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政府每年要付出超过一万亿的债务利息。由于政府有12万亿左右的财政收入,再加上卖地,地方政府对债务付息尚有一定的可能性。
只是由于政府的负债在不同的地区情况不一样,显然,有些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很显然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状况。
也就是说,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处于破产的地步。地方政府支付银行利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开了许多工程,已经开展的工程量和应支付的项目资金数额较大,导致一些承担政府项目的中小企业处境十分困难,使这些企业面临崩溃的状态,很多中小企业有可能由此而破产,如果不能支付工程资金,政府这时候将为所谓的发展丧失道德的底线。
从企业方面来说,如果刨除政府的债务,中国企业目前负债率和GDP基本上大致上是100%,甚至超过100%。对于一些像建筑、机械、光伏产业以及铝电产业等,这些企业的现金流断裂,处于危急的状态,破产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不少大中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由于销售不断下降,利润率降低,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一些企业的前景就会非常危险。
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经营本就十分困难,但是因为没有融资,虽然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企业的运行已经十分艰难。
从总体的角度来说,65万亿的债务和50多万亿的GDP,中国经济的确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但是从结构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企业、部分政府处于一种破产的状态,这是当前的现状。
就调查来看,过去地方政府的财务主要在市一级政府承担,自从2011年以后,不少县区级政府也建立相应的平台,造成一些县区级财政十分艰难。
面对当前的形势,如果我们想使经济好起来也有可能,就是加大货币的供应,但这样做只会延迟风险和危机。如果继续保持当前这种政策环境,那么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破产是在所难免。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有计划地使一些企业破产,如果不让这些企业破产,在“紧缩”的情况下,只能人为延长这些企业的“寿命”,其结果可能会引起破产的集中爆发,进而引起大的危机。即造成一些学者所说的经济危机!
破产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道德风险问题,十年前第一轮破产“风潮”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和少量的民营企业。
如果在当前的情况下不对破产人作出处理,将可能引起以后更多的破产,因为破产最终都要由老百姓买单。
所以说按照目前的债务状况和结构,在坚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实施破产,依法破产,并对破产企业追究相应的道德责任将是十分必要的。
不破不立,有破才能立。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必须有效改善当前的债务结构,由此来促进中国经济朝着良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