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6)
反过来,在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中,我们的家长不仅在衣食住行上对孩子大包大揽,即使在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也往往越俎代庖,承担起本应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就像在导读中我们所提到的那样--本应自己走完的野营拉练,却是由家长开着汽车所负担的。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太多此类的现象,当孩子在各种各样的呵护中成长时,其独立能力根本无从得到开发,逐渐失去了自信、自立、自强的追求,继而变成了一个个不堪负担的"阿斗"。
关于第二个案例,我们得到的问题是:为什么以洛克菲勒的财富,还要对区区几分零花钱做出如此严格的规定呢?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孩子从要一块糖、一分钱开始,慢慢会发展到索要汽车、飞机甚至于许多不切实际的东西。所以当洛克菲勒先生对孩子的零用钱做出限制时,也就意味着让孩子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不是每一个愿望都是可以轻易实现的,更不是可以不劳而获地向家长索取的。
反观我们中国的众多家庭,尽管其物质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甚至于许多家庭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家长却仍然对、孩子毫无节制地慷慨,以至于最终不但没能换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使其独立性极差,娇生惯养,既不知道劳动的辛苦,更无从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5.让孩子走出爱的牢笼
动手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孩子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孩子,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徐特立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后,就意味着变化的开始,而实践的价值就此得以显现出来。
越是不能自立的孩子,家长就越是要主动为其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只有更多地动手实践,才能够让孩子逐步摆脱对家长的依靠。同样的,只有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靠,其自立、自理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保障性力量,家长势必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孩子尽量铺垫较好的生活环境,而同时又要在这个前提下完成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训,一方面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做,另一方面却又要求家长少做,如此一来,如何在环境的保障和独立意识培训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就成为了我们的家长亟需面对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分清楚哪些事情是应当由父母来完成的,哪些事情是应当由孩子来完成的,总结起来,应当由孩子来完成的事情无外乎分为三类。