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樊荣强讲师,樊荣强联系方式,樊荣强培训师-【讲师网】
老板、总裁、领导、公务员、经理人演讲口才培训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樊荣强:杏坛讲学──中国第一位私人老师、教育家孔子
2016-01-20 36936


杏坛讲学──中国第一位私人老师、教育家孔子

 

山东的曲阜,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古城,它是我国历史上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他的遗体葬在鲁国都城北边泗水旁,就是后来被称为孔林的地方。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国国君下令把孔子故居建为岁时奉祀的庙宇。以后历代统治者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同时扩展孔庙,到明清时达到现在的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殿堂宏伟,古柏苍郁。

在孔庙主体院落大成门内,有一棵挺拔高耸的桧树。相传这是孔子亲手栽下的。据说孔子亲手植三棵桧树,死了两棵,只活了现在的这一棵。桧树北面的一座建筑,就是黄瓦朱柱、彩绘精致、小巧玲珑的杏坛。坛前有四棵杏树,相传这是孔子当年坐在坛上弦歌讲学、弟子读书的地方。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祖先是春秋时宋国的贵族,曾祖因避宋国宫廷政变逃居各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的父亲曾做过陬邑宰,属于贵族的下层

孔子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相传她结婚时才十七岁,而孔子的父亲已经七十岁了。他们希望得到一个儿子,曾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去祷告过。后来生了孔子,就取名叫丘。有的记载则说是因为孔子生下来时,头顶上的骨头与众不同,四面高,中间低,所以取名叫丘。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十七岁时母亲也死了,所以孔子幼年时家里很贫困。后来他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吏,他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把牛羊养得很肥壮。

孔子青少年时期读书很用功。他曾说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天才,而是好古敏求的人。他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一年,鲁国太庙举行祭祀始祖周公的大典,请孔子担任助祭。他进入太庙以后,对于每一件事物,每一个细节,都不厌其详地虚心向人请教。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后来他精通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

孔子大约在三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在我国教育史上,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活动四十多年,而且影响最深远的,当首推孔子。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得意门生七十二人。孔子虽然处于动荡不安的春秋末期,但他对事物的态度,是积极有为的。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有类的,就是说,授受教育的权利,把持在少数贵族的手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口号。有教无类的提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受教育的范围放宽了。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孔子的学生只要献给束脩(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就可以随孔子读书。当时孔子的学生中,从地区说,有鲁国的颜渊、冉求,卫国的子夏、子贡,宋国的司马耕,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秦国戎族的秦祖。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宫适,有贫贱出身的冉壅,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还有梁父大盗颜涿聚。

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满意地对人说过: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孔子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就拿言语科的高材生宰我来说吧,刚开始,宰我是孔门下的一个比较不用功的学生。有一天,宰我白天睡觉,被孔子知道了,他当面责备宰我:烂了的木头,是不能雕东西的;粪土的墙壁,是不能刷上白粉的。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宰我改正了缺点,勤奋读书。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很注意诱导启发,针对学生的弱点,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抑制;而对缺乏勇气的冉有,则加以鼓励。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请教说:我们听到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去做?孔子略加考虑回答说:有父兄在,应该先问问父亲和兄长,怎能一听到消息就去做呢?冉有也提出同样的问题,请教老师。孔子却同意他马上去做。学生公西华觉得奇怪,便去问孔子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而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孔子听了笑了笑对公西华说:冉有胆子小,性格很迟缓,所以叫他马上去做。子路的性格很急躁,所以叫他慢一些去做。公西华听了才恍然大悟。

在平时的闲谈中,孔子也不放弃对学生的启发教育。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学生,陪伴孔子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孔子说:如果有人请你们去做事,你们打算怎么样呢?子路自信能治理好一个大国。冉有说他可以管好一个小国。公西华说自己只能在政府中担任一个小职务。曾皙最后慢吞吞地说:我只求过个快乐的日子。春天暖和起来,跟同伴们到河里去洗洗澡,在风地里乘乘凉,然后大家唱着歌回来。孔子从仁政学说出发,他希望能过着太平的生活,所以十分赞赏曾皙的想法。还有一次,孔子要学生们谈志愿。子路爽朗地说:我愿意和朋友有福同享,自己的车马、衣裳都可以让给朋友用,用坏了也不要紧。颜渊平心静气地说:我希望自己不骄傲自夸,不炫耀自己的成绩。这时孔子只听学生们讲,自己却不表态。急性子的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的志愿是什么呢?孔子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我希望老年长辈能生活得安适,平辈朋友能互相信任,少年晚辈都能得到关怀爱护。可见,孔子善于在不知不觉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向学生灌输他的仁政学说。后来,孔子就以救世济人的抱负,率领学生去周游列国,劝告各国诸侯施行仁政。

孔子十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他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犹疑不决。他还要求学生,对于学习过的东西,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孔子一生,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孔子从五十五岁离开鲁国,奔波于鲁、卫、宋、陈、蔡、楚等国游说诸侯,他一方面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一方面坚持他的教学活动。但是诸侯为了争雄称霸,讲求富国强兵,着眼于目前的利益,哪能采纳孔子仁政的主张呢!所以孔子未能被诸侯所重用,他的政治才能也未能得到施展。到公元前484年,孔子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那年他六十八岁,返回了鲁国,结束了十四年的游说生活。 孔子回到鲁国后,集中时间指导学生研究学问,并大规模的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和《春秋》等六经。这些书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学和哲学的重要材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孔子在七十三岁那年病死。他的死使弟子们十分悲痛。他们在他的坟前搭棚连住了三年,表示哀悼。子贡甚至一共住了六年。临别时,他们都哭了。弟子们认为,孔子就象江水洗过、太阳晒过那样洁白光明。

孔子死后,学生们追忆孔子的日常教训和生活情况,整理成一部语录体的书,叫作《论语》。后来,《论语》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我国后代教育和文化起了很大影响。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福州站 f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