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觉,道觉讲师,道觉联系方式,道觉培训师-【讲师网】
道德经研究专家,国学应用专家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道觉:《金刚经说什么》(九)—南怀瑾老师教学讲记  (刘雨虹老师记录)
2016-01-20 47672

缘起:缅怀已乘慈云西归的南怀瑾老师!怀着诚敬、感恩的心向南老师的德像三顶礼!

今天载出的是《金刚经说什么》的最后一部分,南老师对全部讲解做了总结。南老师于九十年代初在台湾讲解《金刚经》,南老师的学生刘雨虹老师所作的讲记,南师命名《金刚经说什么》。版本于90年代初首先由大陆部分大专院校出版,旋即流通全国和世界各地。有无数的人修学,很多学者研习过。该书虽然是以讲金刚经为主线,但在全过程中对佛法的整体概况以及修行的基本原理也做了精当的介绍。言语道断,读者展卷伊始便知南老师教学的难得可贵之处十分稀有。敬爱的老师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四处奔走洒费心血。他老人家博古通今,对中外古今文化、历史、政治、哲学、经济的了解、研究的深邃程度令海内外学者、学人惊叹感佩不已。他老人家讲学的一大特点是最早用白话语体文,以生动活泼、优美、深入浅出、多角度引申比喻的文学艺术语言,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指导学人的修学实践,其教学方法真可谓契入佛理广施善巧方便,令听、读者心中点头赞叹不已。从九十年代以后,很多大陆学者、学生都是从已发行的他的30多部著作中受益开始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和儒释道思想精髓的。在学习《金刚经说什么》前,这里也再次感恩辛勤记录、校对这部讲述稿的刘雨虹老师!现在再次复制南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一是缅怀纪念南怀瑾老师,二是为了使未谋面的习学者了解南师对佛法极为深刻地融会贯通和稀有的讲学风格,以进一步与热衷于了解和修学佛法的博友分享。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 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 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 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 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说到如来自性之相,下面重要的问题来了,讲到如来法身本体,让我们先了解一件 事情。

                    碎为微尘之后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 为多不。】

  现在佛又提出一个物理世界的问题了,他对须菩提讲,假使有一个人,不管男人女人,把这个佛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的宇宙打碎了,变成灰尘,你想想看,这 样的灰尘,数量多不多?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

  须菩提回答说,那多得很。佛说,什么理由呢?佛说我告诉你,假使这些灰尘,这些物质世界的分子,乃至电子、核子,这些物质东西是真实永恒存在的话,那我不会告诉你世界上有灰尘。这些灰尘累积起来就变成大地、山河,变成物质世界。佛这个话是转一个弯说的,实际上就是说,物质世界的物质,如果经过一个科学家来处理,把它分析到最后,变成核子、电子、原子等等,最后是空的。是空的力量形成了这样大的威力,但最后是空的。真正高等物理科学家,了解这个东西,所谓原子,分析到最后最后,空了。这个空并不是没有,那个力量大得很,原子炸弹爆炸起来,空的威力发起来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佛在这里讲,「若是微尘众实有者」,如果你认为真的有个微尘,我不会讲微尘众,因为根本没有尘,一切都是由空所形成。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又来了,又是三段的讲。所谓物理世界那些电子呀,原子呀,那是假名,是哪个作用构成了这么一个物理的东西。但是微尘最微小、最基本那个东西,还不是它的究竟;它的究竟分析、研究到最后,没有东西,是空的。这个物质世界的外层,虚空的这个空间,比太阳的面积,地球的面积,以及虚空任何的面积还要大!是空的力量凝结,而变 成了物理世界。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说:那么我懂了。你刚才问的问题,佛啊,你的意思是说,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个假名,是偶然的暂时存在,实际上没有一个永恒的实质存在,物质世界也 会要变,也会灭掉。  等于我们现在这个楼上,勉强把它凑起来,摆了些椅子,坐了些人,装了些电灯、冷气机,凑拢来叫做讲堂。所谓讲堂者,即非讲堂,是名讲堂。这是偶然暂时凑合的,这是不究竟,不实在的;因为明天可以把它变成电影院,所谓电影院者,即非电影院,是名电影院,就是这么一回事。一切物质世界,都是这样假有的凑合。  所以大家不要被世界呀、家庭呀,这些苦恼困住了。所谓家庭者,即非家庭,是名家庭;所谓人生者,即非人生,是名人生,同一个道理。下面一步一步,佛紧接著来讲了。

                     什么是合相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什么理由呢?佛说你说的对呀!但是什么理由呢?我告诉你,假定真有一个世界存在,永恒不变存在的话,就是一合相,是两样东西合拢来不变了。  这个问题大了!佛没有说错一句话,鸠摩罗什翻译「一合相」这一下子完了,后世佛法里,装模作样,牵强附会的人多了。有些密宗的修法,要修一合相。  还有些人主张,不一定要出家,要阴阳合一的一合相,才能修得成功。认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是佛说的一合相。所以研究金刚经,这句话是一个大问题。到底什么是 一合相呢?  你到海鲜店去吃饭,那个大蚌,两壳合拢来,也是一合相;两个金属品化合了分不开,也是一合相;我们身上的衣服,三分塑胶,七分棉纱合起来织成的,也是一合相;人的血、骨头、肉,凝合起来,也是一合相。这个一合相只是物质世界的现象。  事实上,物质世界不停的在变。譬如这个山,看起来好像不动,风一吹,灰尘都吹到山上,它慢慢会长大,只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而已。当然也不会有人那么傻,一岁的时候去量一下,六十岁的时候再去量,看这个山长多大了。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科学家,真去量一下,那就是傻人,但他晓得这个山,二十年来也大了几寸或几尺。山在变动, 也在长大,也在毁灭。  所以这个一合相的世界,假使真有的话,几千万亿年以后,也变成空,由空再变成 有。所以他说: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一合相是假有,这是一句话,一个名辞,没有不变的东西,不变只是个理念。  但是有没有一个一合相?你说这个世界空的吗?现在天气热了,你硬是感觉到天气热,冷气一开,硬是凉快。人经常说人生如梦,好像梦就是没有,这个观念、思想是错误的。梦不是没有,梦是有,偶然的,暂时的,片面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最长的梦没有超过五秒钟的。人睡著做了一个梦,梦见从小长大,经过了多少事,直到最后自己死了,醒来眼泪流湿了枕头,梦中经过几十年光阴,实际上只有三秒钟。  梦中的时间、空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也了解到时空是相对的。我们在地球上过半个月,月亮上只是一夜,这个世界上一年,太阳里只是一昼夜。还有其它世界,我们过一百年,他们才过了一昼夜,我们人的一昼夜,却是许多小生物的万世万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千百亿化生不晓得过了多少时间;所以宇宙间任何星球,时空都是相对的。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他说有没有一个世界真是一合相呢?有,但是佛说那是不可说,没有办法让你理解的。因为你们不懂,也没有办法懂,而且也说不得,一说之后,一切凡夫就贪著这个事情。所以啊,密宗、道家,许多都把这个一合相用邪门外道的眼光去看,去解释了。   实际上是什么道理呢?是真空可以修成妙有的道理。

                      第八识和种性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研究般若,要研究般若就要研究唯识,不然对于专门讲性空道理的性宗,就迷糊了。性空的道理一搞迷糊,学佛落入错误的知见,那是一个断灭见的空,把空当成什么都没有,那是邪见。空是一个境界,心性之学,般若,在金刚经中只用一个心,就代表了一切。唯识宗法相宗把这个心分析来讲,变成八个识,叫做八识。  八识中的第六识是意识。意识,我们容易懂,就是我们心理上思想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意识状态。作梦也是意识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叫做下意识。在唯识学上梦是属于独影意识的作用,独影意识还有其他很多的作用。第八部分阿赖耶识包括了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与空间,也包括了过去的因、种子和未来的种性,这就是三世因果的学理基 础。  同一个父母生下来的兄弟姊妹,每个人个性不一样,因为父母的遗传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什么呢?自己带来的前生的种性、习气、习惯。这个重要的部分是第八阿赖耶识最重要的种子带来的。这个种性作用叫做阿陀那识,关于这一点,佛在解深密经上有一首 偈子: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佛法的很多经典都是讲空,尤其是般若经。而在法相、唯识的部分,却不从空来讲,而从现有的现象来说明。教育方法路线也不相同,因此在解深密经说到心的本来,心的第八部分──阿陀那识的作用时,他说,你要研究起来,非常难懂,非常深,非常细密,它像那个瀑布,或者像长江里的流水,看起来千年万年,水始终在流,实际上大的浪头 流过去了,就不会回来。  我们刚刚看到前面的这个浪头,马上流过了!未来的浪头又接上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物理世界同我们心理世界是差不多的。  你看流水一个一个浪头,乍看像固定存在,实际上没有固定存在,每一个浪头是每一个水分子点滴构拢来的。假使把这个浪头水分切开,它也就没有水了,连带的瀑布也不能形成了。可怜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所能看到的,永远是浪头。也像电灯打开开关,第一个电源一来,磨擦发了光,又马上消散了,接著第二个又上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亮光,实际上,过去电不可得,现在电不可得,未来电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 可是它有电,所谓电者,即是非电,是名为电。

                     心念如暴流

  我们的心理状况也是这样,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活了几十年,一切种子如瀑布一样在流。实际上当我们一出娘胎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已经死亡了,第二个念头又死亡了 ……你看八点钟开始,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观念都在过去。过去不可得,未来怎么讲,我还没有想它呢!也是不可得。刚说现在,现在不可得,现在就没有。但是你说没有吗?它那股力量硬是存在。一切种子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聪明愚笨,善与恶。善人把善的种子引发了,慢慢再把恶的种子转变成善的,成为至善之人。这就是修一切 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你把恶的心念发展下去,善心被它感染了,善心也变成不善的心了。所以说,一切种子如暴流,像瀑布一样在流。瀑布并不是没有啊,是有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它永远在流。所以佛说我于凡愚不开演,因为智慧不够的人,不敢对 他讲这个东西。  你说无我,有一个真我,这个真我没有办法加一个名辞,如果加一个恒常不变,就曲解了恒常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于凡愚不开演,怕一切众生的智慧不够,他用分别心,用世间法的观念来看这个如暴流的种性,抓住了,以为生命有个真的我,那反而错了。  生命的无我之相,是破除众生抓住小我之相的错误。小我之相就是每一个浪花,每一个水分子。能够把小我之相修持到纯净、空相,才可以找到生命的本来,那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然后它可以起一合相的作用。什么一合相呢?真空可以生出一个妙有。

                 真空如何生妙有

  首先要把身心两方面转化,光修心性也不行,因为我们的色身也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就是「心」的一部分。修一切善法,把它统统转化了,可以产生一合相。所以佛菩萨的真正成就,是三身成就,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三身是一合相,就是 体、相、用三位一体。  但是,你如果真执著了这件事,也错了,因为著相了。四大本来皆空,但是四大并不是坏东西,它也是自性本体功能所变的。四人皆空是讲它的存在不永固,你如果证到了法身,到了三身成就,也可以使这个假有的四大、偶然的四大,延长其存在。  所以佛说「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就像他说阿赖耶识,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的道理一样。  佛经的翻译,凡夫就是平凡的人,也就是指我们一般人。一般人的习惯都要抓东西,活著的时候总要抓住东西。道家所讲的握固,说明小孩子生下来都是抓得很牢捏住拳头, 活的时候手都是弯弯的,到死的时候才完全放开。  所以说,凡夫之人都是天生的贪著其事,都要抓,抓得很牢,因此佛说不可说。我 们给它的结论偈子:

 

                      第三十品偈颂

    尘沙聚会偶然成  蝶乱蜂忙无限情     同是劫灰过往客  枉从得失计输赢

  「尘沙聚会偶然成」,这个世界是一颗颗沙子堆拢来,偶然成功的世界。人生也是这样,他是你的父母、你的丈夫、你的太太、你的儿女,也是尘沙聚会偶然而成。  「蝶乱蜂忙无限情」,这个尘沙堆拢的世界一形成,很好看的,那么多的花朵,构成了自然的美。蝶乱蜂忙,人们就像蜜蜂蝴蝶一样,在那里乱飞乱钻乱忙。前面我们也 提过,唐末的罗隐有一首诗,形容人生的痴,像蜜蜂一样。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一天到晚忙碌采花酿蜜,为谁辛苦为谁甜。如果喜欢吃蜂蜜的话,拿起那一瓢蜜就要念一下,然后说,为我忙!咕噜把它吞下去;那就对了,有了答案了。可是蜜蜂自己没有答案,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人生都是如此,忙了一辈子,为儿女呀,为家庭呀,忙到老死,最后嘛,眼睛一闭像那个蜜蜂一样,为谁辛苦为谁忙,不 知道,找不出答案。  所以我们说,蝶乱蜂忙,明知道人生是空,个个都看得清楚,可是还是舍不得呀!还有无限情,自己无限的感情。有时候看这个世界上的人真好玩,很多人反对打牌,但是自己一辈子就坐在牌桌上而不自知。不过打牌人人不同,有些人把写文章当牌,一天勾著头,脖子都歪了,像打麻将一样的写文章,他也在赌啊!写诗的,作文章的都一样,都是在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赌场,谁赌赢了?谁赌输了呢?只有当东家的老板赚了钱,其他的人都输光了。赢的也输,输的也输,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们了 解了人生,一合相即非一合相。  「同是劫灰过往客」,我们的这个世界是个劫灰,前一劫烧成灰了,这一劫从新再来,所以叫劫灰。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像是住旅馆一样,过往之客,有生就有死,有死 再有生,同为劫灰过往客。  「枉从得失计输赢」,人生在世,谁对谁错?谁赢谁输?都差不多,最后都是没有结论的走了。假使以佛法来看人生,都是没有目的的来,没有结论的回去。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是名如来。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 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 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见不是见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 不。】

  佛讲到这里,先问须菩提,假使有一个人说,佛说的,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对不对?佛经上都讲四相,这里又转一个方向,提出来的不是「相」,而是「见」。「相」就是现象。「见」是自己的思想见解,是属于精神领域。所谓见解,就是现在新观念所谓的观点,都属于见。所以禅宗的悟道叫做见地,要见到道,不是眼睛看见啊! 楞严经上讲见道之见,有四句话: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你看这个佛经,讨厌吧!都是什么见呀见的。第一个见,我们眼睛看见的见,心与眼看见。第二个是见道的见,换句话说,第一个见是所见之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我们眼睛看东西,这是所见,这是现象。所见回过来,自己能够见道,明心见性那个见,不是所见之见,不是眼睛能够看见一个现象,或者看见一个境界,那不是道啊!  所以「见见之时」,自己回转来看到见道之见,明心见性那个见的时候,「见非是见」。这个能见,见道的见,不是眼睛看东西所见的见,故说「见非是见」。那么能见道的见,难道还有一个境界吗?「见犹离见」。当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听,一切皆空以后,说我见道了,有一个见存在,还是所见,这个见还是要拿掉,见犹离见,还要拿掉,空还要空下来。「见不能及」,真正明心见性的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不是心眼 上有个所及,能见的见。说了一大堆的见,多么难懂啊!  告诉我们明心见性之见,可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青蛙扑咚一声跳进水… …要一切见无所见,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万有,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可以谈禅宗 了,明心见性有点影子了。记著!还只是一点影子啊!  楞严经上也有几句很重要的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知与见,后来是佛学一个专有名称,知就是知道,把佛经道理都懂了的这个知。见,也看到过这个现象、境界,就是知见。道理懂了,你去修行打坐,坐起来一切皆空,可是有知性,也知道自己坐在那里很清净。但是有一个清净在就不对了,「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就是无明的根本。有一个清净就会有一个不清净的力量含藏在里面,就有烦恼的力量在了,所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要「知见无见」,最后见到空,「斯即涅盘」, 可以达到见的边缘了。

                     知即无明本

  从前有好几位大法师就是看经典走禅宗的路线,后来就悟道了。所以学禅不一定是打坐参禅,不一定要打坐参公案、参话头。宋朝温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禅师,天天看佛经念佛。他看到前面这一段,忽然心血来潮,把原来的句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改了标点,变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自己因而大彻大悟。后来他自称「破楞严」,改了圈点破开来读以后,自己忽然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知见立」,有知有见,有个清净有个觉性,「知即无明本」,这一知,本身就是无明本,就是烦恼。「知见无」,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空,空也空,「见斯即涅盘」,见到这个就是悟道了。这是他悟了道,自己楞严破句, 就懂进去了。  现在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说了半天,不要把话转开了,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金刚经前面都提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中间也提过,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见,不能见如来。到这里,忽然一转,提出「见」,不提出相。相是相,茶杯是现象,毛巾是现象,书本也是现象,我也是现象,他也是现象,你也是现象,山河大地一切房子都是现象,连虚空也是现象,清净也是现象,睡觉也是相,作 梦也是相,醒了也是象,一切现象都是生灭变化。  所以有些人天天打坐,问他好吗?好啊!好清净。著相!著清净之相。相不是道,道不在相中。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你要立一个清净是道,再加上背上督脉通了,前面任脉通了,拿水龙头一开灌进去,都通了,那不是成道,那都是 著相。一著相,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要知见无,见斯即涅盘。  所以现在告诉你知见之见是什么?他告诉须菩提,假使有人说,我提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你说说看,那人了解我所说的意思没有?他这个人还算真正学佛,懂 了佛法吗?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须菩提说,那不对的,这个人虽然学佛,根本不通啊,不懂佛法的道理。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 见众生见寿者见。】

  那么佛也跟著说,你现在提出来一个假定的问题问我,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道之见,这只是一个讲话上的方便;假设有这么一个见处,一个明心见性,见道之见,那也只是一个表达的方法而已,一个揭穿真义的名辞而已。实际上啊,明,无可明处;见,无可见处,所以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如是知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 生法相。】

  佛告诉须菩提最后的结论,你要注意啊!真正学大乘佛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想求得大彻大悟的人,于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应「如是知」,要了解知道金刚经这些一层一层的道理。「如是见」,要有这样一个见解,所以有知有见。  知见两个字,再加一个说明,一切大小乘的佛法,尤其是小乘的佛法,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个次序。按次序来修行,先守戒,再修定,再由定发慧悟道。真的悟道了,解脱一切苦厄,但是解脱的最高程度,仍是物质世间一切的束缚。当这些欲界、色界一切的烦恼、情感都解脱光了以后,还有个东西就是心性的所知所见,这个知与见仍要解脱,最后要彻底的空。刚才举出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这里也讲,发大乘心,想由凡夫修道而成佛,应该对一切法,「如是知,如是 见」。  如是怎么知?怎么见呢?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那么所谓外道者,即非外道,是名外道;所谓魔鬼者,即非魔鬼,是名魔鬼;所谓我者即非我,是名我。就是这一套!「一切」,整个归纳起来,空有都不住,无住、无著,所以一切法应如是知, 如是见。  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我们自己的法相

  为什么说「不生法相」?为什么不说不「用」法相,或者不「住」法相,不「著」法相,不「落」法相呢?这些字都不用,而用不「生」法相,这是有区别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法相?一切的现象、观念都是现象,是意识思想构成的一个形态。每个人意识里都有自己一个构想,幻想;幻想久了,变成牢不可破的一个典型,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这个就是意识思想境界里的形态,在佛学名辞里叫做法。法包 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观念。  譬如大家认为大彻大悟,一片光明,都在清净光明中,在一般人心目中,下意识已经构成一个形态,认为悟了道打起坐来,大概内外一片光,连电力公司的发电机都可以不要了。把光明看成电灯光、太阳光、月亮光那样,下意识的构成法相,构成一个形态 在那里。  又譬如说,悟道以后,大概什么都不要,什么也都不相干,一切一切都不管,跑到古庙深山,孤零零的坐在那里,就以为成佛了。如果成了这样的佛的话,世上多成一千个佛对我们也没有关系;山里早有的是佛,许多石头、泥巴摆在那里,从开天辟地到现在,都可以叫做佛。反正它们对一切事物,一切出世入世的一概不理。换句话说,那是绝对的自我,看起来很解脱,一切事物不著,实际上是自我,为了自我而已!认为我要 这样,因为他下意识的意识形态有了这个法相。  一般人打坐入定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不是佛法,那是你的意识形态,是你造作了这个法相。乃至于说一切空了就是佛,空也是个法相,是个现象。有些人任督二脉打通了,奇经八脉打通了,河车大转,也都是法相。我经常问:你转河车,转到什么时候啊?不要把自己转昏了头。你转转……总有不转的时候吧?转到什么时候才不转呢?任督二脉打通了,通到那里去呢?通到阴沟里去吗?还是通到电力公司?还是通到上帝菩萨那里?你都要搞清楚啊!可是我们许多人,不知不觉的都落在自我的法相里了。自我意识 形成一个道的观念,一个道的样子,一个道的模型。  由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世界上的宗教,因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所画的天堂也都不同。我们的天堂是穿大袍子古代帝王相的人,一切房子都是中国古时候的。西方人的天堂是洋房,他的神和上帝也是高鼻子蓝眼睛;阿拉伯人画的另有不同。所以说,天堂是根据自己的心理形态构成的,谁能去证明呢?这些都是自己心理下意识构成的法相。  佛法唯识宗也称为法相宗,法相宗是先从现象界开始分析研究,现象界也就是世间一切事,所谓的一切法;最后研究到心理状态,研究到心性的本来,以至于证到整个宇宙。也就是说,法相宗从现有的人生,现有的世界的相,加以分析,归之于心,然后反回到形而上的本体。如果套一句佛学的名辞来讲,这是从自己的身心入手,进而打破了 身心,证到形而上的本体。  华严宗不同于法相宗,是先从形而上的宇宙观开始,从大而无比的宇宙,慢慢收缩,最后会之于心,是使你由本体而了解自己。普通的佛学,是由你自己而了解了本体,这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方法,佛学的名辞 就叫做法相,一切法相。  现在金刚经快要结束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非常严重的道理,佛告诉须菩提,你想证得无上菩提大彻大悟而成佛,你应该这个样子知道,应该这样去看清楚,理解清楚,应该这样子相信,这样去理解。怎么理解呢?一句话,「不生法相」,你心里不要造作一个东西,你的下意识中,不要生出来一个佛的样子。每个人心里所理解的佛,所理解的道,所理解清净涅盘的境界,都各不相同,为什么不同呢?是你唯心所造,你自己生 出来的,是此心所生。  所以你不要自生法相,不要再去找,不要构成一个自我意识的观念。譬如我们上同样一个课,一百个同学中,各人理解的深浅程度都不相同,因为每人心里自生法相,自己构成一个现象,都非究竟。这就是佛经上说,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的道理。尽管瞎子摸象,各执一端,可是摸的那一端,也都是象的部分,并没有错。只能够说,每人抓到一点,合起来才是整个的象。要想完全了解整个大象的话,佛告诉我们的是「不生法 相」,一切不著。下面,佛又推翻了。

                   我要过去  你过来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经所说的法相,根本就不是法相,所以叫做法相。这个话在金刚经上常说。道理在那里?那些都是教育上的方法。等于过河的船,目的是使你过河,已经过了河就不要 把船背著走,要赶紧把船丢下,走自己的路。  佛经三藏十二部,各种各样的说法,有时候说空,有时候说有,有时候说非空非有,有时候又说即空即有,究竟那一样对呢?那一样都对都不对,要你自己不生法相。  讲一个法相,包括了各种现象,譬如唯识宗,除了把心的部分分成八个识来讲外,再把心理活动的现象,纲领原则性加以归纳,成为一百个法。如果详细分析起来,当然不止一百个;可是后世一般人研究唯识,就钻进去爬不出来了。这些人钻到什么境界里头了呢?钻到「有」,钻到一切法「胜义有」的法相里去了。就像龙树菩萨讲般若拿空来比方,与法相唯识宗的教育方法不同,可是一般人研究般若,又落到「空」的法相里 去了。所以说,任何法相都不能住,都不是。  佛最后告诉我们,所谓法相,「即非法相」,那只是讲话的方便,机会的方便,教育上的方便,目的是使你懂得。如果这样不懂,他换另一个方法,总是想办法使我们懂得。可是后世的人,把他的教育方法记录下来以后,死死抓住他说过的那个空,或拚命抓个有,永远搞不清楚。事实上佛交代得很清楚,一切不落法相。不落法相以后,大家反而都说金刚经是说空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金刚经没有任何重点是教我们观空,金刚经都是遮法,挡住你不正确的说法,至于正确的是个什么东西,要你自己去找。  记得金刚经开始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过禅宗的两个公案,一个是儿子跟父亲学小偷,对不对?还有一个是坐牢的那个公案,现在再说一个禅宗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出家学佛求道,想要开悟,跟著师父几十年。这位师父总是对他非常严厉,生活、行为都管得非常严。但是一问到佛法,师父总不肯说。这个人就像我们现在青年人学佛一样,好像找到一位老师,马上就有妙诀告诉他,传你一个咒子罗,或者传你一个方法,今天一打坐,明天就会飞了,就成佛了;自己意识中构成了这样一个法相。这个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可是这个师父呢,问到他真正佛法时,就说:你自己参去!自己研究去!  他自己暗想,十二三岁出家,天天求佛道,搞了几十年,这个老师嘛!是天下有名的大老师,是有道之士,跟著他却辛苦的要命,佛法也没有传给他一点,心中真烦恼。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办法,带了一把小刀上山,师父快要走这一条小路回来了,小路只能走一个人,他就站在路口等师父回来。那天下雨,山上路滑难走,他看见师父低著头,慢慢走到了。其实他师父大概早知道这家伙在那里,他以为师父不知道,看到师父过来了,就一把抓住师父说:「师父啊,我告诉你,我几十年求法,你不肯告诉我,今天我不要命了。」说著就把刀拿出来,「你再不告诉我佛法的话,师父啊,我要杀了你。」这个师父很从容,手里还拿把雨伞,看他这个样子,就用手一把抓住他拿刀的手说:「喂,路很窄,我要过去,你过来。」师父把他拉过来,自己就过去了。他听到「我要 过去,你过来」就忽然大彻大悟了。  我们大家参参看,「我要过去,你过来」,这一句话他就悟道了,这个理由在什么地方?这个就是所谓禅宗公案。现在大家很难找出答案,我说的也不是真的答案,只能打个比方给你听:我们大家学佛最困难,心中的烦恼,身体上的感觉,坐起来腿发麻,不坐时心里烦恼不断;很想求到清净,清净永远求不到。烦恼不断,自己问自己怎么办?你自己里面的师父一定告诉你:「我要过去,你过来!」烦恼跑过了就是清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生法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那么简单。所以说,我要过去,你过来,这一条路根本是通的,烦恼即是菩提,那里有个烦恼永远停留在心中呢!你要是去想办法把烦恼空掉,求个清净,你不就是那个师父跟徒弟 永远堵在路上,走不过来了吗?  你看人家的教育法很简单,我要过去,你过来,也不理刀,也不理徒弟,这个徒弟就清楚了,就悟道了。可见他平常都在自生法相,都是著了一个佛的观念,著了一个道的观念。人生最怕是著魔,实际上,你学了佛法,学了道,把道跟佛法捆起来,你正是 著魔了;著了佛魔,著了道魔,著了功夫魔,著了清净魔。  清净也是魔啊!所以禅宗祖师有几句话:「起心动念是天魔」,什么是天魔?是你的起心动念而已,你自己生的法相。「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大家注意啊!很多人都落在这个魔境,光想打起坐来什么都不知道,以为什么都不知道是入定,那个是不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落在五阴境界,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有时候好像很清净,你觉得很清净吗?有时候又觉得心里头好像有一点游丝杂念,可是也不要紧,可是也迷迷糊糊,这个就是倒起不起烦恼魔,无明之魔。说什么走火入魔!魔从那里来?魔完全是自心所造,没有其它的东西。「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 恼魔。」如此而已。  佛学把魔境分析得很清楚,禅宗的大师们是用归纳的方法,非常简单扼要告诉你。实际上,这些心理的状况,这些境界,都是自生法相。由此更进一步说,我们佛学越学多了,唯识研究到最后,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学了,你越学的多,越被法相的绳子捆得紧,都是著了法相。所以在快要作结论的时候,佛告诉我们,不生法相才是最究竟。我们给 它的结论偈子:

                       第三十一品偈颂

    九霄鹤唳响无痕  泣血杜鹃落尽魂     谱到狮弦声断续  为谁辛苦唱荒村

  这是一个感想,在座的人,要是到过西北和中国的高山,或到过青城山峨嵋山,可能会听到白鹤的叫声。中国文字很妙,鸡叫是啼,鸟叫是鸣,虎叫是啸,表示不同的声音形态;白鹤叫称为鹤唳。白鹤是在高空叫的,声音像打锣一样,传得很远,所以这个 鸟与其他的鸟特别不同。  「九霄鹤唳响无痕」,就是说,佛的说法像九重天上的白鹤,叫声响彻云霄,要叫醒世界上所有人的迷梦。但是,我们有没有被他叫醒呢?世界上许多人是叫不醒的,想一想真够伤心。结果千里迢迢去学佛,不论在家出家,都变成杜鹃鸟一样。  「泣血杜鹃落尽魂」,据说杜鹃是上古一个因亡国而伤心到极点的帝子,因为天天哭,后来他的精魂变成杜鹃鸟,还在哭,哭到最后眼睛流血,滴在泥土上变成现在的杜鹃花。杜鹃另有很多的名字,也叫杜宇,也叫帝子,就是蜀国皇帝的儿子。我们后世学佛学道的都是杜鹃,抛家弃子专心学佛,到最后,道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怪自己没有遇到明师,没有碰到佛,没有得到法。其实佛法是最平凡,最简单,佛在金刚经上都说 完了。  「谱到狮弦声断续」,金刚经等于狮子之弦,用狮子身上的筋作弦的琴,它发出的琴声,百兽听到都会头痛,再重一点,百兽听到脑子都裂了,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佛说的法是哲学里的哲学,经典里的经典,世界上真正形而上的道法,直截了当,全部都告诉我们了,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琴谱弹到狮子之弦,这个声音弹的金刚经也好,法华经也好,华严经也好,断断续续,都弹给我们听了,高明的歌曲统统唱给我们听了,我们还是不懂。等于一个叫化子沿门唱莲花落一样,唱了半天没有人理,人不觉得好听,「为谁辛苦唱荒村」啊!这是对释迦牟尼佛幽默一下。实际上,我真为释迦牟尼佛一洒同情之泪,他讲到三十一品了,快讲完了,有谁懂得他呢?他又何必在那里讲呢?为谁辛苦唱荒村啊?再唱一遍也没有用,因为知音难遇啊,永远不懂。实际上,他说的最亲 切,最平凡。  我们现在再一次回过头来看,金刚经最开始,第一个重点是三个字──善护念。凡夫也好,成佛也好,只有一个法门,就是善护念。护什么念?无所住。怎么无所住?很简单,不生法相。成了佛的人怎么样呢?也是一样,也是吃饭穿衣,饭吃饱了,洗脚打坐,就是那么平凡。没有什么头上放光啦!心窝子放光啦!六种神通啦!都不来。吃饭穿衣敷座而坐。然后你问话,他答覆,就是那么简单。金刚经就是平凡里头的真实,平 凡里头的超脱。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 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 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 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 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应化非真

  昭明太子把最后一品标题「应化非真」。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晓得,大家闭起眼睛一想就懂,可是自己心里的思想,所想的东西,或一作事,开口一讲出来,就变成两回事了。譬如上街想买只手表,如果人家问你要什么手表?自己连画出来都不对,与你心里所想的完全两样。因此我们晓得,为什么许多人文章写不好?尽管你思想很美丽,一下笔写文章,就不是你原来那个美丽的思想了,结果 自己越看越不对。文章是文章,思想是思想,反正不对!  其次,思想笔杆与说话速度不配合,思想来得快,尤其是聪明的人,思想来的更快,一秒钟同时好几件事情已经了解了,叫我们写出来的话,一秒钟思想写出来,起码要五六分钱。这五六分钟里有多少秒,又加上多少思想,最后都搞乱了。所以佛说的,他那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可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那么不开口怎么懂它呢?所以只好拈花微笑。这一笑比说话好得多了,你看,两个朋友要说笑话,要耻笑另外一个人,只要彼此看一眼就懂了,比说话快得多啦,对不对?尤其年轻人眉目传情,当著父母面前,两个人眼睛动都不动。只要对看一眼,他俩个就通了,可见心理的思想与言语是两条路。所以佛说,一生说法,没有说一个字;换句话说,佛辛辛苦苦投生到这个世界来,为世人说法,来应化教化这个世界,谱到狮弦声断续,他老人家辛辛苦苦在那里唱歌,宣传了四十九年,为谁辛苦唱荒村?流传了两千多年,只看到处处的冷庙孤僧,一个庙子一个庵,凄凄凉凉的香火,木鱼在嘟啊嘟的敲,看到一个两个和尚啊,面有菜色,如此而已。我所以幽默他,为谁辛苦唱荒村。虽然幽默他,自己也有同感,真是千古英雄只好同声一哭!

                    内圣外王菩提心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 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他说假使世界上有人,用无量无数充满宇宙那么多的宝物布施,这个人当然功劳大,福德大。金刚经的文字是古朴,而不讲细致的。不论文章也好,一幅画也好,其他艺术品也好,越精致完美,那就完了。像那个殷商的古董,一块泥巴,但是你摆在那里越看越有趣,因为它是一块很古朴的东西。这样想也对,那样想也对,随你去想吧!现在的东西啊,精致完美,但是看了三天,就不要看了,讨厌了,再没得可看了。也等于我们现在穿衣服,为了表示曲线,肉也露出来,腰也露出来,看惯了以后,将来就不要看了。所以我说将来要剥皮才行,剥完了皮以后,又没得玩的了,一定又是多穿些衣服盖起来。佛经的文学是朴实宽松而不是精细的型态。有时它文字上没有作转折,但是一看就懂了。其实「若」字就是转折,若就是假使,假使有一个「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 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所以我们可以说,满座都是有福人。但是,佛说的有个先决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这可是很严重的了,什么叫菩提心?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现在再不厌其详的说说,加深大家的印象。菩提就是觉悟,不是我们中文讲的觉悟,是大彻大悟,般若波罗密多这个觉悟;是能超脱三界的这个觉悟。悟道就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相与用是大悲心,大慈大悲。真发了菩提心悟了道的人,你不必劝他发大慈大悲心,他已经自然发出大慈悲 心了。  有许多朋友说:我啊,什么都信,就是有一点,发不起菩提心。我说:你观念不要搞错了,以为看见花掉下来,眼泪直流,看到一点点可怜事而心软,那个叫发菩提心吗?那是提菩心,不是菩提心。那是妇人之仁,是你神经不健全,肝气不充足,或者肾亏,所以容易悲观,容易掉眼泪,就是如此而已。真正发菩提心的人,菩萨低眉,金刚怒目,大慈悲,武王一怒而安天下,这些才是菩提心,大悲心。用仙家的道理来说,菩提心是内圣外王。体是内圣之学,用是外王之学。以佛家的道理来讲,菩提心的体,大彻大悟而成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罗密多,形而上道,证道。菩提心的用是大慈大悲,爱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不是躲在冷庙的孤僧,或自命清高的隐士。所以 说,发菩提心的人,重点是在这个地方受持金刚经的。  有人说念金刚经几十年了,自己也不晓得发的什么心!只想念经求福报,或求其他的什么,而且也有感应呀!不错,那有另外的解释,但是如果没有感应的话,那你就要注意自己有没有发心立志了。金刚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意思是依教奉行,依他所教育的,老老实实的去体会,去修持。在行为上,做人 上,打坐做功夫上,乃至做事上去修持。

                     学佛的懒人

  有些人学佛以后,第一个毛病就是懒。学佛修道的人都很懒,看起来是万缘皆空的样子,实际上你研究他的心理行为,那是绝对的懒,空是假的,懒是真的。你说他空了,躺在那里,或坐在那里,妄想多得很,一点都没有空。可见他很忙啊!他愿意躺在那里坐在那里忙,叫他起而行之,他说学佛的人不来这个;实际上是懒。叫他发菩提心来利世利人,阿弥陀佛,我不是菩萨啊,要有菩萨心的人做啊,他自己懒,自私。你叫他起来做点小事,他就懒起来了,拿空来挡。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金刚经最后叫你受持,你精进之心没有,利他之心没有,那是金刚经持你,不是你持金刚经。  「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依此修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说不是指现在的讲演,而是解释发挥这个道理,说给人家,使人了解。「其福胜彼」,他说那比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珍宝布施还要厉害,因为这个是法布施。佛学认为法布施比财布施更重要。什么是法布施呢?就是精神的布施,为人类的智慧生命,文化全部的功德而作的 布施。所以他说这个福德胜过财布施。  现在我们在座的人研究金刚经又讲金刚经,那福气不是好得很吗?那当然好啊!坐在那里万事都不做,冷气吹著,又可以瞎想一顿,这两个钟头蛮舒服的嘛!这就是有福 气了。什么是福?平安就是福,吕纯阳有一首诗描写福气:    一日清闲自在仙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一日清闲自在仙」,一个人有人间的清闲,就是神仙的境界,这一天当中不生病也没有痛苦,「六神和合报平安」就是福。「丹田有宝休寻道」,是指心田,心里清净就是修行,不必再去寻个什么。「对境无心莫问禅」,对境无心就是禅嘛!何必再问禅呢!所以啊,我们晓得平安就是福,六神和合报平安就是福。千万不要认为要给人家讲 经念经才有福,那你又生法相了。下面所以告诉你: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   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离经的四句偈

  怎么样叫做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金刚经有好几个四句的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等等,共有两三处地方。所以有人提出来,金刚经中 所说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个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这四句偈,离经而说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来讲,非要把它确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话,你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不生法相,无所住。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这才是「不取 于相,如如不动」,才能讲四句偈。  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有所作为。一切有为法如梦一样,如幻影一样,电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灯影、人影、树影等。佛经上譬喻很多,梦幻泡影,水月镜花,海市蜃楼,芭蕉,又如犍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如阳, 太阳里的幻影等。  年轻的时候学佛,经常拿芭蕉来比,我说芭蕉怎么样?「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这是古人的一首诗,描写一个教书的人,追求一位小姐,这位小姐窗前种了芭蕉,这个教书的就在芭蕉叶上提诗说:「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风吹芭蕉叶的声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实际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笔也在芭蕉叶上答覆他:「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里作鬼太无聊,这个答覆是对不住,拒绝往来。我们说芭蕉,难道佛也晓得这个故事吗?不是的,这是中国后来的文学,砍了一颗芭蕉,发现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话,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来很好看,中间没有东西。所以这十个譬喻梦幻泡影等都是讲空,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梦幻中如如不动

  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像一场梦一样,对不对?对!梦有没有啊?不是没有,不过如作梦一样。当你在作梦的时候,梦是真的;等到梦醒了,眼睛张开,唉呀,作了一场梦!你要晓得,我们现在就在作梦啊!现在我们大家作听金刚经的梦!真的啊!你眼睛一闭,前面这个境界,这个梦境界就过了,究竟这个样子是醒还是梦?谁 敢下结论?没有人可以下结论。你一下结论就错了,就著相了。  幻也不是没有,当幻存在的时候,好就是真,这个世界也是这样。这个物理世界地球也是假的,它不过是存在几十万亿年而已!几千万亿年与一分一秒比起来,是觉得很长,如果拿宇宙时间来比,几千万亿年弹指就过去了,算不算长呢?也是幻呀!水上的泡泡是假的真的?有些泡泡还存在好几天呢!这个世界就是大海上面的水泡啊!我们这个地球也是水泡,你说它是假的吗?它还有原子、汽油从地下挖出来呢!那都是真的呀!你说它是真的吗?它又不真实永恒的存在!它仍是幻的。你说影子是真是假?电影就是影子,那个明星林黛已经死了,它再放出来一样的会唱歌会跳舞,李小龙一样打得匹哩趴啦的。所以金刚经没有说世界是空的,可是它也没有告诉你是有的,空与有都是 法相。  所以你研究了佛经,说金刚经是说空的,你早就错得一塌糊涂了,它没有告诉你一点是空的,它只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叫你不要执著,不住,并没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说空是没有,金刚经说:「于法不说断灭相」,说一个空就是断灭相,同唯物的断见思想是一样的,那是错的。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但是梦幻再来的时候,它又俨然是真的一样。只要认识清楚,现在都在梦幻中,此心不住,要在梦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重点在这里。  当你在梦中时要不著梦之相;当你做官的时候,不要被官相困住了;当你做生意的时候,不要被钞票困住了;当你要儿女的时候,这个叫爸爸,那个叫妈妈,不要被儿女骗住了;要不住于相,如如不动,一切如梦幻泡影。下面,「如露亦如电」,早晨的露水也是很短暂的,很偶然的凑合在一起,是因缘聚会,缘起性空。因为性空,才能生缘起,所以说如露亦如电。你说闪电是没有吗?最好不要碰,碰到它会触电,但是它闪一 下就没有了。  很多人念完金刚经,木鱼一放,叹口气: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诉你吧!一切是有;不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方法,你应该这样去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以后怎么样呢?「不住于相,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学佛。所以,有许多年轻人打坐,有些境界发生,以为著魔了。没有什么魔不魔!都是你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佛讲到这里,金刚经全部圆 满。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 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经中对须菩提有三处不同称法,「善现须菩提」「慧命须菩提」及「长老须菩提」。读书要留意,这三处是三个不同程序,指其所理解的,所悟到的程度不同,称呼也就不同。这时,长老须菩提及出家的男女两众,在家的男女两众,共称四众弟子,及一切世间的人,天上的神,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相信了、接受了;依照这个方法,金刚般若波罗密去修行。本经圆满。我们的结论偈子:

                      第三十二品偈颂

    衡阳归雁一声声  圣域贤关几度更     蓑笠横挑烟雨散  苍茫云水漫闲行

  「衡阳归雁一声声」,到了秋天,雁由北方回来,到衡阳为止。就是说明人要找回自己生命的本来,所谓找回自己的明心见性,找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圣域贤关几度更」,圣人悟道成了佛,凡人没有什么,我要过去,你就过来;你要过去,我就过来;圣人、凡夫、一切众生等无差别。佛说了金刚经,许多人真悟到了这个道,反而出家了,偷懒去了。「蓑笠横挑烟雨散」,真悟道了,解脱了,把头剃光,穿个和尚衣服,穿个蓑笠戴个斗篷。横挑,拿个扁担挑个行李,横起来走,那个表示解脱了,无天无地,世界都可以横行。蓑笠横挑烟雨散,雨过天晴,了解了佛法如此,自己也成道了。  成道了怎么样?做个小乘人吗?「苍茫云水漫闲行」,再来到这个世界,菩萨再来,再来又怎么样?游戏人间,玩玩就走了,如此而已。此所谓解脱,一切皆是游戏,成了佛来说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游戏了一场,游戏了四十多年,两眼一闭说再见,所作已办,他也走了。金刚经所告诉我们的是如此,这是全部金刚经,这一个课程今天就是圆 满的结束了。

 

                       总结论

  现在给大家再作一个总结,把金刚经的重点重复说一遍,希望大家注意!善现启请第二分,重点在善护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 这一念。  护个什么念?第三品大乘正宗分已经给我们说出来了,学佛就是证道,释迦牟尼佛及一切佛所证的,那个最高的境界叫涅盘。涅盘不是死亡,涅盘是圆满,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永远是清净。纵然在动乱中,也在清净,如如不动。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盘。第三品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盘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一切明师只是把整个经过的经验告诉你。 人毕竟要自度,一切众生皆要自度,所以涅盘无法。  晓得涅盘无法,那叫我怎么修行呢?善护念。不要忘记了,真正善护念,不住于相, 就到达涅盘,此外别无他法。  第五品如理实见是见如来;怎么见呢?佛告诉大家,不要有一个身相,学佛最困难的就是离不开身相这个肉体,所有的功夫都在肉体上转,都是著相。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首先要去身相,身相不去,就是我相不去;我相不去,有我就有你,有他就有人,人相不能去;人相不能去,寿者相不能去,众生相不能去。我们大家学佛就要反省反省,不要说四相,连一相都去不了!恐怕四相还会变八相,八相变十六相,相相皆全,然后变成众盲摸象!所以啊,要见如来先去身相,身相 灭去了,即可见如来。  因此第六品告诉我们,身相去掉,然后再去心相。有心相就有法相,观念一搞不清楚,不管你打坐也好,做其他功夫也好,统统在心相上造一个法相,大家都在那里欺骗自己,以为在修道,做功夫,其实自己只不过都在心中制造意识法相而已!所以佛告诉我们,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法皆不是法,我说的法就像过河的船,过了河,船要去掉,还抓住一个佛法当作是正法,就是法不能舍。  接著第九品一相无相分,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要能够去掉身相心相,不生法相,自己心里不制造出来一个法相,不造妖捏怪;像禅宗祖师骂人的话,自己划一个怪相,以为是道是佛。或者像丹经道书上说,得婴儿了,里头画一个小孩,等一下从顶上出来,一天到晚还要十月怀胎,多辛苦啊!或者是一颗明珠一颗丹,圆陀陀,光烁烁,那是医院里胃镜下去了,再不然就是得癌症啦!里头真有颗丹还得了吗?这些说法只不过是表达一个意思罢了,你千万不要著相。得道,得个什么?无所得!最难就是无所得,一切 无所得,不住法相。  到了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真正的学佛是高度的智慧,第一波罗密,至高无上的智慧。什么叫第一波罗密?真智慧无智慧,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有个智慧的境界,那就糟了。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中庸:「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没有思想,没有忧虑,既无烦恼亦无悲,觉性清净,这是第一波罗密,真正第一等成就的最高智慧。智慧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工具,金刚经所讲的,就是第一波罗密,成佛的工具。  然后到了十七品究竟无我,到了究竟无我这一分,他告诉我们真正成佛的工具是什么,世界上做任何一个东西,都要具备工具,我们要想成佛,工具是什么?智慧!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你说,我智慧很高,自恃聪明,那你就是第一等笨人。怎么样才是第一等智慧呢?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到这个境界无思无虑, 是第一波罗密。以这个方法来求佛,学佛,成佛,就对了。  佛开始已经告诉我们应无所住,到了第十七品,佛再次提起来,第二种说法,又说无住无相。空,无住,无相,是般若的三法印,也就是空,无相,无愿,三个大要点。但是金刚经一字也不提空,既然无住无相了,自然空。空与不空,都是落两边的话,所以不提;只说无住无相。那么到了无住,再重复吩咐我们,人生修道,证道,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首先身见去不掉,总觉得有我,有这个身体,把身体看得很牢。去身见,去世间之见,把物质世界,空间的观念,身体,佛土观念,统统去掉。连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国土,东方药师如来国土,以及世间法构成的世间国土观念,统统去掉。换句话说,把所有时空的观念,身心的观念,统统放下,要这样来修持才行。  第十八品一体同观,三心不可得。第二种方法当中告诉我们,你要从自己心理上检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是名不可得, 不可得就是不可得!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我们刚说现在心,我们心里想现在,已经没有了,过去了,如梦如幻;所以说,我们众生的烦恼,就是因为三心认不清楚。三心两意的,就像刚才我说在理发店那两个老头子,七十几岁,七七八八的,喔唷,我还只二十 几岁,那早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他还要回想!  碰到老年人我是最怕的,只好静静的做听众。他说当年怎么样,过去怎么样怎么样,都是这样。越老越想起当年事,我当年怎么样威风,怎么漂亮,怎么了不起。今天说一遍,过几天来了他以为自己没有说过,说的又是这一套。所以年轻人碰到老年人,天呀, 实在受不了啊!我都受不了,何况年轻人。  老年人要有自处之道,老年人最大的毛病,思想上困在一个法相,只想当年,因为他不敢想明天,明天靠不住嘛!年轻人决不想当年,只想明天,明天又想明天。所以老年人跟年轻人坐在一起,一个光想过去,一个光想未来,怎么能合得拢呢!所以我们修道的老年朋友们,年纪到了光想明天好了,明天没有地方去,就去西方极乐世界嘛!永 远有明天,不要想过去,过去心不可得。  年轻人也要注意,未来心也不可得啊!你将来如何如何,你将来怎么样!你将来跟我一样,也是老头子!你将来难道不变成老头子吗?那你就很惨了,短命而去对不对?你要活久一点就一样变成老头子,一样老太太。那个未来心不可得,不要去想它啦!  所以真正的佛法最现实,只有现在,现实,现在心不可得,心安理得,此心清净的很,这就是佛法。三心不可得,随时研究清楚,过去已过去,未来且莫算,刚说现在, 现在已没有了,那就很好嘛!  你们诸位打坐,说坐不下来,那才奇怪;两腿没有盘以前过去了,两腿盘了以后,管它气脉通不通,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就是盘腿,现在心不可得就好了,不就安下来了吗?可是大家打坐修道,贪心大得很哪!专想那个未来不可得的,硬想得到它!想自己的脸要像阿弥陀佛那样面如满月,头顶放光,这里长个眼睛,三千大千世界都看得到, 都是在那里幻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青年同学注意!我一听到你们年轻人学佛,我头就大了,先学做人,能把儒家四书五经做人之理通达了,成功了,学佛一定成功。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基础打好。人都没有做好,你要学佛,你成了佛,我成什么?要注意啊!要先学做人,人成了,就是成佛。佛法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所说的,可没有违背金刚经任何要点。  三心不可得方法讲清楚了,到了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无法可得,又对你重复说一道,不住一切法相,你有法可得,住于法相,已经不是道了。是无法无得!  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告诉你色相空,佛说一个偈子,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他严重的指出来,一般学佛修道的大毛病,不是以色求道,就是以音声求道。佛告诉你这种观念,这种方法都是邪道,不能见如来,永远不能成就。  接著就是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佛法没有说空,也没有说断灭见的空,所以,空 观与断灭见都不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法不说断灭相。  然后最重要的到了,就是三十品一合理相分,如来本体,体相用,成佛之道,法身、报身、化身的道理,一合相的道理。佛固然并不说断灭相的空,但是,他也不说世间相的有,有是幻有,空是真空。真空不是没有,因其真空,所以能起幻有世界,是偶然暂时存在的世界。一切有是暂时的,并不是没有,但不是毕竟,而是「毕竟空,胜义有」, 并没有说毕竟有,胜义空。空是一个境界,一个作用。  佛开始就讲,一个人学佛发愿,使一切众生皆入涅盘,度一切众生,实在没有一个众生可度的。为什么?众生自性自度,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如不动,不住法相。他为什么说众生没有一个是所度,都是靠自性自度的呢?你教书久了就了解,教千千万万个学生,那一个学生将来学问好,都是他自性自度的,你教他不过是剌激他一下,使他自己的智慧打开而已。千万不要以为是老师那里传了一个咒子,就像针灸的那一针,穴道扎对,就不痛了。他不痛不是你那个针多么灵光,而是他的气血走通了,他自己的气血。所以,那是智慧的传授,佛说没有度人;度尽一切众生,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度的,自性自度,个个都是佛,只要你平实的去做。  怎么样平实的去做呢?金刚经开始就告诉你,怎么样叫修行?不要忘记了开头,第一品穿衣、吃饭、洗脚、睡觉,就是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说完了。他开头自己摆一个榜样给你看,他自己穿上衣服,化缘、吃饭,吃完了,洗了泥巴脚,敷座而坐。也没有一个学生把他位置铺好,是他自己来安置,弄弄好,敷 坐,把位置拍拍平,然后自己上去坐。  刚刚弄好,吃饱了想休息,那个学生须菩提不让他休息,就来问问题了。他肚子还没有消化,只好开始说法,说到今天晚上,总算说完了,这一本金刚经就圆满了。

 

                         后 记

  有机缘整理怀师所讲的金刚经,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事,自己获益之多,真是不可 说,不可说。  很多年前,在一个十多人的社会贤达聚会场合,怀师也讲过金刚经;当时由李淑君同学记录整理,发表于人文世界,后来又集印出版,书名是「金刚经别讲」。  这本「金刚经别讲」出版后,怀师曾嘱老古公司的负责人,不可再印;但是由于此书颇受青年人的欢迎,所以又一直印了不少次。那时,怀师人在国外(由此也看出作老 师的无奈)。  严格说来,那本别讲不能算是怀师的讲经记录,应该说是李淑君同学听怀师讲金刚 经的心得著述。改一下书名,改一下作者的名字,一切就对了。  为了这个原因,重新整理怀师的金刚经讲记,成为近年来推动的计划。要整理出怀 师所讲的才对,没有他人的意见。  袁居士,王居士等,先后曾有整理的心愿,他们文笔都好,又是怀师二十多年的常随众,结果都因故而作罢。当时古国治同学正在忙于圆觉经的整理,周勋男同学忙著宗镜录及其他几本书;还有些同修同学们,也各自忙著,无法抽暇;最后,只好由我滥竽 充数了。  那段时间,为了老古公司文字的事,我经常来往于海峡两岸;也从一年多前,行囊中就开始带著这些稿子,旅途倒也颇不寂寞。客次夜深人静时,灯下翻阅,真是一服清凉剂,洗刷了白天事务上的烦扰;那个滋味是很难描述的,境界却是充满了欢喜赞叹 的!  今年的三月,终于完工了;整理告一段落,行囊也轻了。四月初我再往北京,在港停留的机缘,我就将此事禀报怀师。当时我不停的说著整理这本讲记的感受,自己又是多么的受益等……我更不断的赞叹著讲得多么好!多么好!多么好!  我之所以不停的唠叨,是有原因的;因为怀师对于出版他的讲演记录,一向并不积极;有时甚至还打破锣!关于这个情况,接近怀师周围的人都很知道。怀师常说,三藏十二部佛都讲完了,还说什么?都是多余!既说了也就过去了,还出什么书!  大概我来来去去不断唠叨这件事,使怀师心有不忍;也许是他对我的噜噜苏苏心生怜悯;总之,这一次怀师听到我的噜苏,忽然很意外的提出来一个书名「金刚经说甚 么」!   啊!怀师终于答应出版了!我当时真是兴奋莫名!  接著,一件极不平常的事发生了,使我对金刚经有些体会。   四月廿七日下午三点多钟,我从北京搭机到了香港,由停机坪坐巴士到机场大楼,再乘扶手电梯预备入境通关。正当电梯行进时,上面突然有人大喊:「下去下去,人太 多了!」于是人群开始往下走,刹那间,我被人群挤倒了。  当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坐在已经静止的电梯台阶上。我闭著眼,浑身并无痛楚,想著我大概是死了吧!也好!死了就死了,心中好像也没有什么。  这时忽然听到有人说:「她在流血呢!」同时我也感到手帕在我胸前擦拭。  我微睁了一下眼,看见血从颈上流到胸前;我又闭上了眼,不去理睬,空掉这一切的事,空掉身体。我为什么要这样?自己并不知道,好像只是顺应自然而已。  那时,我心中清清楚楚,平平静静,「善护念」在脑海中闪了一下,就这样护持著吧!管它是不是护持著呢!我照样回答他们的问题,告诉他们香港素美的电话……有人用轮椅推我出关,取行李,去医务室包扎,再到伊莉莎白医院急救……我随意护持著心念不动,不去想任何事,或任何问题,既无欢喜也无悲,平平淡淡……   虽怪血流如注!原来头破了,幸未伤及头骨,医生说要缝五针,又说头上不能打麻 药针,就是这样缝!  一针扎到头皮伤口上,我突然痛得大叫起来,心中刮起了狂风巨浪,原来我是一个 不折不扣的凡夫,原来真刀真枪时,我是一个真凡夫!  「医生啊!」我喊道:「你的针一定生锈了,请你先把针磨一磨吧!」  缝我的人不理我的话,站在我前面的一位男护士,扶著我的头,用广东国语说:「你现在还开玩笑啊!我们的针很好呢!缝针的小姐手术也高明哩!你不去想就不痛了 嘛!」  一句话点醒了我,想起来金刚经中佛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无我相,无人相… …佛对害他的人尚且如比慈悲,现在缝我的人是救我啊!也不过是针扎而已啊!快丢掉 一切相吧!  我不知道自己丢掉了多少,反正,后来缝的四针就没有那么痛了,也许是……那个 针已经磨得光滑锋利了吧!  这件事过去一个多月了,不管它是否已完全过去,反正人的一生都是大苦不断,小苦连连。人生的苦,也许只有在苦中解脱;古来禅师们所说,必定要大死一番才行,大约也是从苦中才能明白的意思。所以,没有苦又怎么去解脱苦?没有苦又怎么能离苦得 乐呢?   怀师在书中说:不苦就是乐。

                   刘雨虹  记   一九九二年六月三日台北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