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赵斌讲师,赵斌联系方式,赵斌培训师-【讲师网】
现代企业管理系统落地专家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赵斌:老板带团队的四部曲(一)如何做个能带队伍的好老板
2016-01-20 37625
一、带队伍和做管理不同

好领导只能做好管理,领袖才能带好队伍。领袖和领导不是一个概念。

老板作为企业的投资人,并且往往处在企业管理的最高端,其领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领导是组织赋予的,甚至是资本带来的,它是企业控制力的来源,是有物质基础做保证并且要靠组织运作来实现的。

而领袖不是,领袖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一个人可以没有任何的社会职务,但却能成为万众一心所向的人物,一个人也可以不给别人以任何物质利益而使别人追随他,这就是领袖。

在社会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运作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可以说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曾拥有领袖式的人物,而一个哪怕今天不怎么伟大的企业,只要它的核心团队的成员都具备较强的个人战斗力,而这些成员又能拥戴一个共同的领袖,这个企业成为伟大的企业只是时间问题。(华为公司、联想公司、阿里巴巴都是这种领袖型的公司)

领袖是凝聚力的来源。

领导的控制力在企业正常发展的时候对企业是有价值的,但当企业面临大的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面对市场的剧变,或者业绩的巨大波动,难以正常运作时,领导的控制力就会显得无能为力。

因为领导的控制力严格说来是被领导者主动交出的,当他们觉得在企业中有他们存在的价值时,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权力交出来,交给企业,交给管理者,这就形成了管理者的管理权,形成领导的控制力。

严格说来领导权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一种交易,当企业面临危机,甚至生死难料的时候,虽然领导者企图持续这种交易,但被领导者也许并不希望如此,因为当他评估交易中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比例时,他必然中止交易行为。

他觉得在企业中再干下去得不到多少实际利益,或不能准确判断能得到多少实际利益时,他就不可能再把自己交给对方来管。交易一中止,控制力马上消失,企业就有可能崩溃,许多的企业就是这样垮掉的。(领导型企业)

然而有凝聚力的企业不一样,凝聚力不是由被领导者交出的权力所构成,这里没有交易,领袖人物与他的追随者之间是没有交易的。

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在狱中几十年,有那么多南非黑人视其为领袖,愿意跟随他,曼德拉有过实际的利益给他的追随者吗?

长征时,毛泽东带领红军走出苦难,靠物质利益的刺激吗?显然不是,而是他的核心团队认定了他,愿意跟随他,即便他的职务在长征途中并没有处在最高位置时,他仍然是他的团队中的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他甚至成为了一种力量的象征。

所以,解放战争时,当胡宗南的大军进逼陕北,他就是不过黄河,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种象征,只要他在陕北,陕北就没有被胡宗南占领和征服,他的军队和人民就知道这场局部的战争没有分出胜负,胡宗南即便战领了大片的土地,也没有占领陕北,因为在他的军队和人民的心中,陕北并不是仅指土地的概念,而是他们的领袖所在,领袖在陕北,陕北就还在我们的手中。

这就是领袖与他的成员的关系,当他只是领导时,或者当他的成员只将他视为领导时,他们之间是一种交易,而当他的成员视其为领袖时,他们之间没有了交易,而是一种寄托,他的成员把自己的前途、事业甚至一生都托付给了他们的领袖。

当他们决定托付时,他们心中已经没有了价值的概念,他们交出的不是他们的时间、他们的劳力、他们的产品、他们的智慧,而是他们的全部,全部的身家,未来的一切,他怎么能计算得出付出了多少呢?无法计算。他又怎样能计算应该得到多少呢?同样无法计算。

因为在这里,超越了量化的计算,使交易就失去了基础和含义。他拥有的只是一种信念,并且他坚信,追随领袖就能出现现这种信念。

 

二、凝聚力产生的前提

领袖与他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的产生有两个前提:其一是成员本身必须具备某种信念(愿望、理想、目标),成员追求的目标不能仅仅是一些可以量化的物质利益:比如一定数量的金钱和财物。并且在这些成员的心中,他的信念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当前的物质利益。这是领袖产生的土壤。

所以,既不是谁都可以做领袖,又不是谁都需要领袖,人们对领袖的需求与他的知识背景有关,但并不成比例。

低学历、知识水平低的人对领袖的需求会本能的淡泊一些,因为他没有更高的欲念,但一旦他的需求被激发出来,它所凝聚的能量的爆发力将远远超过知识分子。

所以,就领袖产生的基础而言,知识型人才和普通劳动力,各有特点:知识型人才较容易形成一定的信念、愿望、理想和目标,容易超脱于眼前的实际利益来看待问题,这为领袖的形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他们不愿轻易交出自我,这又给领袖人物的出现带来不利。非知识型人才比较看重实际利益,轻易不太相信理想、目标和愿望,这给领袖人物的出现带来不利,但他们同时又较容易盲从,容易轻易交出自已,从而为领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所以,对知识型人才而言,要成为其领袖就必须从如何取得其信赖并让其放弃自我上做文章,而对非知识型人才,则应看重从怎样激发他们的理想,使他们超脱于现实看待问题,让他们自信心膨胀而树立一些超现实的目标着手。

凝聚力产生的第二个前提是成员们应觉得领袖人物的信念(理想、目标、愿望),与他们的个人信念一致,并且比他们的信念更加美好和远大,并且领袖人物所形成和率领的团队有助于他们实现个人的信念,甚至是他们实现自己信念的唯一保障。

在这里,领袖和它的成员之间表现为一种单向的救助关系,成员们需要领袖的帮助,以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最终实现它。其实这些信念原本可能并不是成员们自己的,但他们被领袖人物激发出来后,就成为了自己的追求,领袖人物就从给予者成为了满足者。

领袖人物首先是通过自己的启发,灌输和诱导让那些本来与他无关的人形成一些与他类似的想法和目标,当然,这些人心中必须有对这些目标的潜在需求,然后让这种想法和目标打入这些人的心中,占据至高无上的位置,去替代他们头脑中许多世俗的当前的物欲。

当这些人产生了对这些目标和想法的浓厚兴趣,并且不顾一切想去实现时,领袖人物将再次站到了这些人的面前,成为了带领人们去实现理想的引路人,成为了带领这些人去实现理想的引路人,并最终为了最能满足和帮助这些人们实现理想的人。

有些老板对待许多低素质的员工是非常惯于用这一招的,许多低素质员工从农村进到了私企打工,起初的想法无非是有个一日三餐,顶多还能积攒一点小钱,来养家糊口或结婚生子。但由于表现出色,老板一再提拔,从一个基层工人逐渐走向班组长、主管、部长、厂长。

在这种向上的过程中,它的权力欲、控制欲被一步步激发出来,他现在想的不再是眼前的工资收入,还产生了许多远大理想,想成为一个有钱有势的人。有车、有房、有大群的人听命于自己,这种想法一旦产生,他就被老板所掌控了。

因为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和愿望,他必须得到老板的重用和帮助,他将视老板为自己的领袖,因为离开老板他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这一切的想法和信念都是他来到这个企业之后的产物,是老板给他激发出来的,他知道自己必须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的紧紧追随他的老板。(领袖型老板有很多追随者,且愿意付出生命来追求他)

对待许多知识型的人才,我们的老板该怎么办呢?在现实中之所以许多的专业人才在一些中小私企中不能久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看不起他们的老板,并不是在钱上面看不起,也不完全是为人方面看不起,而是理想和目标上,他们往往觉得这些私企老板就只是有几个钱而已,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他们即使一心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也并不愿意成为他的老板一样的有钱人。这些知识型人才在学校受的所有教育都浓缩为一点:做个有理想的人。至少中国的学校教育没有整天教人做一个有钱的人。

即便发达国家,做为教育所倡导的也是社会价值取向,他们并不藐视个人追求金钱和财富,但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始终在教人们怎样做一个人,而且这种做人的标准应该是符合社会利益的,所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始终是教育的主题。

理解了学校教育的根本定位,那么对于受这种教育影响至深的知识型人才,该怎么看,就一清二楚了。他们清高,他们务虚,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把理想看得比现实更高,这不是他们的错,是社会教育训练的结果,面对这样的人,一个没有比钱更高的理想的人,是很难真正征服和打动他们的,即便有也是暂时的,那是在他们贫困或无路的时候。

因此,怎样在理念上征服他们成为老板能否真正掌控他们心灵的关健。征服了他们,他们视你为领袖,把个人目标与企业捆在一起。不能征服他们,他们与老板讨价与还价,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劳动报酬,即便拥有了股份,也可能中途逃离,因为他觉得他的理想不在这里,当别人的条件更诱人时,他就会走人。

三、理念比金钱更重要

这是许多中小企业老板想得比较少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有钱办企业,有能力和承受力去面对风险就是足矣。要这些专业人才干活,给他们开工资,提拨他们都是自己对他们的恩惠,给点股份就很应该让这些专业人才感激得泪流满面才是。但不知怎么回事,这些人,涨工资时高兴,过后又归于平淡,给股份时感激,长久又变得麻木和平常,他们要怎样才能铁了心跟着自己干呢?

老板们很少去想要与这些专业人才、知识分子比理想,干了多年的企业,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到头来要与这些知识型人才玩理想,的确有点不习惯。

怎么办?

必须习惯,因为老板的境界和愿望引领着企业的方向,当老板把所有的目标都放在怎么把企业办好,自己好赚更多的钱上时,谁能相信在你这里干会有一个好的前景呢?赚钱也是老板赚而已,与他何干?

当老板一天到晚显示着钱的魅力,向世人证明:有钱就能征服一切的时候,谁能在你这里看到自己的价值,因为他们的钱与老板没法比,除了自卑还能怎样?当老板通过偷税漏税赚取利润又挥霍无度时,谁能真正的佩服你?当我们老板经常朝令夕改,喜怒无常时,谁又愿把他做为自己的榜样?

这里无意把知识型人才描述得高大完美,他们中的许多人其缺点和品格比许多经过实践摔打而成功的老板都要差的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人们所做和人们所想往往不是一回事,人们的行为五花八门,人们所推崇和敬佩的却有大致的取向,即便从人人都自私的角度出发,人们也希望别人是个利他主人者。

而做为企业之主的老板和想具有领袖魅力的人物,人们自然期望他有超脱于常人之上的品格和境界,否则,人们就只能从钱来看事了。但这样一来企业就将永远只有控制力而没有凝聚力,这样的企业与它的成员之间就将永远只有控制力而没有凝聚力,这样的企业与它的成员将永远员只能共繁荣而不能共患难。因为当企业危难,拿不出资源来与它的成员交易时,成员们便会离他而去,哪怕他只是暂时拿不出钱,只是暂时有点难处,人们也可能弃它而去,交易性的企业文化便只能如此。

许多企业害怕速度慢下来,恐怕这也是原因之一。当一个企业除了老板而没有一个人心甘情愿不计报酬的为企业做点什么的话,这样的企业是弱不禁风的,不管他的表面多么繁荣、多么强大,都是脆弱和虚拟的。只有当核心团队中的成员们愿意与他们的领袖人物一道,共经风雨,与企业荣辱与共,才能渡过难关,而这一切,领袖人物的存在是基本的前提。

 

四、否定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对于现在的许多中小企业老板来说,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的修炼,才能一步步的成功:

第一步是商人化的价段。做一个优秀的商人是他们的目标,许多老板经过市场磨练都基本完成了这个过程。

第二步是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这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企业管理能力,善于用人,对各个部门、各个核心岗位的用人标准、考核标准都心中有数,并且按规则行事,这是企业管理的“形”的阶段。

目前还有很多的老板尚未从第一步的商人阶段过渡到这一步。

对于一个小时候甚至年轻时候还是田间地头自由散慢惯了的农民,一夜之间成为了管理几百号人上千万资产的现代企业的老板而言,这一转变的确是痛苦而缓慢的。因为这样一个一辈子都不想领导别人,只求不要被别人管,突然间要转变成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是非常需要学习和磨练的,而且,学习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为现代管理企业的方法和工具都越来越专业化了。(启示:老板必须具备随时随地学习的意识,这是一个成功老板必须具备的观念,企业要成长,人的思想也要进步!老板的学习力句代表了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步是做一个企业领袖。做一个领袖式人物需要人格的修练和世界观的改造,单靠学习是不够的,学习也不是主要的方式,修练才是根本。它需要对人生对社会甚至对人性和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老板必须有超脱世俗的深层次的思维,善意琢磨人性的东西)

许多老板之所以在企业的管理和用人问题上有许多突破不了的瓶颈和心理障碍,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形成了许多固定的模式和看法,其中之一就是对人性的看法和对金钱的看法。

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无序竞争、投机取巧成为了企业市场行为的主旋律。在这样的运作环境下,我们对人性中恶的一面可以说是看得淋漓尽致,这直接导致老板们在用人问题上对人才的不信任和管人问题上对员工的只重罚不重奖的高压式管理。对人才不信任就不可能放权,高压式管理就不可能有人才施展的宽松环境。

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塑到老板的原始积累的经历上:他看惯了这样的事,这样的人,而且他自己也是溶入了这样的拼杀中才有了今天的企业,你要他不把人看成“恶”的东西是很难的。有时他可能看了书、听了课觉得应该改变管理风格,但一做起来,又回到了原位,因为这种对人性的感受已经进入他的潜意识之中,对金钱的认识也是如此。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老板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的,创业以前可能一无所有,既没有票子也没面子,觉得自己生活在社会的低层,而创业成功以后,钱改变了这一切。

他现在有了身份,有了尊严,知识分子成了他的马仔,政府官员给他几分脸面,坐豪华车,住豪华房,这一切都是因为钱,钱在眼中是什么呢?不是货币,不是物质,是神!是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魔法师,在神的面前,所有的人,都是渺小的。(启示:很多老板都是在有钱之后进行自我膨胀,忘却自己,显得目视一切,老子天下第一,这种情况非常容易让自己走入极端,变得非常自我和封闭,这就成为很多企业失败的源头了,为什么胡雪岩能够成为红顶商人:勤奋、节俭、忍耐,这三种个性对胡雪岩来讲就是老板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旁观者的立场,能够进行自我反省,始终保持这种品行;终究你就会成功了。李嘉诚就是这种人,一个人在不能自我的情况下,学会平淡的看待一些人和事情。你的企业自然就能够做强做大了)

所以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对“钱”顶礼膜拜,这种对钱的本质过份神化的看法,必然使得他与没有钱但拥有知识、能力 、理想的青年知识型人才对立,并且缺乏沟通的语言。

单就对人性的片面理解和对金钱的神化来说,这已经构成他成为领袖人物和创办现代企业的致命障碍了,因为人性本身就集善恶与一身的,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惩恶扬善才是正途。

金钱是财富的尺度但也不是神,它能买到设备、材料、劳动力,但买不到人们内心中的尊重,更买不到危难时的赤诚。

国外的许多富家子弟或专业人才能够成功创业和稳定的管理企业,与他们的心态不无关系,他们没经过无钱是小丑、有钱是神仙的生活反差,他们原本就生活在比较富足的环境中,创业和管理只是一项工作、一种生活,也没有必要采取许多不正当的手段,比如以次充好、拖延货款、胡乱许诺等手段来赢取市场,一切都是有序和公开的竞争。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绝对也有许多恶的表演,但已经逐渐被规范在一个框架之内。而正因为有了这样平和的心态,他们才能把企业做大。中国的市场运作已逐步摆脱了早期的浮燥和“恶”者为王的年代,现在拼的是管理,比的是人才。

环境变了,规则变了,如果我们的心态还被原始积累阶段形成潜意识所控制,我们怎样才能参与新的市场形式下的竞争,中国加WTO以后,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与国际接轨,换言之,是按照先进的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来运作了,不管我们本身愿不愿意,仅仅在对人性和对金钱的看法上,中国的许多中小私企老板就已经输了一截,从而也就在整合人才上输了一截,人才都跑了,拿什么来与“狼”共舞?

 

五、悟透人生才能驾驭人生

管理是学得到的,通过对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学习,以及通过管理实践的学习,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就能大幅的提升,所以,做一个好的领导,可以通过勤奋的学习和探索来达到,这是一个常人可以达到的境界,当然不同的天性也会使领导者具备不同的风格或者使人们成为不同的领域的领导者。但领袖都不是学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构成领袖的要素,但“境界”却是领袖的核心所在,要达到一种境界,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才能完成。

它不是用我们外在能看到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等指标来衡量,而是由只有领袖人物自己才清楚的一系列的心路历程所构成,是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开悟”。

当他们经过一些事的时候,他们的感受会与许多原有的想法和观念发生矛盾,他们敏感的捕捉到这些矛盾,并且在矛盾的痛苦中去修正自己的观念,使自己不断提升,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当前的利益是他们的追求,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价值是他们更深层次的追求。

怎样才算有价值呢?领袖式的这种价值判断的标准,不是基于自我的感受和满足,不是基于自我所得,不是自己得到的多就认为有价值,反之就没有价值。而是基于自身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基于自己对社会的改变和影响的程度,如果他们的行为和观念深深的改变了周围的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改变了社会,或者对未来的人们的生活与社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们认为是有价值的。

反之,如果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人们对社会没有半点影响力,有没有他们,世界一模一样,那么他们自己即使过得再好,得的再多,他们也认为自己的一生是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的。这就是领袖式人物与常人的差异之处。

所以,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才得以在狱中苦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南非的黑人,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他们关注自己的影响力和对社会对人们的改造甚于对自己当前利益的关注。

这就是领袖人物的境界,他们认为生命不仅仅在于自己活着的几十年,而在于周围的人以及这个社会因自己这几十年的存在而发生的改变,这就是自己几十年的生命所留下的烙印。这种烙印越深,传得越远越久,生命的价值就越大。

每一个具有领袖精神的人,都具备这种超自然的生命观,都追求一种影响和改变他人并且流传后世的人生境界。他们追求一种不死和永生,但他们知道肉体的生命是做不到的,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力,通过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改变来做到。

每一个人从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担心失去它,就企图让它不死,但这是从古至今都解不了的题目,没有人能找到方法和答案,每一个人,包括凡夫走卒、皇权显贵都抱有对死亡的恐惧,其实也就是对失去生命的恐惧和对不死也即生命永存的幻想。

领袖式人物超脱于自然生命和关注于生命对社会和他人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算是对生命延续的一种理解和追求,而常人则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后代。

所以,从封建社会的皇帝到现代中小私企的老板们,都有非常看重后代对皇权或产权的继承,这也算是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延续的一种理解。只不过这种理解方式终究没有超脱肉身和自我来思考“生命”的题目。

但毫无疑问,难以获得社会和他人的广泛支持。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了你的长生不老而牺牲自己。

而领袖式人物的境遇却不同,他是立足于改变社会和他人而追求生命永恒的。当人们认为领袖人物试图做出的改变符合自己的需要时,他们会积极支持并参与进来,形成一股潮流,而使他的意图和目标快速实现。

所以,领袖式人物也许在当前的利益面前被人视为傻瓜,但面对那难解的“生命永恒之题”,他们是唯一找到了正确答案的人。

毕竟每一个人都不想让生命终结,但又无奈走向终结,每一个人都想过:要是死了该怎么办?自己剩下的家业,拥有的财富,社会的地位和荣耀,都会是一场空,生命的意义何在呢?尤其对于那些事业有成的老板来说,在并没有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拼命的想得到,而真正得到了之后,他却发现他的生命也享受和消费不了多少,于是,他追求的东西的价值和意义成了问题,并且是一个始终困扰他的问题。

 

六、看透财富才配拥有财富

不少的老板都坦言:赚那么多钱其实又用得了多少呢?都留给后代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现在他的儿女就有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在方式了,如果他们知道将来自己不用做什么也能过上比别人好得多的生活,他们岂不更加贪懒了吗?这岂不害了他们。

所以,有的老板跟自己的儿女说自己是在企业里为别人打工,其实这个企业就是他的。有的老板严格管制儿女的开支,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小孩有挥霍的习惯,有的老板绝不开车送小孩上学,一定要让小孩走路或挤公车,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用心可谓良苦。那么孩子大了以后呢?把家业交给他们,但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来说,同样需要努力的打拼才能做好做大家业,孩子们又能享受多少呢?孩子们又这样对他们的孩子,那这份家业对于整个家族意味着什么呢?

按现在许多老板的实际做法来推论,他等于是为整个家族充当了财富的管理者和看护人,等他的某一代不想充当这个角色,想尽情享有这份家业的时候,败家子就开始出现了,家业毁起来特别的快。

如此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怪圈,我们拼命努力挣来的东西,会逼着我们持续不断的去继续拼命努力的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得到的只是一种体面的生活而已,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与财富的数量以及它们的使用价值无关,这就是财富的本质属性——社会性。

许多富有智慧的老板们都悟到财富的这一特质,所以他们形成了许多对人对社会对企业经营的真知炽见,甚至有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学说。松下幸之助算是一个典型的人物,他的许多言论绝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经营之道,完全是一种现代市场环境下的人生哲学。他的许多行为,也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经营方式,而是他的一种做人的方式,是他对人生、对财富的理解所致。

从松下幸之助能为松下公司制定150年的远景目标上也能看出他与我们许多的中小私企老板的不同之处。

我们的许多老板为自己企业制定的目标都具有大跃进的性质,某著名VCD企业尚只有10个亿的销量规模时,就号称要做中国的松下,3年要做100个亿。某保健品企业,97年做到了80个亿,第二年就要做到200个亿,并制定了进入世界500强的5年计划。

这种急功近利的战略规划集中反映了一点,他们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企业的辉煌。为什么他们不去考虑自己身后的问题呢?因为他认为他的财富是为他服务的,他挣那么多钱干什么?要么用来享受,要么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一点都没有思考过自己怎样为手中占据和拥有财富服务的问题,他们认为手中的财富是他的玩物,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结果事实最终教训了他们。当你认为你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也就是财富要离你而去,走向别人的时候。

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能从未来百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是因为他知道他今天拥有的财富,比他的寿命要长得多,在这些财富面前,他唯有尽心尽力的经营管理好它们,站好自己的这班岗,才能使得这些财富增值并且以松下的名义存在下去。(松下的境界为什么能够把企业做好,就是他的境界)

 

七、做好资本的“服务员”

有了百年的坐标,那么在他的有生之年该做的事就变得实际和清晰起来,着眼于百年的累积,今天就不会超之过急,而是稳扎稳打,有了百年的规划,松下的后人每一代都不过是一个过客,都有站好自己这班岗的义务,都必须对百年后的事情负责,一个百年使财富与所有者的关系发生了颠倒,面对财富他们的权力变成了责任。

松下幸之助可能早就看透了财富的本性:你所拥有的财富只不过是以你的名义存在的东西,表面上完全属于你支配,但你能够怎样支配它呢?你必须按照它的本性去支配它。

在你的企业中,你的财富变成了企业的资本,资本的天性就是不断的增值,面对资本增值的压力,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必须为资本增值而服务的人,从而所有的人都从支配者变成了服务者,这就是现代社会的规律。

不管你与财富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里头,本质上,财富从个人消费变为企业资本的时候,所有的人在财富、在资本面前又回归到了同一个位置上:把它经营好、管理好,以它的最大增值为目标而努力工作。

法律上的占有关系不能改变人与资本的这种从属关系,所以有的老板发出感慨,说自己像是上了一辆停不下来的车,感觉被谁推着拼命的往前跑,想停都停不下来,这种被动的从属的心态反映出了人在资本和财富面前的无奈。法律上的占有关系,可以让人从对资本的拥有中,享受经营带来的利益,但正如前所述,这种享受与拥有的财富的量是根本就不成比例的。

正因为松下幸之助悟透了财富的本性,也悟透了人对财富的占有本质上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他能在企业危难之时让度他的股权,并严格限制了松下家族在松下企业的股权总额。

他不希望他的后代们滥用这个权力。因为他知道这个权力意味着责任,但他并不能保证他的后代也将其视为责任,而如果一旦他的后代充分享受了这份权力时,灾难就会降临。当然不是说他的后代会吃空用空它,而是不负责任的支配它。

这种不负责任的支配,这种仅仅为因为自己是老板就敢于赌博的心态,已经让许多国内的许多中小企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们认为企业是我的,钱是我的,亏了就亏了,而企业倒闭之后,员工怎么办?供应商怎么办?经销商怎么办?这些责任都不是他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企业经营中,他太多的看到了自己的权力,而很少看到或不愿看到自己的责任,不对资本负责,不对与资本相关的社会关系负责,他们的失败正是对这种无知所进行的惩罚。 (启示:作为老板必须对自己企业的未来负责,多为自己的员工负责,这点非常关键)

国内某知名VCD企业的倒闭就是被员工、被供应商、被经销商逼死的,其实它的债务量并不可怕,而是它的老板在决策时对员工、对供应商、对经销商全然不负责任的态度让它走向了破产。(这个企业就是爱多VCD的老板胡志标,带着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经营企业,出售劣质产品,对客户、经销商、员工、合作伙伴不负责任最终让他的企业在这个世界消失了,听说现在搞了个顾问公司,吹他过去的经历。实际上这个企业是被他自己打败的。)

它的老板推出什么“A计划”、“B计划”、“C计划”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想过供应商会怎么样、经销商会怎么样,他们的许多计划都是占用供应商或经销商的资金来操作,这种不负责任的老板和企业,它的行为一旦被人们意识到,一旦露出破绽,则毫无疑问被它不负责任对待的那些人,就将群起攻之,置企业于死地。

回想一下这个企业破产之前的许多细节,无不证明了上述推论,这个企业在倒闭时,产品还非常的好销,市场没有逼死它,社会关系(员工、经销商、供应商)结果了它,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老板对这些社会关系不负责任,它的老板完完全全视这个企业为自己的东西,倒闭也活该!(标哥,好好反省吧)

所以,正确的理解企业的价值,正确的理解财富的价值,是对老板智慧的一大考验,在这个考验面前合格了的人,社会的资源和财富会不断的向他集中,而不合格的人则注定要接受大喜大悲的命运。

这种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命运从许多人的身上可以看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来许多知名品牌的消失以及知名人物的沉沦和许多私企、商人的统计资料中看到。

武汉有名的汉正街早期成功的商人今日的命运就是一个写照,有资料显示最早成功的商人中尚在商海中熬游的不足5%。其余的呢?有背负各种债务不知去向的,有开小面馆维持生计的,甚至有捡垃圾为生的,这就是命运。

当我们不按生活本身的规律生活,不按财富本身的规律占有,不按资本本身的属性经营和支配时我们就会成为过客,成为一段历史。(启示:经营企业必须符合常规需求的为员工、合作伙伴、经销商、社会的长远利益着想,这是未来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观念)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