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足以看出周国平在当代文学上的重要地位。近日,哲学家、作家周国平携著作《爱与孤独》《宝贝,宝贝》《灵魂只能独行》《妞妞》在青岛西西弗书店海信广场店举行“爱与孤独——周国平读书分享会”,与现场读者分享创作态度和人生感悟。接受半岛记者独家专访的周国平,字斟句酌间透露出独特的“哲学气质”。
留住瞬间的思想光芒
记者:做“爱与孤独”这一主题分享会的初衷是什么?
周国平:由头是出版社对我之前的作品重新出版,其中有一本就是《爱与孤独》,就把这个书名作为分享会的主题。
记者:在您看来,爱与孤独是什么样的关系?
周国平:这是一种情感的不同表现,孤独了就会渴望爱,爱的缺席让人又感到孤独。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体会过孤独,对他所感受的爱,我是有疑问的。
记者:“独处”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国平:孤独感有时也是很美好的,对我来说是种享受。在我的生活中,独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段时间里总是在忙,和很多人在一起,我会恐慌,这样的生活是不对头的。独处是一个人整理自己,就像吃饭,要留有消化的时间,独处就是消化跟这个世界相处的印象。
记者:作为一个“思想者”,您的内心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周国平:我也不是思想者,如果一个人总是处在思想者的状态也很可怕,不光是累,也很假。总会跳脱出来,会犯傻、发呆。好的思想和文字,可能是某一个瞬间闪过的光芒,很多人都会有吉光片羽的时刻,但大都任其划过,我不过是把这点光芒留住了、记下来。真正的好文章不是写的时候才会出现,而是存在时时刻刻、各种一闪而过的瞬间。菜是平时买好的,不可能做饭的时候再到处去采购。
给孩子规划职业是误导
记者:在您的书中,读者认识了您的女儿妞妞和啾啾,对啾啾的成长,您保持着什么样的态度?
周国平:现在啾啾长大了,也不听我的。小时候我和她是很好的玩伴,经常陪她玩,她经常会提一些让人惊喜的问题,我会跟她讨论,写在《宝贝,宝贝》一书中。等她长大后,一切都变了。
小时候,父母和孩子是大动物和小动物的关系,自然的成分较多,孩子长大之后,社会性、精神的成分则会更多。我很迫切地想成为她的朋友,但她未必想这样。
她小时候,我坚守的一条是,不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可能自由成长,她没有参加过任何课外班,但成绩很优秀。她到美国上学,同时被两所优秀大学录取,一所是哥伦比亚大学,很棒的、常青藤大学,另一所是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李安的母校。她当时有点犹豫,最终是她自己做的决定,上了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我认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都是一种僭越和误导。
学生阅读不应被“删减”
记者:这一轮“读书分享会”要去哪些城市?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大众阅读方式?
周国平:我对分享会并没有系统的安排,来青岛也是在给一个论坛讲课。大众阅读,不管是纸质还是电子,都是一种方式,重要的还是阅读内容。问题是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完整地读一本好书,这是很遗憾的,尤其对青年人。
对于普通人,如果阅读时间只是用来看朋友圈,没有提高自己,这是很吃亏的。很多青少年,没有打好阅读的底子,没有分辨力,所有的阅读都是碎片化,会导致思维也呈现碎片化,这是最让人有危机感的。最重要的阅读是中学和大学阶段,应该在这一阶段打好底子,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机会。
对于小、中学生的阅读,有家长对经典名著中的爱情描写担忧,选择看删减版,我认为读删减版的名著不如不读,大人不要擅自判断孩子应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的描写是美好的,删节版的名著,失去了文字之美。
好的哲学家不是教导别人
记者:您除了是位作家,也是位哲学家,感觉您最近的分享更多了“哲学”意味?
周国平:我一直都很有“哲学”意味,不是最近才增添的,不光是我的专业,我本人也很具有“哲学气质”。走向哲学的路,就是因为我有太多想不开,尼采、叔本华等大哲学家,也都在试图开导自己,好的哲学家肯定不是为了教导别人,而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人不可能骗自己。尼采、叔本华也有很多困惑,很痛苦,别以为他们很通达,不过后来他们都找到了答案。
记者:哲学书和文学书在创作的心态和写作方式上有哪些区别?
周国平:有时候会互相影响,但没有太大的区别,对我来说都是表达自己的方式。我的文学作品里都有哲学,而我写哲学也喜欢用文学的语言来写,不喜欢太教条。哲学是我写作的魂,文学则是表达“魂”的方式,但是要做到骨肉丰满。很多人用文学来写哲学,喜欢贴标签,我认为那是假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