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笑之,冯笑之讲师,冯笑之联系方式,冯笑之培训师-【讲师网】
国家高级体验教育师、“体验式德育”倡导者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冯笑之:童年的关键词
2016-01-20 49270
    童年之所以成为童年,有两个关键词不能忽略。

    一是错误,二是伙伴。

    凡是小孩子,没有不犯错误的,年龄越小,错误越多,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但,就是有教育者看不得孩子犯错,动辄大动干戈。这是没有必要的,那孩子犯错,要不要惩罚?我的观点是,如果不惩罚,他能认识,就不用惩罚;如果惩罚了,还不能认识,那也不用惩罚。

    教育者对孩子的错误,首先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尽管很多时候做起来很难,想想自己也有过童年,自己的童年是不是很“乖”?如果自己小时候很“乖”(再说,乖也不一定都是好事),那么想想轮到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乖了?凡有过,必有因。而往往孩子身上的错误多数来自成年人的不正确引导。说白了,孩子的错误说不定就是大人“教”出来的,只是大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有人说孩子是大人的影子,那么身子正了,影子才会正,身子歪了,影子自然也要歪了。所以孩子犯错,大人要检讨。这里的检讨不是说让大人跟孩子道歉,而是大人自己的内省而后避免在孩子身上同一错误的再次发生。

    那孩子的错误到如何纠正?我认同陶行知先生“三块糖”的做法。即使孩子犯错,还是有某一点值得肯定,表现在犯错误之前的思想斗争,错误之后的懊恼不已,甚至在犯错之时的一丝良知等等都是值得肯定的,关键是教育者能否发现?一般的教师能够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稍智慧的教师能发现孩子犯错的前思后想;而教育家则能从孩子的错误中找到不易察觉的闪光点。

    谁都不希望孩子总是犯错误,却总是忍不住去放大孩子的错误,甚至将孩子某次无意中犯的错误三番五次地在他人面前提出,看似加深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却在无意中一次又一次加强了其他人对这个孩子的评价,这种评价甚至会跟随孩子一生。

    最理想的处理错误的方式是自省。尽管这对于孩子来说有点难,即使做不到也应该只是教育者和孩子两个人的事情,不要涉及到第三个人,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尽快改正错误的话。孩子最恨打小报告的人,不要说孩子,大人又何尝不是?我们往往会把孩子的错误诉苦似的告诉妻子或是丈夫,期望倾听者能够立场坚定的站在自己这一方,对孩子再次施压,加深孩子脑海中错误的烙印。甚至有时候会将当中的某一方作为挡箭牌抬出来,说出诸如“你要不怎么样,我就告诉某某”之类的话。实际上无形中该教育者已经使得自己的教育威信大打折扣。

    教育贵在引导,贵在不动声色。一个孩子的母亲在火车上突然让自己的孩子拿可乐,说她有点渴。孩子很纳闷,为什么妈妈刚喝了开水还会要可乐?只见这位母亲认真地打开可乐,抿了一小口,然后放在桌子上。原来邻座是一位来自山区的小伙子,正对如何开可乐一筹莫展。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一般是帮忙打开可乐,看似很热心,却无形中伤害了他人的自尊。而这位母亲的教育智慧就在于“不动声色”,寓教育于无形。

    同样是给予,我们可以给得正式且隆重,也可以给得平淡而柔和。我以为教育不是煞有介事地大作表面文章,而应该是平和地引导,温柔地感受。

    有人曾兴师动众地要给现在的孩子“挫折”教育。往往却毫无理由地实施成了“打击教育”。何谓“挫折教育”?马利琴在《挫折教育》一书中给“挫折教育”定义为“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正面的,无论哪种教育都一样。挫折教育也同样为了激发孩子的潜能。就错误本身,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挫折,这跟唐三藏历经数难修成正果的道理是一样的。孩子必须要经过那么多的错误才能成熟,这也是必然。所以,作为教育者能科学地认识孩子生长规律,就自然不会出现不正视孩子错误的错误。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