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4)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里,许多事物、发明、以及我们正在享用的文明成果,都来自于前人的想象,由此称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毫不为过。
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是不可能具有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的。想象力能增强一个人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能使人在学习中找到意想不到的灵感和捷径。
关于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来自于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他十六岁的那一年,爱因斯坦产生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我骑在一条光束上,去追赶另一条光束,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基于这一点,爱因斯坦发明了后来著名的相对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和艺术是一样的,需要直觉和想象力。
然而,在现时中国人的身上,最欠缺的恐怕便是想象力,比方说: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以来,到现在共有400多人位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其中华裔科学家共有六位。然而,在这些获奖科学家中间,却没有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对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文明古国来说,这样的一个结果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那么,当我们了解到这一事实之后,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此出现在我们面前--究竟是谁在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3.谁在扼杀创造力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类似于下面这样的情况,一定曾经在你身上发生过。
在你读书的时候,总是会做很多的习题。当某道习题的答案应该是A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却都会选择B。
为什么呢?因为参考答案是B。
就这样,在老师讲评答案的时候,这些学生仍然认定答案是B,但是老师宣布的结果却让大家大跌眼镜--参考答案印错了。
于是,又会有许多学生长叹一口气:"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也选A来着。
这是一个非常普及的现象,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家庭里,其中一个是中国家庭,另一个则是美国家庭,它们的相同点则是都有一个刚刚上学的孩子。
每当中国的孩子画好了一张画后,他总是会拿着自己的画,飞快地跑到父母身边让他们鉴赏,同时会问:"你看,我画得像不像?"而每当美国的孩子画好了一张画后,则会向父母提问道:"你看,我画得好不好?"
在这一字之差中,我们的思考就此开始。
关于第一个故事,我们得到的问题是,学生为什么迷信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