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睿,张高睿讲师,张高睿联系方式,张高睿培训师-【讲师网】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高睿:已经形成的性格
2016-01-20 54022
    “性格”(personality)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和“个性”(self)是相同的。在精神研究中,性格也被称为“自我”  (ego),也有“错误的性格”  ( falsepersonality)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为了区分葛吉夫所说的“本性”(essential na-ture)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性格咯”,我们每人所拥有的本性与我们所形成的性格是不同的,这是神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本体( essence)被描述为“个人自己拥有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潜质,而不是我们通过自身的教育、思想和信仰获得的。在本体里,我们就像没有长大的孩童:我们的思想、感情、直觉没有冲突;我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都充满了信任;我们做出正确的动作;我们毫不犹豫地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作为成人,我们偶尔也会出现这样的状态,产生一种与周围世界通灵的感觉。这种情况通常可以凭直觉感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就已经了解了一切;我们的身体在大脑做出反应之前就自己做出了动作;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在说些什么时,我们就听见自己说出了意想不到的謬。
    我们与世界存在一种直觉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建立在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上。这是一种非常流行,但却没有得到证实的观点。大部分引导人们挖掘更高潜能的教义都接受这样的观点,而且这些理论普遍认为,在人的自我发展中,性格是阻碍本体的。 
    这些古老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让身体的能量和内心的注意力保持稳定,并且通过它们感受本体与环境和他人的联系。只有本体的体验完全取代了“我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说,当我们忘记了“我自己”的存在时,这样的体验才是完全的。
    在本体的体验中,我们不会意识到“我个人的想法”或者“我个人的感觉”。换菩言之,我们将抛开成年人的性格,重新回到孩童的内心世界,因为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的性格还没有形成。
    “九型人格”的九角星图形说明本体的存在包括了九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实现途径都有所不同。你要寻找本体的某个方面,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缺失让你感到痛苦。比如,如果你长期处于畏惧状态,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本体中失去了孩童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信任;因此,寻找勇气就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动机。
    我们时常会抱怨自己变成了机器,我们的生活变得机械化,我们开始不认识自己了,我们遗失了自我的某种本质。
    “我对自己的习惯感到厌烦!”
    “我想重新开始生活。”
    这样的表述都在暗示着——我们自身的机械行为已经让我们远离了潜在的自我。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行为脱离自己的习惯,那就说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内心的观察者。
    “生活很无聊!”
    “我厌烦了我自己。”
    这两句话和前面的两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吗?有,是注意力的放置。
    同样,“我生气我居然忘记自己正在做什么”和“我看着自己对她发火”,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关注点也不同。前一句话说明,生气的感觉已经取代了观察的能力,而后一句话则说明观察的意识依然存在。
    “我感受我自己”,这是一种在我们与自己分离时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伴随着人们“发现自己”、“发现真正自我”的希望。它能够唤醒人们与自我的联系。这种对自我的寻求,根据个人愿望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有人希望重新获得孩童的安全感,有人希望得到伴侣的关爱。这种寻求的动机,是因为人们不满于平常生活,希望在人类本体的某一具体方面得到满足。
    “我想知道如何去爱他人。”
    “我想减轻我的负荷。”
    “我想获得行妒动的勇气。”
    这就好像我们自己的某个方面在早期生活中受到损害,这种损失让我们知道自己该去寻找什么。对遗失的本质的寻找,鼓舞着我们门,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生机。我们感到精神问题,才会去寻求心理治疗;我们感到了痛苦,才会去接受冥想练习,
    我们会有不同的性格,因为我们必须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存瀋下土  诸吝介成长过程中,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现实,与他们本体上对环境的信任产生了矛盾。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个人性格的发展,正是为了保护原有的本体,免受物质世界的伤害。也就是说,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本体中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受到了威胁,于是孩童必须保护自己,以免受到更多伤害。这种建立防御机制来保护受威胁rY3<J本体方面,也被称作“本体联系的遗失”  (theloss of essential connection),或者“本体堕落”(fall from grace)。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本体联系是生命成长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童十分依赖于母亲和环境,他们的感觉非常敏感,他们与他人和环境没有隔阂。幼小的孩童无法区分他们自己和他人,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防护系统。随着孩童的成长,他们会在早期的家庭生活中产生一个独立的自己。不过,西方的心理学研究对于早期的意识状态并不重视,也不强调与原有本体的联系。
    不管从哪一种观点来看,我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我们会拥有自己的智慧、兴趣和防御系统。最终,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我们已经形成的特质上。而且随着注意力的转移,我们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本体联系被渐渐遗忘,被归入到无意识的生活中。
    取代本体联系的东西,就是传统精神研究中所说的“错误性格”。这是一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思想和信仰,是我们通过模仿我们的父母,减少我们受到的伤害,学习伪装自己而形成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依然会与我们记忆中的本体保持某种联系,我们会记得“当我高兴的时候”,  “当我毫无畏惧的时候”,“当我拥抱爱情的时候”。不仅如此,我们知道那种本体的特质依然存在于无意识的状态中,因为身为成人的我们,偶尔也会碰到它们,当我们“脱离自己”,或者拥有特殊需要的时候。
    当我们的注意力从内在联系转移到本体上时,我们就拋弃了我们的特性,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这个从来没有让我们获得完全安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人们需要有成功的防御体系来保护自己,这很自然会与本体产生矛盾,因为在本体中,我们与环境和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可以高度感知,但又毫无防范的和谐关系。
    不过,一旦我们已经形成的性格开始弱化,我们就会听到一种回家的呼唤,我们“找到真正自己”的希望就被唤醒了。重新找到我们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本来关系,这个过程就像一条回家的路,走这条路需要我们把成熟的性格和对本体的感应能力融合起来。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成人所具有的成熟智慧和技能,来发挥我们本体的潜能,为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
    在苏菲教中有一句名言,阐释了人的性格与本体之间的关系。这句话是:“带着你现有的记忆和理解,去成为你之前的你。”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