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笙,张靖笙讲师,张靖笙联系方式,张靖笙培训师-【讲师网】
张靖笙 2019年度中国50强讲师
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工业4.0、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靖笙:数据与文化
2020-05-01 1975

数据与文化

张靖笙

     相比于数据,文化是个大概念,有远大于前者的丰富内涵,然而随着我们对数据认识的不断深入,就会发现两者存在越来越密切的相关性,关于这个话题我思考了很多年,这两年也旁敲侧击写了不少打擦边球的探究文章,但今天斗胆用这样直接的题目,还是付出了巨大的勇气。

     自古而今,文化是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无所不在的存在,十八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指出,从哲学传统出发,人类完全不同于其他动物,使人类独一无二的是文化,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同生共长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而在今天,我们同样要认识到,数据也是一种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的存在,但偏偏对此很多人还是缺乏认知与感觉,这不能不说是当下众多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数据瓶颈和问题的思想源头。

     观点1: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把数据狭义地理解为信息技术的概念。

     于是这在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认知门槛,认为数据就是一个信息技术产品而已,我们都只是数据的用户而已,打造组织内的数据产品不是我们能力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数据产品做得不好我们除了抱怨吐糟科技部门的工作仿佛也无能为力,并不能意识到数据问题的受害者其实就是造成数据问题的始作俑者。

     我这样说有自认为确凿的根据,在我的商业培训经历之中,来自信息岗和非信息岗的学员对我讲授内容给出迥然不同的反应,信息岗的人反应是亲近、兴趣和认同,而非信息岗的人除了表现一脸懵逼,更多是一种事不关己的麻木,折射出讲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啊这样的潜台词,曾有此类学员课后对我说课堂上还是多讲一些故事或者笑话吧,说明在他们内心里只是抱着看CCTV 10频道科普节目的心情,有兴趣就听听学学,没兴趣就不听了,根本就没想过会课后要用的!于是我讲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太专业了以至于让他们当时感觉难受,对此我只能抱着“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的一笑置之也无法点拨,如果这几年我不是做了大量不同听众群体的培训,是感觉不出这样深层次问题的,也难怪我们大量的一线数据工作者的工作老是吃力不讨好。

     对的,信息技术人员讨好用户是很难的!其实在任何一个组织,数据的需求就是来自用户,而数据的创建或获取,数据的使用和增强均是用户自己的工作,但用户却往往以自己是非专业人士来做搪塞各种数据问题的借口,这样的态度无论如何都无法让数据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或者说治理改善。

     观点2:我们都迷信用技术来解决组织内的各种数据问题。

     毫无疑问,在数字化时代,技术是数据工作必须的手段,但也仅仅是手段的一部分而已,除了技术,数据其实包含更多的工作内容,这些技术外的工作内容在很多组织的非信息人员中被忽视甚至无视了,甚至很多组织的领导人把技术看成是数字化转型的目的,这就荒天下之大谬了,必然大概率导致大量的信息化投资把好钢用到了刀背上,很多组织的数字化装备成了高科技摆设而并无大用。

     德国工程院《工业4.0成熟度指数》指出的:“先进技术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数据,但对数据潜在利用能力,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这不是问题,问题是相对于技术层面的建设工作,文化层面的建构则是更为任重而道远。

     凭借今天中国政府和企业积累的雄厚财力,只要排除大国博弈之间的干扰,我们毫无疑问可以通过大笔资金购买当前世界上众多先进的技术产品,在技术装备层面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在短时间内迈入世界领先行列,现在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况是,实施新技术已经不是什么很高的门槛,而如何能发挥新技术的潜力却带来了很多生产安排和经营管理上的新矛盾新问题,组织现有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普遍跟不上新技术带来的组织生产关系变革要求。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30多年时间世界上众多企业成功转型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实现整个企业转型的关键是改变企业文化,也就是改变员工心态,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当下迫在眉睫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关于“数字化组织需要怎么样的文化”的问题,大家可以参阅我去年以此为题所写的文章,在这里我论述的“数据与文化”不仅仅限于企业组织转型层面的工作,而是以组织数字化工作作为一种分析的举例而已。

     这就引入了我想谈的第三个观点。

    观点3:我们或迟或早要把数据看成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形式。

      一方面,我们唯有从这个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数据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上的老问题,从而完成经济基础倒逼上层建筑所需要做的各种革命性改变;

另外一方面,数据对于文化发展的作用也以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涌现出来,甚至数据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会冲破人类意志的控制和约束,带来不可预料的历史性重大后果,这是我在第三个观点中希望重点阐述的。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定义了一种21世纪新的宗教-----数据主义,人类将来可以既不崇拜神,也不崇拜人,而是崇拜“数据”。数据主义者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赫拉利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历史学和人类学家,他这个研究成果的公布是基于大量非常专业和严谨的学术研究工作,揭示的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发展规律,对他这方面论述希望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读他的经典著作《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在我的角度,我是希望数据能发挥出推动人类进步、造福人类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会出现让人类发展倒退、为祸人间的事情,数据统治人类命运的恐怖场景,我们可以在电影《黑客帝国》、《鹰眼》、《小数派报告》、《2001太空漫游》这些大片中看到一些端倪,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是人类文明发展必须严肃对待的风险和挑战。

     是的,我们人类不得不面对我们自己用数据打造出来的一个超级机器大怪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折射了下面三项对人类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趋势:

1、科学文化正在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持续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

2、智能正在与意识脱钩,意识是生物体特有的生命活动,过去智能和意识一向是两个形影不离的概念,必须是具有意识的生物体,才能完成需要智能的行为活动,而今天人类社会很多的任务,已经不再需要有意识的自然生命来完成,例如开车、下棋、诊疗或者辨认出恐怖分子,没有意识的大数据算法的智力表现已经超过人类。

3、数据主义逐渐将人类的生命体验等同为各种数据模式,通过无生命但具备高度智能的数据算法,很快就会比我们天然的生物算法更了解我们自己,包括欲望和情感等主观体验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数据越来越掌控我们当下的感觉和未来的命运,从这点上,我可以给出更为激进的判断,数据将可能是一种人类社会中凌驾于文化之上的无所不在的存在!

     如果大家对于我这三个观点都能产生共鸣,那么我们有必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时刻审视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每一项数据创建、使用和增强活动,换句话说,我们生数、用数不是为了满足小范围的一己之私,而是要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就像涓涓细流百川归入大海一样,大数据海洋的每一个水滴,也是从一个一个小数据场景中涌现出来的,而由于数据不会随着使用而损耗,所以不良数据对人类社会环境污染和治理难度都是非常之巨大的,没有深入人心的优秀文化,科学技术上几乎无解。

     综上所述,数据将会从人类文明的成果上升成为新文化的原因。结合这次全球抗“疫”斗争,不能说数据是打败病毒的制胜法宝,但是如果没有数据发挥的作用,人类战胜疫情也几无可能,疫情是对人类重大的灾害,也是对人类无声的命令,扫清了数字化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和迟疑,在这点上有积极而深远的文化意义,最后我还是好心地希望,数据能给人类文化推近的、还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真、善、美。

(本稿完成与2020年4月28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