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人体的认识
八十九、形意,形行,行为的关系
中医对人体的基础认识,目前的文献资料中所展示的内容,还都局限在形意语言表达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中医使用的语境,还是停留在形意表达的属性直观逻辑表达范畴。而形意逻辑的来源,则是阴阳五行。
我们说当前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形意语境的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阴阳的神秘化,二是五行的滥用。
首先,我们讲一下阴阳的神秘化问题,我们可以解释这种神秘化为:阴阳认识的原则性之外存在严重的任意认识性与解释性。也就是说,对阴阳的四相定义没有一个具体形式逻辑化表达过程,没有一个具体物质逻辑化表达过程,更没有一个量值逻辑化表达的过程。也就是说,阴阳虽然有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具体原则性的定义。但是,没有可以表达阴阳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具体形貌表现型逻辑可以表达。形式逻辑,量值逻辑,态势逻辑都不能有一个层次分明的逻辑推理的过程产生。
中医基础理论中对阴阳认识逻辑的形意化任意。与易经中对阴阳认识的卦爻化恰恰形成了一个认识反差,易经的阴阳被严格的定义在数字阳一阴二阳三阴四……,与阴爻,阳爻之中。用句形象的比喻来说,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观是灵活到可以任意,易经中的阴阳观则教条到不能离开数,也不能离开爻。也就是说,在中医中一种生理形貌,医生的认识角度不同与分析的方法不同,则解释可阴可阳,阴阳辩证。在易经中对阴阳的确定性,则必需有数有爻,以数定爻,以爻定卦。规矩严谨不可逾越。
尽管易经已经走进了用数字与形爻来表达阴阳的定式范畴,但是,并没有数量逻辑推理过程的产生,也没有形理逻辑推理过程的产生。仍然易经也用了态势的描述方法,通过卦辞,爻辞来解释其中的阴阳关系变化过程。但是,数字表示法与卦爻表示法也只是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无法形成一种逻辑推理的数理形式,或者形理的形式产生逻辑关系。归根结底,还是通过了辞的形意解描述了它的整体态势与分形态势。
所以,我们可以说,易经文化,与中医阴阳文化,目前流传下来的内容仍然是局限在形意文化水平上的阴阳观。但是,这种形意认识理论,并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它肯定有它的产生来源与认识过程。那么,这种知识的原始来源是什么呢?通过我们这一个阶段的属性数学学习,大家已经感觉到了其中蕴藏着非常深奥数学内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形意文化的数学计算科学的进一步开拓,建立形貌量值计算体系,与态势量值计算体系,通过两个体系的结构性来挖掘远古时代的属性数学真谛。因为我们毕竟是在属性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具有属性研究的天赋。只要走出线性数学的困惑与束缚,走进属性研究的天地,我相信,古人能作到的,我们一定能作到,古代人没有作到的,我们也可以去开拓,去创造。
形意文化的本质就是以形寓意,形可表达意思。意思与形具有可沟通性。这个沟通,在现代科学的量值科学领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形在现代数学中表达的是一种定型,而意则是一种不定式。定型与不定意之间的属性关联,显而易见是一种动与静的区别。
在这个认识层面上,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形意结构的属性文化与量值结构的形式文化之间的本质区别,就会进入一个动静观的新认识之中。也就是说,现代数学的几何学,我们可以称其为静形学,而属性数学的几何学,我们则应该称其为动形学。
动形学与静形学的区别在那里呢?静形学研究的内容就是形的量值结构性。把各种形的结构性用量值的结构不同来作出公式化的表示。也就是说,它所研究的层面,是数字量值性与向性构成的组合。研究的是数与形的关系。
而动形学研究的内容显而易见不在数与形之间,而在形与形之间。也就是说动形学研究内容是研究形与形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通过形与形之间的结构关系与变化关系来展示大自然的整体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属性变化规律性。
于是,我们可以把形式存在科学也按形式科学中的动形科学与静形科学的划分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形的量值属性。研究的是量变与形变的关系。而且通过量变与形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表达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作为一种认识的工具。也就是说,现代数学研究内容是量变与形变之间的关系。它展示出来的规律性,被现代哲学、物理学引用为研究量变与质变的数学计算工具与推理分析方法。
另外一类则是中国的属性数学,它研究的形与形之间的变化关系。而且通过形变与形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表达形貌与态势关系提供一种认识的工具。也就是说,属性数学研究的内容是形变与态变之间的关系。它展示出来的规律性,被中国鼎文化所引用为研究形变与态势变之间关系的理性推理工具与认识世界与大自然的方法。
显而易见,现代数学与属性数学在形几何的研究内容上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存在相同,也存在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在用量值来表达形。不同的是现代数学只研究数与形的关系,而属性数学不仅仅研究数与形的关系。而且通过数与形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形与形的变化关系,数与数的变化关系,研究形与形,数与数,数与形的三焦体系关系。而且把这种研究方法,扩展到形貌变化与态势变化之间关系的规律研究中。形成了中国形意文化。因为形貌变化规律的属性化与态势变化规律的属性化则可以用来解释形,意变化的规律性。
也就是说,中国的形意文化与现代的形数文化,是两个相同的数与形的认识体系,同时也是两个不同的数与形的认识体系。相同的内容是他们都在研究数与形的结构性与变化性。不同的则是现代数学只研究了形与数的关系,却没有进入形与形之间的属性变化关系,数与数之间的属性变化关系,形与数之间的属性变化关系的三焦状态一体化属性研究。所以,我们可以说,东西方文化的分歧焦点,并不在于形与数的研究方向,而在于对形与数的量值认识与属性认识差异。并不在于属性阴阳的运动抑扬认识,而在于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阴阳观是如何进化为三焦论。
由此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中的阴阳观,并不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阴阳抑扬,与发散,收敛,盈亏,消长……都可以用形抑扬来作出表达。而在中国的语言结构中,抑扬与阴阳是谐音关系。抑扬用来表示运动的趋势,阴阳表示变化的态势,与时间更替的属性。也就是说,属性抑扬与属性阴阳,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体系来认识,他们就是三焦论中表现出来的时间与时空间。
讲到这里,问题已经非常明晰了。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分歧,就是对时空的认识问题。就是时空观的不同。
时空观的形成,与我们对形的认识有直接的关联关系。无论是我们前面讲到的静态认识或者动态认识,我们都离不开形貌表现型属性的客观存在认识过程。也就是说形貌表现型的属性特征是人类认识与意识产生的直接条件。无论是通过感觉或者感悟我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认识的第一内容,都是形。形的捭阖认识,是人类意识行为的基础。所以人类的神经意识性,也可以表达为意识形态。而且这种形态的变化规律,也同样要遵循形与形,形与数,数与数一体化构成的三焦结构规律。
这就是说,行为科学,与数理科学之间,由三焦结构规律的诞生,就进入了一个形貌表现型属性与意识形态的态势认识属性可以共同链接在一起的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初始逻辑,就是三焦论。
形维的客观存在性,与人类可以通过意识形态来认识形维的行为性。完成了一个形的形维与人类意识形态范畴中的行为认识的转换。这种转换之所以能够完成,除了人体结构具有神经对外界形维反射与反映到人类神经形貌的对应凹凸形结构性的一体化能力之外,就是神经的行为与客观的形维具有形与形之间变化规律的一致性。
在这个认识层面上,我们则可以说,人类的行为意识,是客观形维在人类神经体系中的反射或者反映。之所以人类的神经可以对客观存在的形维作出反映,就是因为人类的神经结构,具有可反射客观存在的形维的行为结构性。只不过,外界的形维也可能是两个五行体系的庞大结构,而人类神经中的行为则只是两个体系之间的一直二折链接方式的构成。而这种一直二折的形记忆形式,一旦被人类的神经体系而兴奋还原。就会依据形与形产生的形貌表现型属性,把行为转化为形维的意识形认识。
客观存在的形与维,与人类意识中的行与为。存在形与行的可互通,互变性。这种互通,互变的关联关系,是一种相结构的链接。但是这种链接具有直观逻辑的不可思议性。但是,我们通过不直逻辑的阴阳辩证观,却可以非常容易的得到一种形行的认识。也就是说形与形之间的变化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形与形之间的变化行为。如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方圆,它们是两个属性不同的形。但是,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量值结构上的关系。而且存在形与形之间的直曲属性的变化。直四折为方,曲无折而轮回为圆。天圆地方用的是方圆属性表达的是天地之间的变化关系。而不是表达天圆地方的一成不变性。天地之通,天地之变,是天圆地方论的核心。
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了,明天我们再来讲行为与五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