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很多方法存在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运用问题。运用得当,方法效率高、收益好;运用不当,方法效率低、收益差,甚至朝反方向走。 比如质量管理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围绕结果,把过程做的很程序,很标准。现在做一个假设,假设过程是合理的,结果一定会好。反过来说,如果结果不好,过程一定是不合理的?不一定。这里应看两个问题:一是结果是短期内出现的还是长期出现的,如果是短期的结果,可以综合分析评估过程的合理性;如果长期结果不好,过程一定有问题,这方面“功劳”与“苦劳”要正确评价。 追求过程的合理,甚至“完全”流程化,一定要对企业阶段特性有一个较为准确地判定,不考虑阶段的盲目流程化,一定不效率,一定不经济。从理论上讲,假定一个企业没有财务危机,或者财务能力很强,此种背景下搞好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一定比不搞标准化要好。但现实中往往出现的问题是企业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允许你搞标准化,因为财务危机逼迫你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淡化过程的规范性而追求结果也是此时的明智选择,或者可以认为是必然选择。 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立足长远,搞清一个管理标准作业方法、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认清未来。也可以根据企业环境要求决定我们在各阶段应该的行动。我想这样的管理运用一定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短期获得利益,增强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