 332卷。,     张良——河南兰考  
项羽——安徽和县    鲁肃——湖南岳阳  
孙策——江苏苏州    关羽——湖北当阳  
赵子龙—四川大邑    马绍——陕西勉县  
庞统——四川德阳    韩世忠—江苏苏州  
牛皋——浙江杭州    张宪——浙江杭州  
杨再兴—河南临颍    黄庭坚—江西修水  
杨万里—江西吉水    元好问—山西忻县  
孙达——江苏南京    刘伯温—浙江文成  
史可法—江苏扬州    罗成——河南西平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