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华,蒋丽华讲师,蒋丽华联系方式,蒋丽华培训师-【讲师网】
培训体系与学习型组织建设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蒋丽华:重读帕雷托——帕累托思想的现代运用
2016-01-20 42039
重读帕雷托 ——帕累托思想的现代运用 文/蒋丽华 [摘要]:帕累托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他的思想主要有以下方面:所有人都想使没有逻辑实质的行为具有一种逻辑的外表;人们应当捍卫已有的传统与宗教;合理的安排或交换至少要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 [关键词]:非逻辑行为;剩遗物;派生物;帕累托最优原则 在经济学领域特别是在福利经济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不仅仅是一位经济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他在后期的学术生涯中,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范围宽泛的政治社会学领域。他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反对一切形而上学,陈述问题虽然笔调讥讽,但又不带偏见,其思想大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所有人都想使没有逻辑实质的行为具有一种逻辑的外表。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把人类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行为,一种是非逻辑行为。逻辑行为是客观现实中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符合行为者意识中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非逻辑行为反映了客观目的与主观目的的相异。帕累托认为,“所有人都想使没有逻辑实质的行为具有一种逻辑的外表”[1] 。关于非逻辑行为有两个关键概念。“一个是派生物,它是指个人用来掩饰情欲或赋予一些本没有理性的主张或行为以一种理性的外表的辩解的知识体系。一个是剩遗物,指的是人心中固有的情感或情感的表现。人是一种无理性的,但能理性思考的动物。”[2]剩遗物不是指感情或精神状态,而是感情与行为的中介物,与人的本能有关。 有人认为帕累托在分析非逻辑行为时,对剩遗物和派生物的分类运用的是一种生殖性方法,各类之间相互包含,没有明确界限。尽管帕累托的剩遗物和派生物的区分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论,但是“所有人都想使没有逻辑实质的行为具有一种逻辑的外表”这一论断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做出非逻辑性决定,在向别人传达决定时,常常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以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代替自己的真实动机去告诉世人,让别人觉得他的决定是经得起推敲、符合逻辑的。比如总统在参与竞选时,总是标榜自己是为了争取人民最大程度的民主自由与富有才勇担重任。而人们在理解别人的话语与决定时,也通常是非逻辑性地。比如面对广告的反复鼓吹,人们在内心里会默认:这种产品的质量即使不像广告中说的那么好,也不会坏到那里去。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希特勒让他的下属鼓吹宣传他的法西斯思想时,采用的策略就是,不用给民众仔细讲解行动的理由,只需要你在公共场合,反复地告诉这样做是好的,他们应当这么做。这实质上造成了一种“黑箱效应”,即一旦某种定义被普遍接受,人们就不会去问种种定义之内还有什么。 帕累托在运用非逻辑行为解释社会现象时,提出了“精英”这一概念。他认为“精英就是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了好分数,在社会存在赌博中交了好运的人。” [3]“那些直接地或间接地在政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构成统治精英,其余的构成非统治精英。”[4]“整个社会特点就是由精英,尤其是统治精英决定。”[5] 在这里帕雷托实质上对马克思的思想提出了批判,后者认为阶级斗争由经济决定,无产阶级将结束阶级斗争。再比较一下帕累托的“精英观”与后期 “技术专家治国论”,可以发现两者有内在联系。显然,“技术专家”并非“统治精英”,而是“非统治精英”。“技术专家治国论”表明,“专家支持统治利益,使权力合理化,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于承认专家的要求,并且尽责尽忠的执行不用思考的从属的任务。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授权的过程,这些最普通的授权形成了各种未经检查的、确实为技术本身设计的文化假定的背景。”[6]技术专家作为社会的非统治精英,他们的特点决定社会特点。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精英的观点展示了帕累托对“效率”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社会组织的问题不能通过某种多少有点含混不清的正义理想的宣言来解决,而应当通过科学研究找出使手段与目的一致,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使努力和辛劳与享受一致的手段来解决,以最少的辛劳和努力换取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在当代人力资本管理中,精英效率理论运用十分常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对“关键少数”成员群体和核心成员团队实行末位淘汰制或者按比例(比如5—10%)淘汰制,同时,不断发现、引进优秀成员。这是维持组织人力资本活力,并进而保持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面对竞争和对效率的追求,一个团队、一个社会有应当如何维持其整合与协调呢? 二、集体的协调一致是由感情而非理性保证,人们应当捍卫已有的传统与宗教。 基于对非逻辑行为的认识,帕累托认为集体的协调一致是由感情而非理性保证,共识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宗教信仰是来自于社会,源于人群的感情,这一点与涂尔干一致。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共同信仰之厦坍塌了,人类社会共同体已经瓦解,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利己主义思想风行,人类已经丧失了传统宗教信仰与道德。涂尔干曾在《社会劳动分工论》第二版序言中写到,人类的私欲只能在他们所尊重得到的力量面前有所收敛。假使这一类权威不存在,便要靠强权法则来统治,而明争暗斗的状态必然是长时期的…经济职能在以往只能起着次要的作用,而现在却跃居首位。在经济职能前,人们觉察到军事、行政、宗教的职能日益衰退,唯有科学只能还处于与之相抗衡的地位,何况,目前科学也只能给实践服务时,也就是说,大部分为经济行业服务时才享有盛誉。因而,从我们的社会看,它基本上是工业社会。在全部社会生活中占有这样一种地位的活动方式,即使不引起最大的骚乱,显然也不能停留在如此无节制的状态,这明显的是道德全部败坏的根源。 帕累托认为,为了集体的最大实力和最大荣耀,也就是集体的最大效用,为了使得绝大多数个人得到最大满足,人们应当保持已得最大成就,人们应当捍卫已有的传统与宗教。这不仅让人们想到德国百科全书学派的哲学家、人文科学思想家狄尔泰的话,“旧东西不能复活,忠诚、神恩、不负责任的封建统治权利、基督教宗教生活中的烦琐细节、传统的伦理学和理想主义诗歌,统统是属于过去的。我们面临着重建一个社会秩序的任务,这就是把个人主义的合理方面转换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社会的秩序”[7]。两者都认为理想的社会使人们遭受最少的痛苦,获得最大的享乐,这样才能获得集体协调一致。帕雷托与狄尔泰的差异在于,帕雷托渴望捍卫传统的道德、宗教来维持社会秩序,把希望寄托于过去已有之物,而狄尔泰则明确地提出过去不可重复、复原,我们只能汲取过去精华重建秩序。狄尔泰的观点与涂尔干、韦伯观点是一致的,涂尔干主张通过建立科学道德来完善人类秩序,韦伯认为合理的社会应当缔结“官僚”的、合理的“契约”。现代哲学家阿道尔诺和霍克海默也认为“人类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不是保存过去,而是拯救过去的希望”[8]。 三、安排或交换至少能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而不会降低所有其他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 面对追求效率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保证最大程度的公平,以维护集体的协调和社会的稳定。于是帕累托提出了改进原则,为当代人们的思考公平与效率问题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帕雷托改进原则原本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某种经济境况下,如果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交换至少能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而不会降低所有其他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即一种制度的改变中没有输家而至少能有一部分人赢。帕累托改进原则是基于人们的既得利益而言,而不是人们试图取得的东西,因为后者是没有止境的。另外,如果一种改进剥夺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管是否能带来更大的整体利益或者是否有助于实现怎样崇高的目标,都不是帕累托改进。 最近北京市交管局就酝酿着一项针对车辆管理具有“帕累托改进”意味的制度,即车牌“尾号无4”,其中的良苦用心众所周知。不过这种“意向”被媒体公布出来后受到了许多批评家的非议,有人说这一举措是在迎合社会上不健康的数字迷信心理,有人说这是在搞噱头,是为了少数人的“个性化”误了多数人的“大众化”。我们不管这些批评意见正确与否,必须看到这一举措所具有的帕累托改进意义是不能否定的:尾号无4,尊重了民间对于“4”的忌讳,回避了关于“4”号车牌有可能产生的矛盾。对于车主来讲,不会有遇到“4”号车牌的机会从而败坏自己的心情,对于已经拥有车牌或者将要拥有车牌者的利益也没有损害。 另外,当前中国银行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央行扮演着主推者的角色。这轮宏观调控中,央行受到总量失衡与结构调整的双重挤压。中国转轨经济的复杂性、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各利益主体与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博弈,既需要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勇气与智慧,也需要利率工具的制度安排和交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每一步都需要循序渐进,协调进行;每一步改革的成功,又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动力。也就是说, “你不需要确切地追求登顶的最佳路线,但你要保证每一步都在向上攀登”。 帕累托改进原则的反面就是帕累托最劣,一个有趣的“漏桶实验”可以体现帕累托最劣现象:当一个美元从很富有的人的桶里拿到很穷的人的桶里时,对于倡导公平的人来说会毫不迟疑地投下赞成票;设想财富再分配的木桶上有一条漏缝,实际上富人的所交税金只有一部分(可能是一半)交到了穷人手里,人们平等地进行财富再分配缴纳的高昂学费却是损失经济效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大型水电工程1600万移民中有1千万人身陷贫困。“大型水电工程创造了巨额财富,但库区移民生活依旧贫困。”[9]以“脱贫、发展为目标”的水电工程,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使一些原本较富裕的农民陷入贫困之中,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帕累托最劣的一种体现。 总之,重读帕雷托,再次翻阅他的思想,可以发现字里行间依然洋溢着智慧,他们对解释和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注释: [1] [5]雷蒙·阿隆著.葛智强、胡秉诚、王沪宁译.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P450. [2]同上,P436. [3]同上,P487. [4]同上,P487. [5]同上,P488. [6] 安德鲁·芬伯格.陆俊、严耕译.可选择的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P103 [7] [美]H·P里克曼著.殷晓蓉、吴晓明译.狄尔泰.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P10. [8] 安德鲁·芬伯格.陆俊、严耕译.可选择的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P21 [9] https://www.rednet.com.cn 2004-7-30 0:27:22 参考文献: [美]埃利奥特.阿伦森著.郑日昌等译.社会性动物.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 [美]安东尼.吉登斯.赵旭东等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5 [美]安东尼.吉登斯.李康等译.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5 [美]安德鲁·芬伯格著.陆俊、严耕译.可选择的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 [美]H·P里克曼著.殷晓蓉、吴晓明译.狄尔泰.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