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罗明讲师,罗明联系方式,罗明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罗明:曾国藩成功之道研究
2016-01-20 41707
曾国藩杰出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曾国藩令今天的人特别感兴趣?后一个问题主要是时代决定的。我觉得,看待曾国藩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他是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而且他的成功具有典范的意义,这一点正迎合了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事业成功者,这是时代的潮流。曾国藩作为一个事业成功者,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早期在北京城做京官的时候做得很好,青云直上,红得发紫,他曾经一夜之间连升四级,在清代这个官册里很少见,27岁中进士,10年七迁,37岁就做到了侍郎二品大员。而且他是一个农家子弟,一无背景,二无靠山,如果他是一个官家子弟,或者是很有钱的富商,官二代,富二代,人家可以理解,他是真正的贫民子弟,最底层的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靠山,没有背景。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主事,他同样很优秀,他的仕途为什么那么顺畅,那么令人羡慕?他的发迹究竟靠什么?这一点令人非常感兴趣,对于今天身在官场中的公务员,或者是职场里面的职员,他这一经历都很有启发意义。   第二,他的事业成功体现在平定太平天国这件事上,这也是曾国藩这一生最主要的事业。在这方面,他令人感兴趣的东西更多,主要应该有几个方面:首先,他是一个文职的官员,他后来去搞军事,他是一个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学校门,到机关门。这样一个完全跟军事毫不搭界的人,一旦时代需要,他马上就能够听从时代的召唤,把身上潜在的能力调动出来。尤其重要的是,他亲手组建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今天的从商者,如果要组建公司,必须要组织自己的团队,而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团队领袖。因此,他对我们今天政界,实业界非常的有启示性。   第三,曾国藩办的,是近代最成功的一家民营公司,他这个公司没有靠朝廷给他调拨资金,配备干部队伍,完全是白手起家。我们今天有很多人创业都是在白手起家,没有得到来自于国家政府的实际支持,在组建团队这方面,他的成功非常具有启发性。   这个团队成功了,面对着胜利、成就和荣誉的时候,曾国藩采取了推功让功,不居功的这种态度,他叫他的弟弟解甲归田,他一再推迟给他巨大的荣誉,在这个巨大的所谓“天下第一功”面前,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时有很多人劝他造反,治理朝廷,他不但不听,而且采取了功成身退的态度,这样一种很特殊的处事方法,对待成就和荣誉,无疑也很可贵。   还有,他治理团队的个人的本事,就治理一个团队,曾国藩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他在治理团队方面有很多他的真本事,高于别人的,有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他第一为这个团队寻找到了核心理念,一个是(擒王),一个是卫道,尤其是卫道的提出,他是针对着太平天国的所谓民族革命,民族大义,在这样一个堂堂正正的旗帜前面,曾国藩举起了卫道这面旗帜,来把知识分子号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而且他的确也做到了捍卫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大的事业。这个东西也就是他团队的核心理念。   此外,曾国藩在识人、用人、育人这方面体现了作为一个团队领袖的真本事。总之,曾国藩作为一个成功者,而且他这种成功很有典范意义,这一点大家很感兴趣。   中国文化的完整代表者   我认为,认识曾国藩还有另一个层面——他是中国文化最后一个完整的代表者,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他身上贯彻体现得非常好。这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我们中国文化,是一个以儒家学术为主体,以法家和道家为辅的这样的文化体系。这一点在曾国藩的身上体现得非常完整。曾国藩的思想、处世,他的主体和文化基础,主要是儒家文化。儒家的文化最高的要求,是一个人要像曾国藩这样做大事业,是内圣外王,是要“立德、立功、立言”,他与别人的区别主要是在圣和德这方面,他自己要以圣人作为标准,以道德来感化他人,这是曾国藩一生所坚持的东西。其实曾国藩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了,官位很高,无人可比,但是为什么他晚年却叹息说,自己一生没有大的成就呢?他就是觉得,在以道德来感化,澄清天下,移风易俗这方面,自己没有做什么成就出来,所以他最后临到死也认为他一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过去有人说他是虚伪,是矫情,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以自己的道德来感化天下,澄清社会,使人人都成为尧舜——这是儒家最高的治理社会的理念,曾国藩是一个很真诚的儒家的信徒,他觉得伟大的任务他没有担当得好。   而且他对自己,他首先在自己身上做到了,曾国藩一辈子都以儒家所要求的诚、敬、静、谨、恒这五个字作为自我的人格修炼,他在做事情的同时不断在反思自己的为人,反思自己的思想。在中国的政治下,像曾国藩这样的人很少有,他们都是抢着去建功立业,但是很少想到在建功立业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人格,很多人基本上不去想这个事情,有很多人是嘴巴说说,但是没有做,要求别人是一套,对待自己是一套。而曾国藩是一个实实在在按照儒家的理念在规范自己,铸造自己的人。   但是,同时他又不是一个很迂腐的圣人门生。在需要的时候,他也很会迂回,能够变通。他在办湘军的初期,完全是用申韩之术,严厉治军,大刀阔斧,六亲不认,他想以霹雳手段来行菩萨心肠,这些都是法家的东西。当这个事情后来弄到过头了,他又反省了。中年以后,他开始用黄老之术来辅助,进入了道家的领域,要顺其自然,以柔克刚,以至于后来功成身退,都是老庄的思想。   我以为,在中国,一个大人物要把事情办好,就应该像曾国藩一样,立足儒家基础,同时也要很善用法家和道家。在曾国藩身上,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完整、典型地融合到了一起。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很本质的东西,就是要以天下苍生为重,来与时俱进。曾国藩悟透了这一点,所以他担负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展了洋务运动。     对今人的启发,我觉得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他是能够可供我们学习模仿的榜样,他是一个可以供我们普通老百姓去学习,去模仿的一个榜样。首先他是贫民子弟出身,平民子弟怎么样做出事业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第二,他资质不是很高,他顶多就是中等偏上的资质,还是一个病号,他从30岁就不断地记录他的病史,早期肺病没有治好后来又发作了,35岁以后皮肤病,牛皮癣,这个病伴随着他一生,他到了四十七八岁以后有严重的抑郁症,晚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都很严重,他最后是脑溢血死的,虚岁62,实际上只有60岁零3个月。这样一个资质不高的人,一个病号,他却取得这样的成绩,那么我们都可以取得。   第三,他是在千难万难中办成事的,这个对我们的榜样性更加的强烈,我们每人办事都很难,但是曾国藩遇到的困难程度,超过了我们今天所有的创业者。 写曾国藩的书与书里的曾国藩   到任何一个大一点的书店,往往整整半架子书都是关于曾国藩的,这些书中百分之十,颂扬曾国藩是最后一个“圣人”,人格完美无缺。百分之五则骂他是“曾剃头”、“鹰犬”、“汉奸卖国贼”。剩下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成功学”一类,比如什么“曾国藩发迹史”、“曾国藩成功绝学”、“曾国藩的升迁之路”,“曾国藩成功的九九方略”……这些林林总总的成功学著作,呈现出曾国藩的第三种形象,那就是一个乡愿的、庸俗的、老奸巨猾的人。这个曾国藩为人、交友、做事,无一不是充满心机,无一不是为了做官。比如《曾国藩发迹史》的最大卖点,据说就是总结出了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  政治评价当然是需要的,成功学当然更是需要的,然而仅止于如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重复。特别是这些成功学类作品,绝大多数内容是野史传说,东拼西凑,未免令人有些扫兴。   跟大多数人一样,曾国藩在我眼里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挺没趣的老头儿。长得土头土脑,三角眼,不上相。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玩女人。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坐在那儿写了一大堆絮絮叨叨无比唐僧的家书。仅此而已。如果时代久远,曾国藩也必将被时间风干成木乃伊,供在名人堂中,变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只有正确没有错误的高大全形象。中国历史上许多大人物都是这样塑造成的。好在曾国藩离我们还算近,留下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我对曾国藩最初感兴趣,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是从一本《曾国藩家书》开始的。这本家书引发了兴趣,我又陆续找到了《曾国藩日记》、《曾氏三代家书》、岳麓版《曾国藩全集》、台湾版《湘乡曾氏文献》、《能静居日记》……读得多了,我发现这个人非常值得一写,所以有了一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曾国藩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身上处处是矛盾。   他既真诚又虚伪。曾国藩平生以诚自命,他说:“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左宗棠在瑜亮情绪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国藩,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   但是关于他的“虚伪”,也有许多证据。他的谋士赵烈文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咸丰九年,有一个神秘人物带着数名随从出现在桐城,他自称是来自北京访察各地军务的大员,行动故作诡秘,说话神神道道,有大员对他施以君臣之礼,他也公然接受不辞。他以黄纸为诏,命一知县送达曾国藩大营。曾国藩洞彻“不生不灭”法的妙处,不想因此“兴起大狱”,将此信放在一边,“置之不问亦不究”。此人见讹诈曾国藩不成,转而“传诏”于湖广总督官文,官文执其人审问,“不得实,亦未深究”,此人“后遂不知下落。”关于他修改李秀成自供的事,更是广为人知。   另一个矛盾是清廉与污浊。曾国藩可以称得上是清官,他的“清”货真价实,问心无愧。他终生生活俭朴,“夜饭不荤”。晚年位高名重,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但另一方面,曾国藩也极力遵守官场明规则和潜规则,外出视察时天天拜客,日日戏酒,所作所为,与一般官僚并无二致。每年给京官们致送炭敬,出京时给京官们送了一万四千两的别敬。甚至为了报销,还给户部送过八万两“部费”。为了支撑这些开支,他在自己的财政司中建有一个“小金库”。   第三个矛盾则是无神论与迷信。曾国藩多次说:“余生平不信鬼神怪异之说。”“我平日最不信风水。”但是更多的文字和记载,却证明他是一个相当“迷信”的人。他一生进行过大量“迷信活动”。几乎实践过所有迷信种类:他精通相面之术,有过大量相面实践。他会算卦,经常自己占卜吉凶。他相信托梦,相信扶乩,他信关公,他禳过灾。至于曾国藩言之凿凿的“不信风水”,其中更大有曲折。   其实,这些矛盾说明曾国藩本身一生都在变化中。他早年是一个愤怒青年,单线思维、唯我独革、愤世嫉俗、矫激傲岸。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刚至猛、一往无前。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晚年却一变而为老庄信徒,他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交往时极尽拉拢抚慰之能事,必要时“啖之以厚利”。   他早年之所以开始信风水,是因为祖母入葬之后,家中接连发生了几件大喜事。他后来又不甚信风水,则是因为又经历了几次风水“理论”与“实践”不符的事实。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使他的思维保持着流动、敏锐、积极的状态。   至于曾国藩身上的清与浊,则更容易理解。海瑞等“典型清官”的长处是表里如一。致命缺点是毫无弹性,在官场上注定处处行不通,只能成为官场上的一种摆设。而曾国藩最终却成就内圣外王之大业,这与他性格中“和光同尘”、稳健厚重的一面直接相关。善于与不合理的现状妥协,推动曾国藩一生绕过多重障碍,直达自己的最终目标。   其实,矛盾中的曾国藩,呈现多种面相的曾国藩,才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曾国藩。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者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通过观察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俯仰揖让,我们可以切身感受曾国藩在种种艰难面前的犹豫与坚定、拘执与圆通、笨拙与精明,更深入地分辨他的“天理”与“人欲”,更真切地领略他的人格和魅力。   曾国藩晚年的秘书赵烈文说过一句话:   (曾国藩)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   也就是说,曾国藩虽然以平定洪杨永载史册,然而他的一生,与农民军作战所花费精力不过十分之三四,而与官场作战所花费的精力却是十分之五六。   这话说得沉痛而又深刻。这是任何一个想在中国做事的人不得不付出的惨烈代价。与一般中国人不同的只在于,大部分方正之士被中国社会的“特色”磨得一事无成。曾国藩却没有。   因为将曾国藩作为这两年的阅读和写作重点,所以关于曾国藩的书,我自信有一点发言权。在林林总总的出版物中,我比较愿意推荐钟叔河、唐浩明、王澧华等几位的编或著的作品。钟叔河先生其实是“曾国藩热”的始作俑者,他是国内最早提出编辑《曾国藩全集》的,因提议过早,这还成了他的一个“错误”。他所编辑整理的《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都提供了许多方便。唐浩明先生的三卷本长篇小说广为人知,他编辑的《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也很适合普通读者。王澧华先生在曾国藩研究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基础性工作精整而扎实,足为后来者范式。至于时代更早的著作,朱东安先生的《曾国藩传》虽然阶级史观气味较浓,但史料扎实,大部分评论也颇见功力。如果想全面了解曾国藩的一生,刘忆江先生的《曾国藩评传》是比较详实的一本。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