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细节的预测功能(2)(汪中求)
中日甲午海战前,东京湾防卫司令官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定远”舰参观。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等很多指标上都胜于日本。甲午战前,中国位列世界第七大海军强国,“北洋水师”号称“东方无敌舰队”;而日本海军则极为勉强地位居第12位。 这给人们一种印象,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当见到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地晾着短裤、袜子,东乡平八郎就对同僚说:“其藐视武装若此,终不堪一击也!”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怎会有强大的战斗力?殊不知,慈禧太后当年一天的生活费竟然高达纹银四万两!如此费用,一年便可装备一支高居全球第七位的海军舰队(据清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的回忆)。 1842年至1843年间,魏源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对“夷情”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制造轮船火炮之术、练兵养兵之法,并明确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此书在中国却很少有人能看到,更谈不上影响了。正如左宗棠所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运于虚”,而外国之聪明则“寄于实”。 所以,“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短短几年就再版二十几次,阅读人数以千百万计。一本书的命运与国运的细节联系,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